从用户激活思路来看,运营到底做的是什么工作

发布于 2021-09-14 07:55

前几篇文章讲了用户激活相关的内容,这是我去年学的关于激活的思路,总结回看后,又有了新的思考。
用户激活的目标:Aha时刻
理论上,Aha时刻怎么找?
用户激活的思路
用户行为激励公式的应用
原来运营中那么多的公式、方法论、模型,其实都来源于一个东西,明白这一点,自己也可以创造公式、创造方法论。

我先用几句话总结这几篇文章出现的激活思路:
 
1.激活思路
找到激活指标Aha时刻-确定达到Aha时刻的比率-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确定激活思路,明确要激活的具体行为-利行为激励公式找到每个行为的具体激励方法
 
2.Aha时刻的定义
什么时间段做了多少次什么行为
 
3.Aha时刻的寻找方式
Aha时刻的提出源于一个心理假设,就是用户因为做了什么行为而对这个产品感兴趣,形成好的第一印象,从而留存下来。
 
寻找方式是通过留存曲线确定激活时间段,提出备选激活行为,通过留存率对比锁定激活行为,再通过查看不同次数的某行为,带来的留存增长的边际效益最大点,以此确定激活行为频率,也就是魔法数字。
 
4.激活思路的寻找
定性方法:用情绪曲线来看每个步骤用户的感觉是好还是不好
定量方法:通过查看用户轨迹细节、漏斗转化率、用户分群、热力图等方式查出用户在哪个环节的流失导致激活率变差
 
5.行为激励
为了将确定环节的流失率降低,需要引导用户做出某个行为,需要理解行为激励公式:
激活行为=(动力-阻力)X助推+及时奖励
 
每一个因素都有对应的方法去提升或降低,比如红包增加动力、复杂的开机路径增加阻力。
 
6.行为激励方式的选择
不同的产品,在用户需求差异和用户价值程度是不一样的,在激励方式上越是人工,产生的价值越大,成本越高,越适合差异化大的产品,越是靠产品,产生的价值较低,成本也较低,适合差异化小的产品。
 
所以电商的激励更适合用产品和运营手段、Saas类产品更适合用人工激励。
 
整个过程总结下来,看起来需要有很多公式去记忆,这种是正常的学习方式,但其实往底层来看,这些公式和适合做什么的方法论都是有起源的,这个起源就是用户心理和产品特质。
 
理解很多事物的发展都来源于这两点,那么选择手段和方法是特别好理解的事情,往后自己还能创造一条方法来。
 
比如用户心理决定了用户一开始对什么感兴趣,就更容易留下来,那么人为了让这个现象好利用、好规范,就会使用指标来定义它,会使用路径来规划达到它的方式,这个路径同样从心理因素出发,肯定是因为用户经历来什么,才导致了什么结果,那么把这个经历细化拆解,就是动力、阻力那些东西,更深层的心理就是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说的就是人会因为被激励而去做对应的事情,把这点心理量化就成了行为激励公式。
 
理解到这个层次,你可以反过来想,从用户心理出发,还可以形成怎样的量化指标,现有的指标还有什么不足等等,对于很多被灌输的公式,就特别容易理解,这就是理解本质后反向学习的好处。
 
再举个例子,其实写转化文案、课程详情页和做私域增长、App增长其实是一回事。
 
底层的东西是,用户接受新事物到想购买,经历了感兴趣-想了解-想购买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心理变化都有一些因素,这些因素是可以量化的。
 
次层的东西是载体,载体是私域、是长图页面、是App等等,这些平台的特点和用户心理相互影响,就形成了属于这个平台的运营模式。
 
两者组合,形成各种运营手段。
 
比如落地页上,用户对视觉的规律的F原理,感兴趣的因素是切中用户痛点,想了解的因素是好评多、产品细节图让用户感受到真实。
 
 
用户心理可能不会大变,但产品载体永远都会更新,但更新的底层逻辑还是用户心理,用户永远追求更快更美更好的产品。
 
所以运营到底在解决什么问题?
 
其实解决的都是用户心理需求的问题,目的是增长、变现等,为了能让达成目的变得有逻辑有方法,中间会产生各种模型、指标、方法论,说白了,这就是一种解决问题的能力,一种如何把看起来不规律的问题拆解成可执行可量化解决的问题。
 
正因如此,学习界定问题、思维逻辑、用户心理这些基本功才如此重要,只是太容易被眼花缭乱的工具、产品、公式给撩花了眼睛,不断在学习层出不穷的技巧,陷入迷茫。

你的知识管家 

Your Knowledge Manager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