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此书是单位大百科,包含单不仅限于以下内容:同事相处法则、饭局成事技巧、汇报工作、说场面话、竞争上岗、做事尺度、应对难缠同事技巧、和领导互动法则、读懂话中话、辞职的技巧、应对小人法则、遴选、调动工作技巧、做秘书的技巧、说话滴水不漏技巧、让同事高看你的技巧、结交高人技巧、应对单位流言法则、单独和领导相处技巧、开会临时性发言技巧、避免被边缘化技巧、化解领导偏见技巧借调技巧……此书作者是在单位工作21年的老A,如你读后觉得没收获,可退款退货!这估计是市场上最好的职场教科书!绝不是路边货,更不是浓鸡汤!
朋友老林今年即将34岁,多年来一直在民企小公司上班。其实老林的学历也算是全日制本科,当初的确有进入大企业上班的机会,只不过他自己似乎更喜欢小公司的氛围,觉得人际关系简单,还可以自由一些。
但是去年的一场疫情,改变了老林的一些想法。当时公司业务受到影响,老板资金链出了问题,员工奖金发不出来,差点整个公司都要面临解散。老林说,直到今年春天,老板还没有把去年应发的奖金给他补上。人到中年,他也开始有了一些危机感,而身边的家人建议他去报考公务员,毕竟还没有满35周岁,仍然有进入体制内的机会。而一旦做了公务员,自己的饭碗就稳定了,不会担心失业的状况。他内心有这个想法,但是又不太自信可以考上,便想要听取多方意见。对此,他有必要从三个方面以加思考。思考一:是否有把握考上公务员
老林毕业已经超过了十年,这十年里头,他从来没有参加过一次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的考试。眼下他在纠结该不该考公务员,其实这个问题的背后还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自己有多大的把握可以去竞争。至少总得有机会进入面试吧,假如连笔试这关都过不去,那谈论要不要考公务员意义并不大。于是有人建议他,看看过去这些年公务员考试的题目,甚至自己可以抽时间做几套试试,找找考试的感觉。如果自己真的水平很高,那还另说。可要是完全考不出这类的试题,接下来的问题就是,老林自己有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准备公考复习?毕竟他是全职上班族,30多岁这个年纪记忆力不如年轻人,家里头还上有老、下有小,真的可以安心备考复习么?针对这个问题,老林陷入了沉思,毕竟这个现实问题不解决,就谈不上选择的问题。思考二:公务员的工作是否能满足个人需求
老林打算考公的出发点是觉得做公务员的职业比较稳定,在这个年纪不用担心失业。那么,公务员真的可以满足他所有的需求吗?答案是:未必。比如老林是个崇尚自己的人,过去没想着去大公司,就是怕各种规章制度约束了自己。可公务员的工作环境会有更多的规则,比如上班不能迟到,请假需要按照手续报批等。此外,他在小公司做的岗位是销售,每个月的收入并不低。可到了公务员岗位上,就不是和销售一样靠业绩拿提成,指不定收入还不符合他的预期。上述这些内容,如果没有做过足够的调研了解,单凭想象是没法作出理性判断的。思考三:34岁起步的公务员职业前景怎样
对于34岁年纪的老林而言,即便考上了公务员,也要做好职业发展滞后的心理准备。所谓的“滞后”,并非指老林个人不优秀,能力不如别人。而是公务员新人基本都要从科员干起,你24岁考上是做科员,你34岁考上,还是得做科员。比较可能的一种情况是,老林进入体制内后,发现上面的科长远比自己年轻。对于这样的状况,是否符合其职业发展的期待呢?到底该不该考公务员,实际上当他想要满足个人对职业稳定性需求的时候,必然也要预料到,人近中年,职业发展从零开始,以及过去十多年职业积累的损失。而且,体制内往往会有这样的一些现象,年龄较大的新人进来,后续获得提拔培养的概率绝对没有年轻人高。老林如果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可以以一个科员身份干到退休,那么他确实也可以试试考公。P.S.
对于该不该考公务员这件事,关系到老林人生几十年的职业生涯。希望他通过对上述三个方面进行认真思考,作出理性的选择。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