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喀士主义】转发+评论一下舍友的公众号捏

发布于 2021-09-21 14:39

第三:它并不是道德相对主义的口号。非道德主义者并不否定道德,我们只是因为无知而选择对道德问题避而不谈。道德这种感性规则是否因为某些原因而从一开始就有其真正的基础,我们尚未得知,因此拒绝使用它。

事实上,我的这位舍友一入学,便迫不及待地对我们宣布了他对尼采的认同,也是我第一次知道尼采也许主张什么——

尼采是一位虚无主义者,但他所说的虚无主义是一种积极的虚无主义,他否定世间的一切价值,但是并不意味着否定价值本身,而是否定那以自己的特殊的价值取代普遍的价值的篡位行为。于是,这种积极的虚无主义就意味着要求“重估一切价值”,事实上是要求任何古往今来的道德观念(价值观)都接受理性的审查,从而最终得到能够为人的理性所接受的价值。

在这里,尼采实际上是在对现代性提出批判,因为他所面临的问题正是现代性的问题——上帝已死。这一问题的产生,实际上源自于启蒙运动对理性的高扬,但正如《启蒙辩证法》所揭示的那样,理性将一切价值加以审判,却唯独漏过了自己,这场轰轰烈烈的革命摧毁了旧世界的几乎一切,但却唯独忘了摧毁旧世界最后的遗存——理性本身。于是理性取代了旧日的神话,成为了现代的神话。而作为非理性主义者的尼采,则恰恰要求的,是将理性的原则贯彻到底——对抗现代性当中真实的道德相对主义、对抗消极的虚无主义。

在这样的理解当中,马克思就成为了尼采的同路人。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说,“共产主义对我们来说不是应当确立的状况,不是现实应当与之相适应的理想。我们所称为共产主义的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这个运动的条件是由现有的前提产生的。”到了《共产党宣言》的最后,马克思直接指出:“总之,共产党人到处都支持一切反对现存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革命运动。”这难道不是实践上积极的虚无主义吗?当“资产阶级在它已经取得了统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都破坏了”的时候,《宣言》希望指出的正是实践上的现代性问题。

最后,应当补充一些同尼采无关的我本人的废话:后现代主义的艺术的出现,是由反抗资产阶级而诞生的,其目的,如《现代性的五副面孔》所言,是为了“使资产阶级震惊”,通过人为创造出的艺术与现实的割裂来表现出荒诞与讽刺,从而使资产阶级社会产生“道德观念上的混乱和动摇”,也就是说,被迫进行反思。但是其最终失败了,是因为它并没有使得资产阶级震惊,却使资产阶级叫好——反抗的运动从对现实的反对变成了现实本身,因为资产阶级接纳了这样一种艺术。它成功了,因为它被接受了;它失败了,因为它被接受了。那么正如对理性所谈的一样,一场普遍革命(Proletariat revolution)所需要做的正是摧毁旧世界的一切,但是脱胎于旧世界的它也应当接受这样的命运,它要做的最后一件事情,就是要把一把枪指向敌人,一把枪指向自己,这也就是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道理。

“这么说,你改zhuyi了?”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