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万平方米!国家政策助力建筑变“绿”

发布于 2021-09-23 07:05






在建筑的整个过程中,生产建筑材料、实施建筑工程、建筑运行等整个建造流程,消耗了40%的地球能源,45%的水能资源,产生了40%的热带效应,50%的水污染,30%大气污染,30%固体的垃圾以及60%氯、氟等气体。

建筑是城市主要构成元素,人们对建筑的定义并不模糊,但对“绿色建筑”的定义往往只是局限于绿色环保等方面。

我国绿色建筑虽然起步晚,但发展迅速,截至目前,在建及建成的超低能耗建筑项目已达约1000万平方米。这离不开产业主体的不断壮大,更离不开相关政策与标准的推动和指引。
在建设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我国一直注重环境保护,在城市规划和绿色建筑方面,早在2005年,建设部、科技部联合出台了《绿色建筑技术导则》,旨在引导、促进和规范绿色建筑的发展。接着2006年出台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把绿色建筑发展列入重点专项任务中。
近年来,我国中央政府又陆续出台了关于绿色建筑的发展政策体系,促进了我国建筑行业绿色发展和城市住区环境的改良。

其中,2012年发布《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对绿色建筑重视的程度大幅提升。2013年印发《绿色建筑行动方案》,明确绿色建筑发展目标、基本原则、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提出在政府投资建筑、商业房地产开发、工业建筑、新农村建筑等领域全面推进绿色建筑。
此外,2014年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6年的《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十三五”规划纲要》、2017年的《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十三五”规划》,三度明确2020年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达到50%。并分别提出将绿色建筑作为实现新型城镇化的重点任务、绿色建材应用比例超过40%、新增绿色建筑面积20亿平方米以上的要求。

2018年发布《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2018工作要点》,引导有条件地区和城市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扩大绿色建筑强制推广范围。2019年发布《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更新了绿色建筑定义,更加强调居住主体的感受。
尤其2020年,国家更是提高了对绿色建筑政策的出台频度,并进一步细化了相关工作。
2月,发改委、住建部等23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意见》,鼓励使用绿色智能产品。健全绿色产品、服务标准体系和绿色标识认证体系。以绿色产品供给、绿色公交设施建设、节能环保建筑以及相关技术创新等为重点推进绿色消费,创建绿色商场。
7月,住建部、商务部等7部门联合印发《绿色建筑创建行动方案》,从绿色建筑设计标准、绿色建材的使用以及绿色建筑的验收等多方面都提出了明确的发展方向。鼓励各地因地制宜提高政府投资公益性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绿色等级,推动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发展,推广可再生能源应用和再生水利用。
9月,又出台了《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管理办法》,强化项目安全耐久、健康舒适、资源节约、环境宜居等方面要求,保证使用者满意度好、体验性好、获得感强。
值得一提的是,自《绿色建筑创建行动方案》印发之后,全国各地的住建部纷纷响应,在已公布当地《绿色建筑创建行动方案》的省份中指出,到2022年,各省、自治区当年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面积占比都将达到70%,同时,星级绿色建筑数量持续增加、绿色建材应用不断推广,通过资金奖励、容积率奖励、保障土地供应等具体措施,激励示范项目建设。
今年,住建部印发《绿色建筑标识管理办法》,规范了绿色建筑标识管理,进一步推动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
通过对国家政策的梳理,我们不难发现,我国绿色建筑工作已基本形成了目标清晰、政策配套、管理到位的推进体系,且内涵日趋丰富成熟。

排版:孔德慧

责编:赵雯佳

推荐阅读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