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
发布于 2021-09-24 13:27
一
出台背景
深化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是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2019年10月1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印发了《关于深化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2020年7月省出台了《关于深化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的实施方案》,2021年6月盐城市出台了《关于深化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的实施方案》。
二
工作举措
落实政府主导责任
压实行业主管部门监管责任
各行业主管部门制定各自领域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制度、标准和规范,并加强培训和监督管理。
充分发挥村级组织管护监督作用
村级组织对所属公共基础设施及产权归村级组织所有的村内公共基础设施承担管护责任。
强化运营企业管护责任
企业应落实普遍服务要求,全面加强对行业范围内所属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管护。
广泛调动村民主动参与
引导农民群众做好房前屋后的保洁,参与村内道路、垃圾收集处理设施和公共绿地等方面的管护。
完善非经营性设施政府或村级组织管护机制
健全准经营性设施多元化管护机制
运营企业、镇(区)或村(居)按照权属关系管护经营收益不足以弥补建设和运营成本的准经营性设施,政府和经济实力强的村根据实际情况对运营企业予以合理补偿。
创新经营性设施市场化管护机制
出台相关支持政策,鼓励各类企业、专业机构从事运营管护。
梯次推进公共基础设施城乡一体化管护
支持有条件的镇(街道、区)可通过统一管护方式,将城镇公共基础设施管护资源、模式和手段逐步向农村延伸。
健全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产权管理制度
建立设施建设与管护机制同步落实制度
要按照城乡融合发展的要求,合理布局和建设农村公共基础设施,通盘考虑设施建设和运营维护,落实管护责任。
建立市场化专业化管护制度
研究制定完善鼓励社会资本和专业化企业有序参与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的政策措施。
建立政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
拓宽管护经费来源渠道
完善使用者付费制度
正确处理好使用者合理付费与增加农民支出的关系,逐步完善农村准经营性、经营性基础设施收费制度。
三
保障措施
各镇(街道、区)要成立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领导小组,创新管护体制机制。
将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情况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加强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资金绩效管理。
加强法律宣传和政策解读,提升广大农村群众的认识和接受程度。
来源:县发改委
声 明:转载请注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