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空间是优秀城市设计的关键

发布于 2021-09-25 08:55

据联合国发布的《世界城市化展望》报告表明,直至2050年,全世界将有68%的人生活在城市地区。如此庞大数量的人口聚集在城镇,城市公共空间将会越来越重要,为人们提供锻炼、社交、亲近自然以及获得更开放感受的场所。在本文中,查普门泰勒上海分公司城市设计部门的Bianca Anastasiu女士将为我们深度阐述公共空间策略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重要角色,以及关于构思和设计活力公共空间所需要的其他细节方面的知识。



公共空间与建筑一样重要

户外共享空间是一座城市的生命力,有助于改善城市日常生活,同时提供社交及其他活动场所,人们可以进行包括文化、娱乐、运动、餐饮、休憩及商业等多方面的活动。一个迷人且充满活力的城市具备更多高品质、富有具吸引力的公共空间,让人们能够享受多种多样的活动。

重庆两江协同创新区效果图

在城市设计项目中,公共空间同建筑同等重要,有时也许更为重要。从周边公共空间能否展现活力就可以看出一个建筑设计是否成功。公共空间同建筑是相辅相成的——公共空间需要建筑来赋予意义及用途,而建筑需要公共空间来汇集吸引人群到访。两者的整合是一个活力城市规划的关键。

重庆两江协同创新区效果图

重庆两江协同创新区项目中,对于五个创新校园来说,公共空间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每一座校园都配有核心社交空间,旨在提供人们进行社交、创新、分享及合作等活动的场所。除此之外,中央山脊区域作为延伸的公共区域,将多个核心园区强有力的连接起来,由此可以生成更为有机的规划。


重庆两江协同创新区效果图

在这个项目中,自然环境提供的生态多样性令人赏心悦目,让人们沉浸体验身体、心灵与自然融为一体。而公共空间收集和储存雨水防止涝灾甚至提供全年外水供应的功能,同海绵城市以及我们所有项目的总体设计方法原则相契合。



场所营造核心

场所营造不只是一个特指的地方,它是对于整个区域的网络体系进行排列、连接、多样性及可发现性的设计。每处地方的定义决定着区域的总体格调的呈现和连接性。每一个步道,每一个广场,每一个转换点,组合在一起形成更为宏大叙事逻辑,述说着一个以人为本的未来之城。

宋庄小堡艺术村效果图

宋庄小堡艺术村总体规划中,我们将场所营造作为一个核心战略,塑造一个中国最大型的艺术家新型城市文化区。自20世纪90年代起就有超过7000名艺术家居住在这个镇。在打造新的建筑之前,为了更好了解与自然环境交融的城市肌理,我们回顾了这片区域20多年以前的图像后发现,这个区域缺少了艺术社区最重要的元素:共享公共空间。

宋庄小堡艺术村效果图

我们深入了解区域内建筑的历史故事,寻找可以以保留和升华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选择部分现存建筑进行了改造,形成一个多样化公共空间系统。知名餐厅或艺术家住所的周边设置配套快闪店铺或摊位,可以展示或售卖艺术家们的作品,为人们提供交流的空间。以公共步行网络可将这些空间连接起来,创造出更大型且具有整体性、系统性的文化空间。

宋庄小堡艺术村效果图

场所营造将原本这片封闭的高密度建筑转变为可以呼吸、表达自己、拥有辨识度的新到访地,激发出区域的自身活力。

公共空间的调研与智能技术

谨记为未来而设计,科技有助于探索在未来城市性质和公共空间重要性方面的未知性。

在每个总体规划开始前,我们都进行了扩展调研,包括哪片区域可以成为公共空间、具体特色是什么、未来空间使用者的画像、哪种空间使用率高等。这就意味着要找到地域特色、区域内广泛流行的文化活动、当地传统文化和娱乐、人口结构、期待(或想要)区域进行的改进内容以及其他有助于创造出独特有辨识度地区的因素。一些研究可能只是到社区咨询那样简单,但需要专业人员的直觉和经验判断结合——没有适用于所有项目的万能方法。

GIS分析系统

我们大多数总体规划项目都会用到GIS分析系统,对气候、人口、生态覆盖率、地形景观、交通可达性、基础设施以及其他方面进行数据的研究和输出。例如我们可以输入自然资源的位置,或者核心居住和商业或休闲区域的位置;将这些图层叠加在一起,可以清晰看到人们更乐于去哪里聚集、游览、放松等。

GIS分析系统

智能科技可以将我们公共空间的价值及可利用性扩大,通过收集所需的数据,分析如何利用公共空间以及如何保证区域内的居住者需求得到满足。得到的信息可以指引区域进行升级的方法,并且为人们如何更高效利用空间提供视角,人们可以在不同时期、不同时间、不同季节拥有多样体验。

在一个有趣研究中,人们自愿穿戴上皮电反应(GSR)器参加“生物地图”的实验,随着在多种城市地区行走或骑行,他们的焦虑、开心、害怕、兴奋或其他感受都被电子设备记录下来。汗腺对于所受情感刺激的自动反馈使得测算得以实现,不同情感所呈现的GSR数据有明显不同,可以实时得到每个情感发生的精确时间和地点,每个志愿者的“情感地图”由此生成。

宋庄小堡艺术村公共空间形成过程

这些感受可与相应的情景联系到一起,例如明亮的灯光、黑暗、交通、绿地、拥挤人群和噪音。焦虑在拥挤路段、人群、大量噪音和视觉刺激下尤其显著。研究者可以根据收集的数据得到宝贵的视角,对于怎样最好布置空间、赋予更多功能来减轻压力束缚感、让区域更人性化有更深入的想法。

GSR技术的运用是城市设计中的一种方法,在未来几年可能被新的方法所取代,更好的了解在不同公共空间用途下的不同心理反应。也可能会出现一种技术,综合考虑政府或业主的想法,可以令设计者直观感受到一个城市设计是否符合其要求。

任何优秀的公共空间战略都要以人为研究核心——谁会是空间使用者?哪种形式的空间可以提供最好的服务?行为科学是非常好的帮助理解在人类学背景下,哪种公共空间适用,有助于我们确保所呈现的成果可以提供最好的服务,尤其要满足空间使用者的需求。

“15分钟生活圈原则”的影响

现在我们的总体规划遵循15分钟城市圈原则——创造一个可以使人们通过15分钟步行就可到达想去的服务地点或便利设施的城市区域,社区功能智能分布,人们可以拥有短途日常旅行。

雄安新区规划项目

15分钟生活圈中,一切必需的购物商店、办公楼、休闲场所、餐厅、民用建筑、文化设施及服务大楼等形成联系紧密的多用途社区。然而,15分钟生活圈要求我们不止考虑到便利性,还要想到短途旅行是否会缩短户外活动的时间。人们也需要可驻留的公共空间——活动筋骨、进行锻炼、社交、感受大自然、享受阳光下的鸟语花香,得到身体和心灵的治愈。在室内外空间转换的通道要美观并以人为本,不只是功能性高效,这样漫步才有意义。

雄安新区规划项目

雄安新区的15分钟生活圈总体规划着重考虑所有年龄人群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创造的新公共空间内有广场、邻里口袋公园、滨水设施、城市绿荫道以及建筑之间的活力界面和公共空间,如何将城市与自然融合在一起是设计的重点。

雄安新区规划项目-中央绿地

这个区域的核心是一个中央绿地公园(由Martha Schwartz Partners设计),作为主要的共享公共区域。公园被分为不同主题的区域和景点,在景观和建筑之间成为过渡区域,提供举办活动、便利设施、放松休闲、锻炼身体和社交往来的多功能场所。

雄安新区规划项目

我们最近正在进行的另一个15分钟生活圈总体规划中,通过在两个核心区域之间创造连接(一处位于铁路站枢纽而另一处位于文化枢纽)形成相互连接的公共空间,公共空间作为一条轴线和多功能视觉走廊,为人们提供多样化的活动场地,保证人们的短途旅行是丰富的、多样的、人性化的。



成功的空间设计

查普门泰勒上海办公室楼前的公共广场非常有趣,从理论上看,它是一个失败的城市设计——区域内座椅、绿地很少,视觉上除了一处水景没有其他特别之处。但是实际上,到了晚上,这个地方就有了生命力;当我们下班回家时,广场上可以看到众多运动、玩游戏(即使规定并不允许)、遛狗的人群,以及带着小孩散步,甚至跳广场舞的人群。

上海世纪商贸广场 *图片来自网络

理论角度出发会鲜有人问津的场所实际上却充满了活力,这就是为什么一个好的城市设计需要考虑结合使用者的文化背景、喜好和需求。设计者所运用的智能技术、GIS分析系统和高等级设计准则,只有在人们进入空间发生活动时才会产生作用,而这就意味着,直觉、常识并且熟知周边社区人群喜好和生活、文化习惯都是成功空间设计的重要基础。

城市中有些地方像上述那样,可以有机地成为充满活力的社会中心,但其他地方需要策划,有管理的活动项目,精心挑选的商店和休闲场所,如快闪和市场,或一个独特的叙述,以吸引人群,并赋予空间的意义。

社区配套设施:体育中心,雄安规划项目

城市设计师要明确了解一个地方的相关数据、地理和文化方面的信息,并运用他们的智慧和常识,以人性化为核心的方式优化公共空间。物理和非物理因素对于公共空间的设计成功与否同等重要。场所营造不仅仅是创造一个独立体或一个物理空间,作为城市设计师,我们有责任了解每一个可能有助于或破坏公共空间成功的因素,无论是与声音、光线、质地、记忆还是叙事有关的因素。我们需要了解并预先判断这些空间将如何发展、连接、引领和为人们提供愉悦感。

如何设计出成功的公共空间没有一个标准公式,不过,结合城市设计经验、广泛的研究和常识,我们可以将景观、建筑、技术、通信基础设施、交通功能、经济背景、文化、历史,还有最重要的人联系在一起,从而创造出具有独特辨识度的公共空间。


图片来自网络,仅供学习参考!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