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得老师真传
发布于 2021-09-26 06:46
一本书,有一句令人念念不忘的话,一个值得反复回味的故事,就是传世之作。围棋国手陈祖德先生的自传《超越自我》有这样一段话:“杉内九段在我国的每场比赛都是轻取,今天他陷于苦战了。当然,我更艰苦,但我若不艰苦才怪呢,而杉内这样却有些出人意料。他平时那符合‘棋仙’雅称的飘逸洒脱的对局姿态逐渐消失了,给人看到的是一位职业棋手正在绞尽脑汁、奋力拼搏的形象。”
陈先生讲透了个人奋斗与拜师学艺的真谛。
老师有真功夫,也愿意传真工夫,仍然不意味着学生能得真传,还需要一个必要条件,是学生真想得真传,用车铭洲老师的话说:真想学。真想学,就真学,千古不易,但真学的方式与时俱进。车老师跟郑昕先生学康德哲学,是1956-1957年;车老师指导学生,集中在1980-1990年代。那个年代,学生与老师空间距离很小,心理距离也小。老师虽然也面对种种压力,但还有点静心读书的余地,也有与学生聊天看电视的闲暇。但是,那个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最低目标,就是自己下真功夫学,让老师在指导时不能轻轻松松,必须费心费力,施展十足真功夫。对老师毕恭毕敬,当面背后都仰视,是误入歧途。可以恭敬执弟子礼,但做研究谈学问不要仰视老师。在科学研究的棋盘上,学生与老师是平等的对手,学生要向陈祖德先生那样,用自己的真功夫让老师“绞尽脑汁、奋力拼搏”。遇到难题,自己认真想,网上认真查,找同学认真谈,解决不了,再问老师,才可能得真传。如果自己不下功夫,不走到穷途末路,有问题就发问,图轻松,走捷径,老师应付裕如,只用一分真力,这是浪费老师的时间,更是浪费学习机会。就像学围棋,跟高手下指导棋,自己不绞尽脑汁,高手指导得潇洒自如,当然学不到真功夫。
最高目标,研究老师深感兴趣但并不擅长的问题,帮老师长功夫,不是简单地登堂入室学到老师已有的功夫,而是帮老师把研究做得更好,长功夫。自己攀高峰,也推动导师再上一层楼,与老师一起突破各自的极限。不是让老师手把手地教,而是与老师手把手地合作。这样,学生不仅学会老师原有的功夫,还掌握老师刚长的功夫,而且与老师共同创造这新功夫。这样得到的,是旧功夫的真传,也是新功夫的真传,还是创造力的真传。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