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素材】“东京奥运会”专题(一)8个角度、3种奥运精神

发布于 2021-09-27 06:58


东京奥运会可用的8个写作角度
角度一:国人的“金牌情结”比过去更加理性而包容。

每四年一届的奥运会,是人类文明的一次集中展示。很多运动员都把参加奥运会,拿一枚金牌,当作人生的最高目标。奥运会集中了最为优秀的选手,奥运会的舞台更能检验和证明运动水平、拼搏价值。一个国家在奥运会上有表现,对于展示综合国力和提振民族自信心,也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联。过去,一些运动员到了奥运赛场,会出现压力过大乃至“输不起”的现象,现在这种情况少多了。诚然,在运动员身后,仍然有着各种各样的期待,希望运动员赛出水平,但这种期待,更多是一种祝福,是一种激励,而不应成为一种压力。奥运健儿一次又一次的优秀表现,一枚又一枚收入囊中的金牌,一届又一届闪亮夺目的奖牌榜,这就是实力和底气。从运动员的角度讲,一路走来,又有谁对失利陌生?任何一个胜利者的成功夺冠,都是以他人失利为前提的;也从来没有人永不失败,成功者也曾经多次成为过失利者。任何一场比赛,都有输有赢,输赢共同构成了一场完整的比赛,只要努力了尽力了,就没有太多遗憾。如果没有强大的心理素质,不能做到认真比赛、淡看结果,也很难成为优秀的运动员。

角度二:“唯金牌论”由来已久,本身就是狭隘的表现。
作为竞技体育的顶级赛场,奥运会上的每场比赛都是高手对决。每一个能够站在奥运赛场的选手都历经了艰苦训练、冲过了层层选拔,实力与付出毋庸置疑。可以说,每一个运动员都想站上最高领奖台,都想实现“升国旗,奏国歌”,他们为国争光的渴望比任何人都强烈,但既是比赛,就必然有输有赢有排名,竞技体育的赛场随时充满了不确定性,好成绩的取得往往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临场发挥状态时有波动,而胜负则往往在毫厘分秒之间。即便是实力超群的运动员,也没有唾手可得的胜利,同样要一分一分去拼,同样有失手的可能。只盯着最后的结果,只盯着唯一的冠军,还以此对已经拼尽全力的运动员指手画脚、说三道四,显然非常荒谬。

角度三:不唯金牌论英雄,并非不看重金牌,而是要以更平和的心态去看待比赛。

在极有希望的项目与金牌擦肩而过,当然会十分遗憾,当然要复盘分析,当然要积极改进,但不能让“夺金”成为运动员肩上不可承受之重,而“失金”的运动员也没有必要去说“对不起”。作为观众,我们在奥运会上欣赏力量、速度、技术,更重要的是要去收获体育精神对我们的激励。就像中国女排之所以成为“全民偶像”,难道因为她们是“常胜将军”吗?女排不是没有过低谷,也经常遭遇挫折,但让我们感动和铭记的,是女排姑娘永不言败、愈挫愈勇的精神。从廖秋云、徐嘉余,到许昕、刘诗雯,他们表现出的那种绝不言弃的韧劲,带给我们的鼓舞早已远远超越金牌的分量。比赛仍在继续,还有很多中国选手将赴这场来之不易的“五年之约”。多一些真诚的掌声,少一些无聊的口水,这是对运动员和奥运精神的尊重,也是大国国民应有的表现。
角度四:奥林匹克的口号是“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
这个“更”字意味着,奥运不仅是选手之间的比拼,更是一种对自己的超越。看近两天的赛事,曹缘、陈艾森在双人十米跳台遗憾摘银,但接近完美的“最后一跳”扛住重压,证明了自己的实力;16岁小将曾文蕙在滑板街式决赛中位列第六,但中国奥运决赛第一人的突破让人相信未来可期;第四次征战奥运的跆拳道名将吴静钰虽然没能再次夺牌,但34岁的她在退役后克服困难重返赛场本身就是传奇……放手一搏、超越自己,即便没有摘金,这份努力也同样极具“含金量”,同样值得最热烈的掌声与最崇高的敬意。   
 

角度五:令人肃然起敬的中国体育精神。

什么是女排精神?中国女排主教练郎平曾说:“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明知道不会赢,也竭尽全力。是你一路即使走得摇摇晃晃,但依然坚持站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眼中充满坚定。”女排精神是中国女子排球队顽强战斗、勇敢拼搏精神的总概括。具体表现为:扎扎实实,勤学苦练,无所畏惧,顽强拼搏,同甘共苦,团结战斗,刻苦钻研,勇攀高峰。什么是乒乓精神?“胸怀祖国、放眼世界、为国争光的精神;发奋图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实干精神;不屈不挠、勤学苦练、不断钻研、不断创新的精神;同心同德、团结战斗的集体主义精神;胜不骄、败不馁的革命乐观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角度六:体育关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发起人皮埃尔•顾拜旦说:“一个民族,老当益壮的人多,那个民族一定强;一个民族,未老先衰的人多,那个民族一定弱。”体育水平是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国家软实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处于百业待兴的时期。从全民健康的角度出发,毛主席多次号召、指示要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增强民众的身体健康。1952年6月10日,毛泽东为中华全国体育总会成立大会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深刻揭示了体育的地位、作用和目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 在新时代提出建设体育强国,是中国国家整体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强盛应有之义,也是人民健康幸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用“四个重要”概括了新时代体育的新内涵:体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是展示国家文化软实力重要平台。

角度七:体育不仅是竞技,更要融入生活。
体育融入生活,可以缓解压力,带来快乐。歌德说:“只有运动才可以除去各种各样的疑虑。”体育作为一门学科、一种项目、一种精神,代表的不仅仅是运动本身,更是一种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现实生活中,可能有人仅仅把体育活动看作是消遣、休闲,有人把体育活动看作是玩耍、游戏,其实不仅如此。体育活动作为磨砺吃苦本领和锻炼坚强意志的手段,可以把强健体魄、勇气、意志上升为人格重塑的首要前提。青年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可以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享受乐趣。正如青年时代的毛泽东深刻地意识到那样,必须“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方能刚毅有为;体育的作用在于能“强筋骨”“增知识”“调感情”“强意志”。

角度八:体育除了能强身健体,还可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关于对“体育”重要性的认识和论述,古今中外有很多。柏拉图说:“身体教育和知识教育之间必须保持平衡。体育应造就体格健壮的勇士,并且使健全的精神寓于健全的体格。”蔡元培说:“殊不知有健全之身体,始有健全之精神;若身体柔弱,则思想精神何由发达?”毛泽东曾说:“德志皆寄予体,无体是无德志也。”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恽代英说:“不言体育而空言道德,空言智识,言者暗矣,听者心厌矣,究于事实何裨之有?”这些都说明了体育的功能不是单一的,它和德育、智育、美育、劳育等相互关联,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甚至相互依存。

三种精神

01.奥林匹克精神
“每一个人都应享有从事体育运动的可能性,而不受任何形式的歧视,并体现相互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奥林匹克精神”。7月20日,奥林匹克格言加入了“更团结”一词,更改为“更高、更快、更强——更团结”。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表示:“这不仅是为了应对新冠疫情,更是为了应对我们面临的巨大挑战。”

02.女排精神

中国女排主教练郎平曾说:“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明知道不会赢,也竭尽全力。是你一路即使走得摇摇晃晃,但依然坚持站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眼中充满坚定。”女排精神是中国女子排球队顽强战斗、勇敢拼搏精神的总概括。其具体表现为:扎扎实实,勤学苦练,无所畏惧,顽强拼搏,同甘共苦,团结战斗,刻苦钻研,勇攀高峰。
 03.乒乓精神
胸怀祖国、放眼世界、为国争光的精神;发奋图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实干精神;不屈不挠、勤学苦练、不断钻研、不断创新的精神;同心同德、团结战斗的集体主义精神;胜不骄、败不馁的革命乐观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学霸语文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