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上热搜,这对祖孙干的事儿有多重要

发布于 2021-09-27 08:17

毛乌素沙漠,是中国四大沙地之一
位于陕西和内蒙古交界
曾经的毛乌素
植被稀少,常年漫天黄沙
去年
“毛乌素沙漠即将从陕西版图消失”的消息
登上了热搜
在大家感叹“奇迹诞生的过程时”
今年,这个消息又有了后续

昔日饱受毛乌素沙漠侵袭的陕西榆林
曾是全世界
土地荒漠和沙化危害最严重的地区
在一名农民40年的坚持下
如今,这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2021年9月23日
被当地老乡称为“沙漠大叔”的
治沙英雄石光银和他的孙子石健阳
来到了2021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晚会》的舞台上
成为了当晚

△石光银在《中国农民丰收节晚会》现场

石光银的家乡风沙大到何种程度?

7岁那年
石光银和伙伴放牲畜时
被一场风沙刮出很远
从那时开始
他便立志要与沙子作斗争
因为不治住沙害,穷根就无法拔除
“参天耸立,不折不挠,
对抗着西北风”
茅盾在黄土高原上写下的《白杨礼赞》
用来形容石光银再合适不过

△石光银治沙植树影像资料

84只羊,1头骡子
变卖家产,倾囊而出后
石光银换来了第一批树苗

石光银对治沙的笃定
也影响了他唯一的儿子石占军
石占军原本在榆林定边县刑警队工作
后来以挂职干部身份
来到十里沙村
义无反顾加入
父亲治沙造林的队伍中
成为“第二代治沙人”

△石光银的儿子石占军

2008年3月12日植树节这天
石占军在运送树苗的路上遭遇车祸
不幸离世
将生命留在了这片
还未铺满绿色的沙漠上

△石光银谈儿子

“治沙把儿子也献出来了。”
儿子的离世对石光银打击很大
可送走儿子3天后
他又出现在沙地里
领着大伙儿继续挖坑种树

“我是共产党员,再苦再累,
死在沙窝也要干。”

没人能够懂得
彼时这位父亲内心的悲痛有多重
但对于治沙
他坚定的信念
写在了脸上,刻进了心里

△石光银“丰晚”幕后接受采访

“治沙新生代”返乡
石光银有了“新战友”

石光银的孙子石健阳
大学期间专攻林业
当许多年轻人毕业后选择去大城市打拼时
石健阳毅然返回家乡
追随爷爷和父亲的脚步
成为了“第三代治沙人”

△石光银和孙子石健阳在修剪樟子松

被问起为何选择回乡参与治沙
石健阳表示:

“大学生返乡创业,
是一件特别光荣的事情。
家乡正需要我们,
把学习到的新知识、新技术带回家乡,
才能让父老乡亲过上好日子。”

△石健阳“丰晚”幕后接受采访

13岁起,就跟着爷爷学种树
如今,石健阳已经在毛乌素
种下了一万多棵樟子松

“如何挑选树种、如何科学防虫......”
上大学后,他也给爷爷带来了
不少植树造林的新理念

△石光银和石健阳在讨论经济作物育苗技术

“治沙精神”的种子
已经在石健阳的内心生根发芽

石健阳的梦想
是在沙区推广高产土豆、桃树等
粮食和经济作物
向沙区要效益

“爷爷这一代改善了自然环境,
我作为‘第三代治沙人’,
要让当地老百姓富起来”

△石光银“丰晚”幕后接受采访
对于爷爷的话
石健阳牢记心中,一刻不忘
他表示:
“我的爷爷一生只做一件事:
与沙子作斗争,
我的父亲也为治沙献出生命,
我作为‘第三代治沙人’,
要牢牢接过治沙接力棒,
并将它传承下去。”

△石光银(左)和孙子石健阳(右)


对于“丰收”
石健阳有着自己的理解:
“经过三代人在治沙上的不懈努力,
如今的毛乌素不仅有绿色,
在丰收的季节还有许多的金黄色,
我觉得这就是最美的丰收画面!”

如今的定边狼窝沙治理区已是绿树成林

从曾经的“与沙抗战”
如今的向树林要效益
治沙40年间
沙区群众的人均年收入
从800多元提到了1.5万元
翻了将近20倍

在石光银的带领下
“治沙工程”正在
向复合型的“绿色生态富民工程”转变

对所有参与这场“治沙工程”的
当地群众来说
这,正是最大的“丰收”

相关推荐

他带领七旬奶奶,在“丰晚”大秀瑜伽!

她已认不得人,却始终忘不了这件事

“丰收杯”“三农”知识竞赛获奖名单已揭晓
直达评论区
看看有没有你
撰稿 | 周小文、王湛琦

本期编辑 | 任靓
主编丨王娇
央视三农
CCTV-17农业农村频道官方账号
847篇原创内容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