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说话的人,到底能有多惨?

发布于 2021-09-27 11:19

Psychological knowledge/

心理学科普

Sep.2021

NO.320


本文转自:曾奇峰心理工作室 | 无限延伸的三角

01

你会好好说话吗?

今天,想跟大家聊聊说话这件事。

我是一个很喜欢看语言类节目的人,《奇葩说》《脱口秀大会》……

每每看到金句频出、哄堂大笑之时,我感觉从屏幕延伸至四面八方,处处都是高峰体验。

他们用语言幽默,调侃,自嘲……妥妥的攻击性漂亮升华。

比如周杰的自嘲,你们还好意思吐槽我鼻孔大,我对你们嗤之以鼻孔。

再比如姜思达调侃杨超越:最近和超越一起录《心动的信号》,她有一次录着录着闭上了眼睛,睡着了,而且感觉她睡着睡着就要躺下去了,当时我就想,天呢,这不会又要躺赢吧?

这是语言的炉火纯青之处,就连被攻击都如中了黯然销魂掌,酥酥麻麻,格外销魂。

蔡康永说:“把话说好,是人生最划算的事情。”

道理都懂,却还是在说话这件事上各种出幺蛾子,比如网友抱怨:

“明明和朋友聊天聊得好好的,突然之间对方就不说话了,气氛瞬间冰了下来,好尴尬。”

“我和我爸就是火星撞地球,两人单独相处肯定会吵架。”

“都说婚姻是需要交流的,可是我和老公总是没聊几句,话题就死在那里了。”

大家看了简直彷徨,不由发出咆哮教主般的呐喊:这究竟是为什么呀?

02
说话有哪些暗伤?

那是因为说话时,藏着一些暗伤。

它们和赤裸裸的语言暴力不一样,因为在潜意识的层面运行,并且包裹着浓浓的好意,所以有时很难被我们所察觉。

接下来,我将从三个角度切入分析这个现象。

一、只说自己的话

得了抑郁症的姑娘左灯住进了一家精神病院。在抗抑郁期间,她分享了一个故事。

住院期间,她过了一次生日。两位朋友千里迢迢地带了蛋糕和礼物来看看望她。

她和朋友开心地唱歌、吃蛋糕、病友们也纷纷跑来祝福她,是一帧温馨的剪影。生日宴会结束时,朋友跟她轻轻说了一句话:

“你没发现你现在已经融入他们了吗?你跟他们走得太近了。”

“你总要重新融入社会,你给你妈妈带来多大的负担啊!”

这句话带来的影响就如熊熊烈焰的导火索。左灯因此而尖叫、颤抖,到后面甚至是发了疯的以头抢地、撞墙捶墙。她崩溃了。

看到这里时,我分外地心疼。我相信,那两位朋友是她的挚友,否则也不会千里迢迢地记挂着她的生日来看望。

也正是出自对左灯的关心,不想挚友继续受苦,所以说出了那句话。但,仔细品一品,却是令人痛苦的。

首先,得抑郁的人本身是非常痛苦的。

他们情绪低落,失眠无食欲,像一只丧尸般浑浑噩噩,而且每时每刻都要面临着生与死的斗争。

在这个世界上,哪怕仅仅让自己活着这个朴素的愿望,都要竭尽全力。

而且,如果有得选,他们也不想得抑郁,不想住进精神病院,不想给家人增添任何负担。

他们也想好好地工作,好好地生活。“我痛不欲生地在工作岗位上坚持了近两个月。直到我自杀,我爸才强制命令我辞职”。左灯说。

的确,如果可以,谁不想有尊严地、骄傲地、大大方方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所以,朋友的那番话,其实并没有在左灯的经历上有所停留。

她希望左灯“不要逃避,回到正常的社会中去”,却是带着属于自己的角度评价和价值观渗透的。这是对左灯的当下和过往经历缺乏接纳和理解的。

我们常常会无法避免地“只说自己的话”。

再往深里走一步,这份无法避免里,也许是因为我们看到所爱之人痛苦,自身无法耐受,总想着说点什么去缓解。

也许是因为无法接纳对方的现状,想要进行强行控制和改变。

是一种付诸行动,却与最初动机南辕北辙。

所以,我们需要有所警醒。内在越是为对方而煎熬,越是要克制自己的语言。

就像罗杰斯说:感受当事人的私人世界,就好像那是你自己的世界一样,但又绝未失去“好像”这一品质。

二、说正确的废话

还有一种说话方式也令人头疼,那就是说正确的废话。

这个很有意思。因为,这样的话首先是极其正确的。

比如,我妈很喜欢在我出门时提醒我,“钥匙带了吗?你可千万要把钥匙戴上,不要忘记啊,上次你就是忘了在门口等一两个小时。”

你听,这话在不在理?虽然短短一两句,但是逻辑严密、有理有据。

出门肯定是要钥匙的,除非是电子门锁。加上我尚有前科,竟丝毫提不起气焰反驳,“母上大人,您说的不对。”

但,为什么这话听着让人那么难受?

首先,我妈太喜欢说这句话了。一年365天,假设我每天出门一次,她就每天要提醒我一遍。

我长这么大,真的耳朵都听出了茧。这滋味,估计只有戴上金箍的孙悟空听唐僧念咒语时难受得龇牙咧嘴时,才能够共情一二。

其次,我觉得这是一句废话。连海尔兄弟都会唱“打雷要下雨雷欧,什么,下雨要打伞雷欧,这我也知道,天冷穿棉袄雷欧,天热扇扇子……”

那么出门要带钥匙这么朴素的智慧,难道我一个成年人会不知道?

真的是,说了也白说,白说还要说。这是为何?

除却表层意识的提醒功能外,也许还有其它的动力:

比如,提醒我自我功能有缺损。作为一个成年人,我没有能力记忆出门要带钥匙,所以只能将这个功能外包给母亲。

而再往深层挖一挖,也许我母亲的潜意识是希望我保留这份自我功能的缺口,这样我就永远需要她。

比如,说这些话时来收割优越感。当我们可以说很正确的话时,那么我们就拥有了完全正确的立场。

同时如果可以指出别人的毛病,或潜意识能制造出别人的毛病时,那么没毛病的我们就比有毛病的人多出了一份优越感,可以增加自尊心。

再比如,这里面还有一些情感的隔离,去忽视掉情感的流动,专注在认知层面的说道理;又或是关系中施受虐的表达,就像大话西游里的唐僧,用重复的语言对周围的人甚至花花草草狠心施虐,“only you.......”

三、无空隙地说话

在亲密关系中,为了好好经营,我们有时也会用力过猛。

有位心理咨询师朋友Y曾说起过一件事:

“谈恋爱时,有一次跟男友电话视频聊天。期间,他提到了跟老板之间的矛盾,大概是老板对他提出的加薪表示不满,特地排挤他,架空他的管理职权……

我算是个很体贴的女友了,干的又是专门说话的职业。

虽然我对他的行业不太了解,但是人际冲突,那可是我的专业范围。当时急那时快,我还没等他说完,就刷刷刷地接过他的话题,开始巴拉巴拉。

可以说,一口气说完整个冲突、动力走向、最后又提出一二三建议,可谓是鞭辟入里、入木三分。

本想着该对他有所帮助,他会开心点吧。但没料,男友的反应很平淡,夸了我一句厉害,就道晚安了。当时百思不得其解,直到这段感情结束,有一天我才醒悟。”

言至于此,Y停下喝了口咖啡。我好奇心起,赶紧追问。

Y卖了个关子,狡黠问我,“如果我刚才说的这些话你其实并不感兴趣,那么我一直在说你有什么感觉?再或者,如果你在聊天过程有一些情绪体会要表达,我却一直霸占着唯一的麦克风你又会如何?”

顿时恍然大悟。无论是Y曾经和男友的相处,还是当下和我的互动,里面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那就是链接感和停顿感。

对Y的男友来说,能够对女友自我暴露工作上的冲突,这里有一份很深的信任和情感在里面。

如果能够接住这份信任,允许对方更多地去表达不去打断,这本身就是无声地倾听、陪伴和链接。就像婴儿入睡时母亲的摇晃一般令人熨帖。

有了这份链接,两个人对话的空间和磁场自然产生。

这里面,不再是被塞满的一个人的絮絮叨叨或舞台表演,而是拥有空间可以自由呼吸的,拥有节奏可以自由停顿的。

如同日夜交替、四时节气,是匀停的,双向的,连续的。

在这样的关系容器里,你自然而然会知道,什么时候该说话、说什么话、什么时候该喊停并将麦克风递给对方。

03

有人说,“说话之伤,都是暗伤,自带缓释效果,若无人点醒,至死不知。”

的确,在关系的领域里,有时我们越想好好说话,说出的话反而越不尽如人意。

如果我们可以保留这份初心的同时留一份观察,也许效果会有所不同。

当我们明明是为了释放好意,却只说自己的话时,也许需要提醒自己有一分节制。

越是被所爱之人的痛苦激活,越是要克制住自己想要做点或说点什么的冲动,在对方的痛苦之处多做些停留,去感受他们的过往以及当下。

当我们明明是善意之举,却说着正确的废话时,也许需要对自己的言语有一份觉察。

  • 在这种不断重复的话语里,有没有收割优越感的缘故?

  • 有没有无法承受分离而刻意制造的对方自我功能缺口?

  • 有没有情感的隔离或其它?

当我们明明为了对方着想,却无空隙地说话时,也许需要提醒自己有一个停顿。

  • 在这个密密匝匝针脚般的语言里,你还能感受到对方表达的诉求吗?

  • 你还能感受到对方内心细微处的情感吗?

  • 你还能接得住对方没有言说的需求吗?

大千世界,茫茫人海。

终愿所有的善意和诚意,最后都能通过言语缓缓流淌到被爱人的心田,没有变质,不打折扣,缓缓归矣。

本文转自曾奇峰心理工作室,超过2000篇原创亲子/两性/个人成长心理文章,7年陪伴,少点内心的冲突,多点精神的自由。(ID:zqfxlgzs)。作者:三木水,心理咨询师,北京大学硕士,浙江大学学士,主攻精神分析,心理动力取向。带你从心理学看透世间万象。


拨打倾诉热线前

 请仔细阅读下方《知情同意书》

《心理倾诉热线知情同意书》


甲方(接线员,心理咨询师)

乙方(来电者)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心理咨询师职业标准》以及服务行业的通用法规规定,甲方与乙方本着平等自愿协商一致原则,就甲方为乙方提供心理倾诉与咨询进行协商,达成如下协议:                  

一、关于保密原则:

1、甲方严格遵守心理咨询行业的保密原则,未经乙方允许,不得泄露乙方的个人资料或咨询内容。如确因学术交流或其他因素需要报告该案例,则需隐去来访者的个人信息。未经乙方同意,发生乙方资料外泄情况,导致不良后果由甲方负责。

2、经过甲方了解,认为乙方有可能出现行为失控,并危及自身或其他人的人身安全的时候,保密原则例外。甲方有权利通知乙方亲属等人或终止来电。

二、关于热线倾诉与咨询约定:

1、甲方向乙方提供约30-50分钟/次免费倾诉、咨询。

2、热线接听过程中,如遇到来电者性骚扰或者其他超出心理倾诉热线服务范围的情况,接线员有权说明服务范围并且终止来电。如情节严重,接线员有权向相关部门汇报。

3、公益心理倾诉热线服务范围包括:心理压力的调试,情绪管理,家庭教育问题咨询,婚姻情感咨询等。本热线服务内容不包括自杀及危机干预、精神类疾病诊断及治疗、药物使用等超出心理咨询师职业范围规定的工作。

4、如来电者来电内容为自杀及危机干预、精神类疾病诊断及治疗、药物使用等超出本热线服务范围及心理咨询师职业范围规定的工作,甲方可以转介乙方到专门机构或专门热线,并且不对乙方来电结束的后续问题承担任何责任。自杀与危机干预类问题热线转介电话:01082951332,4001619995,8008101117(全国24小时可拨打)

5、热线接听过程中,乙方有责任向甲方如实详尽提供个人相关资料;由于乙方故意隐瞒或者扭曲资料而造成的不良后果由乙方负责。

6、乙方须保证在热线倾诉与咨询期间不发生任何故意伤害自己或故意危害他人人身安全的行为。乙方如患有自伤、自杀或伤害他人危险的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甲方不对乙方可能产生的上述后果承担任何责任。

*阅读以上内容视为知情同意

 公益热线时间:

13:00-19:00

(工作日及周末值班,法定假日休息)

 热线服务范围:

  • 心理压力的调试

  • 情绪管理

  • 家庭教育咨询

  • 婚姻情感咨询等

↑ 拨打热线前请阅读上方知情同意 

 公益倾诉电话:

17743095925

 公益倾诉微信:

()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