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远未过热就开始拉闸限电,怎么解读,消费反而有机会?
发布于 2021-09-27 21:02
限电?
既非盛夏,又非寒冬,经济也仅仅是平稳运行,各地居然开始拉闸限电了,这要经济过热了日子咋过?这个反常事情必有蹊跷。
这不,也上热搜了。有的说,是中国主动选择产业调整,将中小高耗能企业清出;有的说是把通胀战火烧到太平洋对岸,对抗霸权;更有甚者调侃说,限电让大家黑灯瞎火生孩子,还拿出了纽约40年前的例子……
这些论断,其实都有硬伤,脱虚向实是大方针,制造业是香馍馍,故意限电,给本就火热的上游原材料再烧一把火,虚高的原材料成本对制造业的实质打击不言而喻;至于把通胀战火烧到对岸的前提是自己着火,杀敌500,自损1000的招数咱大概率不会主动用的。至于生娃,刺激生娃的核心在于“有钱有闲不焦虑”,停电产生极个别计划外宝宝的可能性虽然存在,但会增加全社会的焦虑感,显然更不利于生娃大计。
那么,真实情况是什么呢?
怎么解读?
从供给和需求角度讲,需求端,用电需求并未爆发性增长,这次限电,大概率是由于供给侧原因,简单讲,就是煤价高了,电价不变,市场化供电的部分受到了挤压,能供能不供的电,电厂就不供了。
两个数字比较一下,今年大连商品交易所焦煤主力合约价格上涨74%,目前和5年前相比,已经涨了近2倍(数据来源WIND,20210927,历史不代表未来),而各省工业用电价格今年不仅没有上涨,个别省份还出现了下降,比如沈阳工业用电价格从年初1月份的0.86元/度,下降到6月份的0.61元/度,和5年前相比反而出现下降(数据来源CHOICE)。
所以,今年的限电,也可能是煤电矛盾的集中暴露。
如何演绎?
找到了源头——煤电矛盾,后续化解方法也就比较清晰了。
首先,不妨尝试用市场化解决电力供给。煤电联动这个词,几年前就讲过,因此,电价存在上涨基础;如果电价不涨,峰谷电价的阶梯也可能拉大,或许能给电厂发电动力;再有,就是通过碳交易所收“碳税”,反哺新能源发电,应该说新能源发电很难短期缓解用电紧张,但这个事儿,还是要做。
非市场化手段方面,进行微调。不排除个别省市在执行“能耗双控”中存在“一刀切”现象,一些执行层面的纠偏或能缓解限电的态势。也有一些学者讨论增加能源消费总量等指标的弹性,既要坚持节能和提高能效的转型升级方向,但同时,又不能让GDP的增长过度地被能源消费总量指标限制住。
整体上讲,我们对化解“限电”的观点是乐观的,我们认为当下有方法、有动力、有空间能化解矛盾。我国的能源建设,能够支撑我国的未来的健康发展。
什么机会?
首先,不排除在刺激消费上发力
其次,利率债市场有机会
对,当下很难,剩下的路真不多,货币就很难太紧,债券市场就还好,虽然没有大机会,但大的利率风险也难。
再次,能源领域仍有结构性机会
推荐阅读
月度资产配置报告
(2021年9月)
怎么给孩子班主任推荐基金?
风险揭示:本文不代表中信建投证券观点,仅属于对基金策略客观公开情况的汇总,不作为投资建议,对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保证所包含的信息和建议不会发生变更,引用基金经理的观点仅代表当时观点,不保证不发生变化,我们已力求内容的客观、公正,但文中的观点、结论和建议仅供参考,不作为推荐意见,任何人据此做出的任何投资决策与中信建投证券及作者无关。本文不作为基金宣传推介材料,基金历史业绩表现不代表未来预期收益,相关基金产品详情请务必阅读基金法律文件,并以之为准。基金投资有风险,决策须谨慎。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