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冀龙解读《黄帝内经》:使神志安宁,就能进入“心流”?

发布于 2021-09-28 08:23


欢迎同学们、朋友们回到无极太极出品的《黄帝内经》解读。
上一期呢咱们讲了秋季“早睡早起,和鸡同步起居”的养生作息,以及人体“上丹田”松果体的奥秘,这期咱们接着往下讲“使志安宁,以缓秋刑”。
咱们之前讲过《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中,关于志的描述,春季是“以使志生”,夏季是“使志无怒”,现在到了秋季,对“志”的要求就变成了“使志安宁”。
 
“使志安宁”的误区
那么,“志”如何才能安宁呢?
 
有同学问我说,当代有的网红中医认为,想要“使志安宁”,最重要的是“收心”,不让心神跑出去,心神等于志向,“收了心”志向就跑不出去,不然就会被秋气肃杀得产生莫名的恐惧。
 
首先呢这种网红说法有一定道理。收摄心神,它能减少能量外散,让自身的能量减少损耗,从而达到一定养生的效果。
 

所以这种说法从表面上看是有道理的,但是只要一推敲,就能发现大量的逻辑硬伤,主要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在理论方面,一个是在实操方面。
咱们先假设理论方面正确,单说实操。我给大家举个栗子,比如呢,我们都知道尾气不好,但咱们为了工作为了生活,不能退隐到山林之中,每天都得在距离汽车很近的地方生活,不是呼吸精气,而是呼吸尾气。这个时候如果天天担心、纠结于尾气对身体的毒害,那身心状态能好的了么?
 
所以呢,对于还不能去山里隐居的大多数人来说,与其天天担心尾气,还不如认栽,不考虑尾气不尾气的问题,当做没有尾气这回事,反而可以落得身心清闲。
 
同样的道理,收心这个词听起来虽然也是通俗易懂,但具体操作起来却漫无边际、无处下手。
 

人是万物之灵,相比于其他动物,有着更为充沛、丰富、多变的感情和情绪,大多数人由于不修行或者修行的方法不正确,不高效,对自身的身体缺乏觉知和掌控力,所以往往无法控制情绪。在这种状态下,不想收心还好,一想收心却收不回,就会干着急,产生焦虑。于是天天担心、纠结于静心而不得,身心状态还能好的了么?
 
当大脑里告诉自己要收摄心神,却因修为不够收不回心神的时候,脑中的想法和心中的想法不一致就会产生的焦虑、纠结、内耗,会消耗比平时多得多的能量。尤其是焦虑造成的阴液损伤,在最为干燥的秋天,无异于火上浇油,晚上还想睡踏实么?秋天还想过踏实么?
 
所以,对于收心的能力还不足的绝大多数人,与其天天担心收不了心,还不如认栽,不考虑收心不收心的问题,当做没有收心这回事,反而可以落得身心清闲。
 

实操不是理想主义,不是知行合一,认为自己会了就真会了。不然王安石变法早就成了,就不会害死上千万的人了,没错,王安石他就认为自己真会变法,然并卵。实操呢,需要两个要素,一是方法,二是实践。
比如在古代,一个高明的师者教学的时候,首先会给学生方法,然后就鼓励学生大量实践,并且从中积累经验和手感,然后积累一次次的成功,最后才能形成真知。
这真知的“知”从字面上来看和知行合一的知从字面上来看是同一个知字,但境界上却是天壤之别,这个真知的“知”可以落地,而知行合一的知,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不能落地,不闯祸就不错了。

那反过来,如果一个老师教学的时候,只给个方向不给方法,其实很多时候呢,远不如连方向都不给的好。不然学生会产生严重的内耗,影响修行主题。
 
好,关于实操的硬伤咱们先聊到这。咱们接着推敲理论部分的硬伤,网红中医认为,想要“使志安宁”,最重要的是“收心”,不让心神跑出去,网红中医说,心神等于志向,心神跑不出去,志向就跑不出去,一旦跑出去,就会被秋气肃杀得产生莫名的恐惧。
 
哎呀,这里底层逻辑的硬伤就多喽。


五脏与情志的关系
首先呢,五脏的功能是。心藏神,肝藏魂,脾藏意,肺藏魄,肾藏志。
 
注意关键词,心藏神,肾藏志。心神和志向两者归属于心和肾两个完全不同的脏器。而网红中医认为心神等于志向,那么心就等于肾了,这逻辑硬伤明不明显?
 
再往下看,网红中医认为,如果收了心,志就安宁了,会这样么?
 

咱们这里简单讲下七情与五脏的关系。心志喜,肝志怒,脾志忧思,肺志为悲,肾志恐惊。
 
心志喜。夏天心火旺,但是过了夏天又过了长夏到了秋天,心火早就不旺了。此时收心,就算你有修行,能降服心,能不让自己妄喜,但这样就能得到安宁吗?
 
我当然很希望这样就能能得到安宁,咱们好继续往下讲下一个话题。但现实是残酷的,心只是五脏之一,喜也只是七情之一,还有其他四个脏腑及其所对应的六种情绪呢。
比如肝志怒,秋天金气重,金克木,本来就伤肝,如果你制怒功夫不行,在秋天大发雷霆,肝火大盛,这下肝就会更惨,你还想安宁?

你也安宁不了。再比如肺志悲,秋气本身就悲凉,你如果修行不足,情感被红尘牵绊,爱恨情仇的事又没看透,这悲一起来,你想安宁?你也安宁不了啊。所以,这个逻辑硬伤也难以遮挡过去。

网红中医接着认为,被秋气一肃杀,人就会产生莫名的恐惧。这里的硬伤也非常明显,咱们知道,肺志悲,肾志恐惊。普通人由于不修行确实容易伤春悲秋。但悲走的是肺,恐惧走的是肾,肺和肾完全是两回事,能量的流向都不同,频率也不同,性质也不同,怎可混为一谈呢?
 
好了到了这,我简单总结一下,那段表述中,一共有三大逻辑硬伤。
一、心神等于志向,这是个逻辑硬伤,神归心管,志归肾管,各司其职。志在肾,你和心较什么劲呢?
二、 使志安宁最重要的是收心,收了心,志就能定,这就是第二个逻辑硬伤。收心只能不喜,但肝的怒,肺的悲这些仍然可以折腾的你鸡犬不宁。所以,根本定不了志。
三、 收不了心就会被秋气肃杀产生莫名的恐惧,这是第三个逻辑硬伤。被秋气肃杀不会产生冬天的走肾恐惧感,而是产生秋天的走肺悲哀感。
 
所以逻辑硬伤的根源就是,网红中医把肺、心、肾这三者呢,混为一谈了。所以说,一知半解比无知更可怕。咱们学习国学文化呢,千万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不然就会以讹传讹,影响深远,造成很多不必要的伤害。当然了,每一个网红中医也都是弘扬传统文化的友军,我善意的点到即止,就不深说了,下面呢提供点解决方案。

真正的 “使志安宁”
关键词,肾藏志。所以呢,志是否安宁,主要取决于肾能量的充足程度。肾能量充足,人就会像一个童男童女或者出师表里的费祎前辈那样,志虑忠纯。
 
这样的人呢,很容易就把100%的精力集中到自己当下的所做之事上。从而变得坚韧纯粹,而不会轻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
 
同时呢,既然精力百分之百地集中起来做事了,也就没有多余的志去浪费给其他脏腑了,这下子心的喜,肝的怒,肺的悲,就都断了能量供应,又拿什么去折腾呢?
 
于是,外不受扰,内不纠结。聚精会神,心流状态,这不就得到安宁了吗?
 

是不是太简单了?所谓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大家高高兴兴的每个星期过来听我的分享,我可不忍心跟大家讲那些水货知识、地摊知识扫大家的兴。
 
所以这真传一句话呢送给大家,希望大家,避开这个外界结尾常见的坑,外界常见的模式是什么样呢?
是拆东墙补西墙,死循环。因为人体的能量一共就那么多,拆来补去,不光于事无补,反而会加速损耗。所以,常人往往刚安了心,然后肝再发怒,刚制了怒,肾又惊恐,刚壮了胆没那么惊恐了,Ta又觉得世态炎凉、怀才不遇,然后悲从中来。

刚从悲凉中走出来,要么马上被忧国忧民,杞人忧天的忧虑所捆绑,要么就会因为对人对物的迷恋而染上相思病,等着好不容易摆脱了这忧思的情绪,然后又产生了妄喜,然后再发怒,再惊恐,再悲伤,再忧思。堕入轮回,能量每况愈下。
 
所以很多人终日杂念纷飞、神志不安、想入非非、瞻前顾后等,产生抑郁症、焦虑症、躁狂症等等,其实都与肾精亏虚、肾能量不足有关。
 
现代医学统计发现呢,秋天是一年中抑郁问题最高发的季节。咱们分析其内在的机理,就是在于秋气肃杀、秋季环境萧索,人体阳气在秋季内收内敛,如果阳气总量不足,就会导致精神不振。最终引发情志问题。
 

说到伤春悲秋,古代文人经常会“伤春悲秋”,很多流传很广的诗篇,就是在春秋季节写下的。古代时候大多文人儒生,一心读书,身心缺乏磨砺和淬炼;再加上许多文人往往事业方面没啥成就,到了秋天睹物思人,由物及己,反差大了,就觉得“怀才不遇”,或者恨自己没用,难免要慷慨激昂的“伤春悲秋”一番。
 
了解了机理,以后的路就好走了。使志安宁,不需收心,不需绕圈子,只需做一件事,定志。定志做好了,不只能达到以缓秋刑的养生目的,而且还能赢得事业方面的丰收。到那个时候,即使你想去学那些眼高手低,百无一用的书生,去伤春悲秋,也很难在自己身上找到悲伤的素材了。
关于定志,我有具体的策略,篇幅问题,咱们下期再讲。大家先做做预习功课。预习内容就是,每天早睡,晚饭吃黑米黑豆等黑色植物,好的同学们,咱们下期再见。


无极太极功夫养生

提升身心能量,逆转亚健康


无极太极站桩养生课程,是适合当代人生活节奏、高效的养生修身方法。通过站桩、打坐、行走、睡姿等简单动作,高效提升能量,修炼身心,逆转亚健康。

创办以来先后帮助8万多实名认证学员改善亚健康、提升身心自由,多次被CCTV3、CCTV4等媒体专访报道。学员们赞叹课程易学易练、效果显著不反弹,高效提升“精气神”,逆转亚健康,增加生活幸福感。

学习无极太极站桩课

一起听赵老师解读《黄帝内经》
写在后面的话:
一起听赵冀龙老师解读《黄帝内经》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