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吃塑料了吗?

发布于 2021-09-28 13:01

你有想过我们每天都在吃着塑料吗?

最近,纽约大学一项研究发现,婴儿大便中微塑料居然是成年人的20倍。

图片 | 来源网络 

因为,婴儿长时间的暴露在塑料环境中。例如,婴儿的玩具、奶瓶、塑料餐具等等,长期使用这些塑料制品时不知不觉的摄入了大量的塑料微粒。

很多人会疑问,微塑料是怎么跑到人体内,对我们的健康会造成危害吗?

今天,我们就聊聊微塑料。

什么是微塑料?

微塑料是一种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颗粒,因为尺寸较小和较轻的重量能在环境中迁移和积累。

图片 | 来源网络 

在海洋、湖泊、陆地环境中都被频繁检测到微塑料,甚至在人类的食物中也能检测到微塑料,例如牛奶、蜂蜜、海鲜、食盐等。令人无法想象的是空气中也被检测到微塑料。

可见,微塑料真的是无处不在。

那么微塑料是如何产生的呢?

一种是工业生产的小颗径塑料产品,例如化妆品、指甲油、牙膏里含有的塑料微珠或者塑料片以及作为工业原料的塑料颗粒和树脂颗粒。

图片 | 来源网络 

另外一种是塑料垃圾经过物理、化学和生物风化过程造成的分裂或体积减小而形成的微塑料。

微塑料存在于生活各个方面

中国是全世界塑料产量和消费量最大的国家之一,2019年中国的塑料制品产量已经相当于世界总产量的1/3。

随着塑料制品的广泛使用,产生大量的塑料垃圾经过处理和风化形成了大量的微塑料。

土壤中的微塑料

根据中国土壤微塑料污染调查研究显示,杭州湾、渤海和黄海等沿海地区的土壤中发现了高浓度的微塑料,最高浓度可达14712.5个/ kg。

图片 | 来源网络 

在哈尔滨、石河子、武汉、上海、天津、保定以及黄土高原等地区的农田中也检测到了微塑料的存在。

其中,武汉农田中检测到的微塑料含量最高为1.6x105

根据研究分析,不同类型的土地中土壤的微塑料含量也不同。林地中的微塑料含量为(4.1x105个/kg);菜地(1.6x105个/kg);空地为1.2x105个/kg。

土壤中的常见的微塑料形状是碎片和纤维,其中小于1mm的微塑料是最常见。

这些微塑料类型均以聚乙烯(PE)和聚丙烯(PP)为主。

海洋、湖泊中的微塑料

微塑料凭借着稳定的性质与微小的体积,伴随着风力、水流、海洋等运动,遍布高山湖泊、河流、沙滩、海岸。

2015年全球塑料产量达3.22x109t,其中有10%塑料垃圾排入海洋。根据调查,全球公共海域内3000多个采样点存在微塑料污染,碎片量约在7x103 t ~3.5x104t。

图片 | 来源网络 

据统计,2020年中国入海的塑料垃圾已达到2.57x105 t ~ 1.35x106 t,被认为是全球产生海洋塑料垃圾最多的的国家。

针对中国各海域的取样调查发现,渤海表层微塑料为0.33±0.34个/m3 ;黄海北部表层为545±282个/m3 ;长江河口为4137±2461.5个/m3; 太湖为0.01~6.8×106个/m3

这些微塑料大多是聚乙烯、聚苯乙烯和聚丙烯。

鱼类体内含微塑料

微塑料由于尺寸小、密度不同,能够存在于沉积物中,也能够悬浮于水中,还能够混合在相同尺寸的范围的浮游生物中,被不同鱼类吃掉。

根据研究发现,鱼体内塑料类型以纤维状为主,其次是球状、碎片状、薄膜状。

根据对广东河口6种经济鱼类微塑料的含量研究发现,这些鱼类体类含有微塑料达96.9%。

图片 | 来源网络 

少鳞鱚体内微塑料含量最高;褐蓝子鱼、鲻鱼较少;短吻鲾、斑鰶、吉打副叶鲹最少。

在东海舟山渔场海洋鱼类微塑料研究发现,在所采集的 11 种鱼类中有 9 种鱼类体内发现微塑料,占全部种类的81.81%,且样本中底栖鱼类体内微塑料含量较高,其中早期为浮游鱼类、中后期为底栖鱼类的海鳗体内微塑料含量最高。

以上的研究和数据都证明了土壤中、海洋、湖泊甚至是鱼类都有发现微塑料的存在。

人体内为什么会有微塑料?

为什么人体内会有微塑料?通常以食物摄入微塑料为主要途径。2018年在人体粪便中检查出微塑料,证实了微塑料进入人体的可能。

由于大量塑料垃圾随着水流入海洋、湖泊导致鱼类摄入大量的微塑料。当我们在食用鱼类、虾类、贝类时,我们也把微塑料吃进了肚子。

你能想象我们喝的每一口水的时候都在吃着微塑料吗?

图片 | 来源网络 

研究表明,各种类型的水体中均检查出了微塑料,其中以瓶装水含量较高,约为325个/L,最高可达10000个/L。

除了饮食、喝水会摄入微塑料,通过呼吸我们也会摄入微塑料。

研究表明在上海市的大气中检查出了多种微塑料,证明了人体存在直接从空气中吸入微塑料的风险。

我们在日常使用的个人护理产品,例如洗面奶、化妆品中都含有微塑料,粒径小于100微米,有些小于10微米。

人体的皮肤的毛孔孔径约为40-80微米,因此存在微塑料通过皮肤接触吸收的风险,不过目前暂时没有直接证据证明。

那么,我们摄入的微塑料对身体会产生危害吗?

微塑料会对身体产生危害吗?

微塑料通过不同的途径进入人体后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影响还存在初级研究阶段,缺乏微塑料与人体健康关联性的研究。

但是,根据细胞实验证明,其中,粒径≤20μm的微塑料能够 渗透部分器官,而粒径≤10μm时则几乎能够渗透所有器官,甚至穿过细胞膜、血脑屏障和胎盘,并通过氧化应激、炎症反应或脂质代谢紊乱等机制引起机体损害。

在动物实验中也被证实微塑料会导致怀孕的母鼠产下活的幼鼠数量减少,幼鼠的出生体重降低及生长速度减慢,也会导致雄性小鼠的精子畸形率增高。

所以,即使目前尚未有研究证明微塑料一定对人类健康产生危害,但是也不能完全排除无危害。

微塑料对环境的影响

研究发现,在土壤中添加多种微塑料后,高密度聚乙烯(HDPE)和聚苯乙烯(PS)球(2~3 mm)、聚酯(PET)和PP纤维(5mm)可使土壤容重显著降低,聚酰胺(PA)和PET纤维可显著降低土壤的持水能力,PS还会导致土壤生物量的改变。

微塑料的积累也会破坏土壤结构的完整性,导致土壤表面发生干裂。根据实验,种植黑麦草的土壤中添加HDPE 30天后,土壤的pH值与对照组相比降低了0.62 。

以上证明了微塑料会对土壤产生副作用。

微塑料不仅会对土壤产生影响,而且也会对水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塑料生产过程中会使用各种添加剂(如多溴二苯醚、邻苯二甲酸酯、壬基酚、双酚A、抗氧 化剂等)来改变塑料特性,以满足不同行业的 需求。添加剂释放到水体中,会造成水生生物内分泌失调,细胞产生诱变甚至致癌。

虽然,目前微塑料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性暂时没有明确的证据证明,但是在海洋中的鱼类、贝类等生物造成了致命的伤害,也带来了环境污染问题。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要尽量避免过度的使用塑料制品,产生塑料垃圾,减少微塑料的产生,让我们少摄入一些微塑料,避免健康隐患。

参考资料:

[1]杨玲,张玉兰,康世昌,王兆清,吴辰熙.中国土壤微塑料污染[J].自然杂志,2021,43(04):267-273.

[2]李佳仪,赖嘉怡,古嘉基,钟绮菱,欧阳婷,郭旭阳,李晓亮,周芸.微塑料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20,31(04):111-115.

[3]陆化杰,刘凯,欧玉哲,陈子越,陈新军.微塑料染污及其对不同栖息地、不同食性海洋鱼类影响的研究进展[J/OL].水产学报:1-12[2021-09-27].http://kns.cnki.net/kcms/detail/31.1283.S.20210831.1148.002.html.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