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教学:你有充足的准备吗?
发布于 2021-10-08 05:05
新学期即将开始,又到提前备课的时候了。
每次拿到新教材,我都迫不及待地打开看一看,即便没有细细阅读内容,只闻一闻油墨的味道,都感觉心满意足。
这个秋季开学,正处于疫情焰火熄灭初期,说不定在某处一滩灰烬当中还有一星半点的火星,我们不敢大意所以继续选择上网课。8月中下旬,学校就有计划地为网上教学做准备了,但是我却没有一点要开学的感觉,现在网课也推迟到了9月1号,那我的“暑假”也随之推迟。直到8月25号拿到语文书,我才知道,要开始为上课做准备了。
翻开教材,从第一页开始,甚至连编辑人员信息和出版社信息都没错过,看过目录,来到了第一单元(六年级),导语是:背起行装出发吧,去触摸山川湖海的心跳。真好,我也该出发了,拿起笔,去走进知识的殿堂触摸古老文字下的千年风韵。
至今记得,我上过最好的一节课,也是我印象最深的一节课,不是这几年教学中参与的过关课,达标课,或者是展示课,优质课,而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的第一课《老师,您好》。这是我从教生涯的第一课,为了这节课,我不知准备了多长时间,从教材到教参,从手写教案到课堂演练,我都非常认真。讲授这一节课时,同组听课的老师们,对我竖起大拇指,说我一点儿不像新老师。第一次走上讲台,经验和能力的不足,注定会让我显得局促,但是会有这么“好”的一节课,我觉得是我课前备课的充分。在随后的教学中,我依旧是那样。也因为那时候刚开始工作,对待教学这么严谨的事儿,我从来不敢懈怠。节假日,我不是宅在学校宿舍就是宅在办公室,花两个小时写一篇课文的手写教案,再花两个小时写书批,这还不说资料的查找,课件的制作和准备。如果来不及备课,那是万万不敢上讲台的。即便是有些备了课,在教学过程中面对学生的“疑难杂症”,还是会瞠目结舌,面红耳赤。
备课,教学;理论,实践。这真的是日积月累的事儿,只有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到后来,我松懈了。曾经和别人交谈的时候,我自信地说,现在拿到一篇课文,只要我看两遍,我就基本能知道这篇课文怎么教,教什么。话虽这么说,但是我从来都不敢付诸行动的,因为我知道教书育人可不是开玩笑的事情,但是在备课上,我确实没有那么充分了。到现在,如果哪节课我没有上好,我还是会非常的自责,觉得对不起学生们。尽管这种感觉从开始教学到现在,一直持续,但这恰恰也是我自我要求,自我前进的动力。
去年新接了一届学生,在组长的带领下,我们组的教育教学工作也呈现出新面貌。比如,遇到问题,我们随时在办公室交流,大家各抒己见,有时会持续一节课;教研是40分钟,但每次结束时,大家都还意犹未尽的样子。这些都会让我们对备课、教学,有新的理解,新的认识。教研时,每隔一段时间,组长还会要求我们相互交看一下课本,看一看别人是如何备课的,都备了哪些内容,达到取长补短,相互学习的目的。每次浏览到同组老师的书,我都会发出惊叹,字写得真好,字写得真多,圈圈画画很详细,标标点点很醒目……看完我都会告诉自己,一定得认真备课,充分备课。
课堂效果,是以知识为媒介对教师备课和能力的一种展示。一个人的经验可能很足,能力也可能很强,但是备课,彰显着这位老师在对待教学这件事上的态度。充分备课,让我们在上课过程中显得更自信;让我们在解疑答惑的时候显得更渊博;让学生了解的信息更准确,让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广博。准备充分去上课,我就很自信,侃侃而谈时,我也可以对答如流,脸上洋溢着心满意足的表情的时候,那是多么幸福。
当然,备课不是眼睛看一遍,脑子过一遍就算了,而是要写在课本上,相关的知识点,就写在相应的位置,这样讲课的时候,拿起书就一目了然,不至于忘了知识,也想不起来。之前备课时,觉得有些东西早就知道了,就没有再记,但恰恰上课的时候却想不起来。从那以后,我就长了记性,难理解的东西详细记,已知的东西简单记,不知的东西重点记,真的是烂熟于心的东西,不再记。我上课的时候不喜欢拿书,一是因为我觉得拿书麻烦,二是容易打断思路,三是看书还得把一部分精力放在了课本上而缺乏了对学生的回答地聆听。而养成的上课不拿书的习惯,就得益于我的充分备课。
现在,再翻开教材,一页一页,一篇一篇,我还是很认真。虽然六年级的知识在前年已经教过一遍,有些在我脑海中还留有深刻的印象,但是我依旧没有懈怠,甚至比上次还要下功夫。知识是死的,但时代在不断前进,旧知也需要不断补充新鲜的血液。翻翻自己备过的课(后期上课的时候还要依据配套教参再备一遍),书写的文字,不同的标记,满满的成就感。我想,这就是我们这个职业,即便繁琐,也会感到幸福的源泉之一吧!
文字:李晓栋
编辑:申雨禾
审核:贾福霞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