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正式落地65天后,有一个残酷真相,终于藏不住了!
发布于 2021-10-08 07:45
每天10分钟,做自己的家庭教育顾问!
双减政策落地之后,新学期已经过了一个多月。
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作业、不进行纸笔考试,中小学不得组织周考月考单元考。
除了初中能适当进行期中考,其余年级只能保留期末考。
96.3%的学校提供了课后服务,超7700万学生参加,超530万名教师参与。
喊了十几年的教育减负,没想到这次动起真格来,力度之大、影响之深远远超我们的预期。
政策刚刚官宣的时候,家长们奔走欢呼,就是该这样反内卷、反焦虑,孩子们更是高兴得不得了,开学之后不用上辅导班、也没什么作业了……
可是,一个月之后,深处这场改革中间的我们,真的快乐了吗?
有家长告诉我:
“以前有辅导班在,周末好歹会起来去补习。
现在,他悠哉悠哉地躺在床上和我说‘今天我没事啊’,
然后一副准备躺一个上午的架势,一点都没有要起来主动看书复习的意思啊。”
这不得不让家长心慌,学校不考试了,也没多少作业了,学没学好、学了多少全不知道,一时是轻松了,长期下去中高考可怎么办?
与此同时,那些被减负的孩子呢?
小学低段,以前三点多就能回家了,如今被迫待到五点半,关键是孩子坐不住啊,想回家了,老师给看动画片也不想看,早上刚调整好的行为习惯瞬间打回原样。
年段高的,一时很快乐,却消磨了精气神。
至于老师们,就更难“快乐”了。
说得好听是弹性上下班,实际上却是变相加班了,课后的延时服务占据了老师们更多的时间,老师们抱怨“最近好累啊,身心俱疲”,职业倦怠感加重。
换言之,浩浩荡荡的双减改革,并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美好。
快速成长的捷径 #
在这个年代成长起来的孩子,有一个典型的现象:
家长求着他学习,老师推着他学习,他无奈地被逼着学习,长此以往,一提起学习,就出现不良反应。
家长说“我累死累活都是为了你啊”,老师说“我兢兢业业都是为了你啊”,孩子却说“我认真读书都是为了你们啊”。
谁也不是心甘情愿,谁都有满腹委屈。
其实,道理很简单。
被动学习的人,永远都感受不到学习的快乐,主动学习的人,才有可能享受到学习的魅力。
9月18日,湖北日报官微发布消息称,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2019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博士江奎被选为“天才少年”计划,年薪201万。
据了解,1994年出生的他,不仅受到了华为的邀约,还有阿里、腾讯在争夺。
这样的天才少年到底是怎么养成的呢?
在校期间,江奎参与了6个项目的研究,在计算机视觉领域国际和国内重要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30多篇,其中第一作者文章14篇,申报发明专利8项,授权两项。
除此之外,他在各种比赛中,奖项拿到手软,先后获得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武汉大学优秀研究生标兵。
学霸的时间表一被曝光,才真正震惊无数人。
他把每一天所需要完成的事情按重要程度排序,细分到每一天的早、中、晚,并合理地划分到自己的表格中去。
科研学习、练腹肌、读书、考驾照、面试准备……应有尽有。
这样优秀的江奎,家庭条件并不出众,然而他所抵达的高度,即便放在人才济济的武大,只怕也是很多人观望的高峰。
不靠背景,不拼起跑线,只是自己主动去学习。
江奎用他自己个人的成长史,告诉了我们一个很好的道理:
只有主动学习的人,才能找到人生的永久动机,而一个能主动学习人,一定有着刻进骨子里的优秀习惯。
而这些,正是双减下的孩子们最缺失的,不是吗?
最无力的教育 #
看完武大天才少年的故事,朋友很是唏嘘。
“这样的孩子才是来报恩的,先不说他年纪轻轻年薪百万,看看这时间安排表,我要有这么省心的娃,即使有人报价百万也不换……”
一想,也不无道理。
我们在网络上看到不少这样的“江奎”,有人是高考里的弄潮儿,有人不到10岁创下世界纪录,有人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
别人家的孩子越看越欢喜,而自己家的孩子:
做事情太磨蹭了,写作业拖拖拉拉,注意力不集中,就爱玩手机,收了手机就看电视,字迹太潦草了……
好像怎么看都不满意。
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可以是“江奎”,而我的孩子只能是某某某。
“我并不要求他要多么优秀,成为社会栋梁,而是很难接受,他已经那么普通了,就不知道努力一点吗?”
归根结底,是我们的教育可能出现了偏差。
这种偏差是:你只要会读书,只要成绩好,就有出息。
现实却是:为了追求成绩被逼着走的孩子,不仅不会安排好自己的学习,还会出现诸多问题。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