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学术论坛(2021年第15期)

发布于 2021-10-08 09:46

论坛介绍

2021年9月29日下午,公共管理学术论坛(2021年第15期)在法学院202会议室举行,本次论坛由卓跃飞老师主持,赵振宇、陈红霞、宁爱凤、林圣豪、黄增付、李冠、王雪琪、陈阳等9位老师与土地资源管理方向研究生及本科生参加。此次论坛主要由李林峰、付登鑫两位学生就其开题报告和小论文进行汇报分享。

学术分享一 

宅基地转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机制研究

李林峰

宅基地转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是三块地改革的潜在制度发展空间。李林峰同学围绕联动入市改革问题,向与会人员介绍了选题的现实背景与意义:当前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规模限制以及宅基地低效利用均指向了联动入市改革,实现宅基地转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不仅具有明晰农村建设用地地类关系、丰富农村土地制度的理论意义,更具有为完善农地改革指导意见,拓宽城乡融合路径等现实意义。随后,李林峰同学就其论文研究内容、思路、框架进行汇报:宅基地转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机制研究,应该在从推力、压力、引力三方面分析入市机制产生的动力缘由基础上,系统界定其多维内涵特征,并从具有典型性的现实案例出发,去提炼构建系统性强、可操作性强的操作机制。通过入市机制的构建,去推动入市进程,并最小化改革风险,最大化各方收益。

针对李林峰同学的汇报,王雪琪和陈红霞老师结合自身研究背景提出极具参考性的建议:首先硕士生的论文体量有限,而本研究主题相对宽泛以其作为硕士论文颇具挑战性,建议聚焦研究方向,深挖研究内容;其次“机制”与“路径”存在本质区别,结合论文内容,建议将“机制研究“改为”路径研究“;再次开题报告中研究内容部分应是总结性语言,而不是对章节内容的简单叙述;最后硕士论文各章节安排应该呈现前后衔接融贯的体系,研究者需要在厘清自己研究内容的内在逻辑的基础上,去妥适安排各章节的次序。随后,赵振宇、宁爱凤、林圣豪、黄增付、李冠、陈阳等多位老师分别就完善研究框架、方法、内容等方面提出了研究设计的改进建议。

学术分享二

工商资本下乡与乡村社区支持型农业协同发展机制研究

付登鑫

工商资本下乡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但外来资本主导的资本化农业易脱嵌乡村日常秩序,进而诱致一系列社会后果。乡村振兴背景下如何实现工商资本下乡与乡村社区支持型农业的协同发展具有其重要性和紧迫性。

付登鑫同学围绕研究问题,以资本化农业与乡村社区运行的二律背反机制为分析框架,提出嵌入乡村社区的农业现代化思路,并且分析了农业脱嵌乡村社会的典型案例及其社会经济后果。他认为在未来资本下乡与乡村社区支持型农业协同发展应在制度设计上首先严禁资本下乡“非农化”和“非粮化”倾向,同时倡导农业现代化应是服务于乡村社区建设、以村民获益为主要经营目的的现代化,并尽可能倡导本土资本回乡,发挥其在乡村农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工商资本下乡与乡村社区支持型农业高质量融合路径应在对乡村地区细分的情况下,因地制宜分别发展不同的乡村社区支持型农业,比如农业研学、农业休闲旅游等。

汇报结束后,陈红霞和宁爱凤老师针对该论文标题、内容提出一定建议:一篇好论文应该具有较高的思想站位,充实的文章内容以及合理的行文逻辑。赵振宇老师指出,优秀论文的结构应是橄榄型,内容间应该环环相扣而不能毫无章法。黄增付老师认为论文的选题在农村发展与管理学科方面具有较好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但是一个好研究主题能不能恰当地转化为成果,就要求同学们不仅要有思想更要有文笔。林圣豪、陈阳、李冠等与会老师也分别给出了修改完善的建议。

论坛总结

最后,卓跃飞老师总结了会议内容,对同学们的付出表示肯定,对老师们的参与表示感谢,本次论坛活动圆满结束。

记录:荆    欣

拍照:杨雨婷

排版:龚钱斌

获取最新资讯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