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会有人认为,因为小时候没有及时地接受艺术上的教育,所以对于美学的认知比较少,相比于国外的艺术教育理念,他们则会增加孩子对艺术的体验。通过艺术教育能开发儿童的游戏和艺术本能,能使儿童感知到世界的多种形式,正因为如此,一些有远见的教育家主张在青少年时期,增强对艺术的教育。
美国幼儿园,小学校园里,在楼梯间和教室里,处处是学生的艺术作品。除了美术课教室外,其他的不同年级的普通教室都布置得像美术课教室一样,桌椅上和墙面上都是孩子们的艺术作品。对于美国的视觉艺术教育比较注重孩子对各种材料的尝试,注重孩子在艺术作品的创作和共享过程中表露出的快乐。从幼儿园升至小学低年级后,美国更注重孩子观察能力的培养,对于更高年级的学生,则进一步加强技能和知识水平的教学,引导孩子对艺术作品有着更为深刻的反应,并且在获得知识技能的同时,也获得将知识技能应用到表现的能力。在19世纪,英国人莫里斯就发起了著名的“工艺美术运动”,看重工艺品在审美教育中的作用。加强公立学校的绘画课教学,使国民普遍拥有对艺术认知的能力,成为一种国策。德国的艺术教育专家认为,一个民族需要培养自己的画家、歌唱家,更需要培养有着艺术观念的观众和听众。德国的学校艺术教育鼓励由学生自己创造,很多学校的艺术教育课堂类似手工作坊的工场。在德国,家长更多看重学习音乐、美术会为孩子的人生所产生的积极的影响。因此他们积极开发孩子的右脑,提高孩子的直观思维能力。老师在上课之前都会和孩子相互沟通。比如,通过提问“孩子的理想是什么”等问题。来了解孩子的思想及性格,根据孩子的想法,来制定绘画专题。德国老师认为,只有孩子对一件事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个人的潜能会被激发。在日本的学校中,艺术课程很受重视。艺术教育作为智育培养的情感补充,在素质教育体系中处于优先位置,是培养健康完善人格的手段和途径。日本美术教育分的很细,三岁学什么、四岁学什么、十岁学什么,课程设置及学习的侧重点都有很大的不同。他们注重引导孩子们去观察环境,并且尝试描绘出来,将孩子们的艺术创造力无限激发。此外,儿童艺术教育在澳大利亚,音乐、美术等艺术形式都容纳到一门综合性的艺术课程。还有瑞士、法国等国的教育学家,都在进行综合化课程的实验。
在他们看来,多维度的艺术是一个整体,必须形成综合训练,才能发展对艺术较高和较广境界的理解。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