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碳交易市场即将启动 业内:先进生产线资产有望升值,龙头企业更受益

发布于 2021-10-08 20:49

每经记者:黄鑫磊 每经编辑:汤辉

6月22日,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发布了《关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相关事项的公告》,称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机构负责组织开展全国碳排放权集中统一交易。全国碳交易市场上线已进入倒计时。

6月26日,多位专家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析了碳交易市场启动对各行业的影响。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表示,电力、钢铁、建材、石化、化工、有色金属、造纸、民航8个行业都能实现有效减排,那么国家节能减排政策将取得良好效果。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产业发展部副主任李永亮表示,对企业和资本市场来说,全国碳交易市场上线是落实“碳达峰”、“碳中和”非常重要的举措,它的意义在于可以赋予二氧化碳一定的价格和成本,从而影响企业固定资产的价值和运营的成本。

“碳中和”有利于提升行业集中度

据了解,按照一般口径计算,石化和化工行业的碳排放总量排在全行业的第4位,靠前的则是电力、钢铁和建材;而细分来看,炼化、煤化工、无机碱、无机酸、化肥等子行业的碳排放量相对较大。

“对企业和资本市场来说,全国碳交易市场上线是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举措,它的意义在于可以赋予二氧化碳一定的价格和成本,从而影响企业固定资产的价值和运营的成本。”李永亮认为,碳交易市场上线后,企业可能要重新进行资产评估,部分资产尤其是高碳排放的资产价格可能会降低,而拥有先进工艺生产线的企业考虑到碳的价格后,和同行相比将更占优势,有利于资产升值。

对于部分高耗能、碳排放配额存在缺口的企业,李永亮指出,引入碳交易市场不一定会让企业付出高额代价,因为企业可以通过节能技改降低碳排放量,降低能耗,即降低能源成本。

“因为在全国碳交易市场起步的几年时间里,碳排放配额的分配应该是以免费为主,而对整个石化和化工行业来说,碳排放配额肯定有缺口,需要企业付出一定的成本。”李永亮说道。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部分化工企业通过建设热能、电力等辅助生产系统,降低生产成本。

李永亮对此表示肯定,“化工企业的余热利用、热能的梯级利用等节能项目,有利于企业及所在园区降低碳排放量,也会带来碳减排的相关效益。有的企业单位产品碳排放量比行业平均水平要低,这时候其实它的碳排放配额可能有富余,它就可以通过碳交易市场出售一部分配额,从中获益,所以我建议企业尽可能地去上一些节能项目。”

李永亮建议,一方面,企业一定要重视碳交易市场相关建设工作的进展。因为如果能用好碳交易市场,企业能够从中获益;另一方面,企业尤其是石化和化工企业要重视“碳达峰”、“碳中和”的规划。

5月31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加强高耗能、高排放建设项目生态环境源头防控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指出将碳排放影响评价纳入环境影响评价体系。

对此,李永亮建议企业一定要重视碳排放管理能力的建设,包括建立企业的碳排放管理制度和培养碳排放管理员相关人才。

据介绍,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受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委托,正在开展石化化工行业碳排放权交易相关的工作,包括石化和化工行业碳配额分配方案的制定和更新,碳交易市场的运行测试,碳排放市场的监测报告、核查体系的相关研究,碳排放管理员的培训和评价工作,提高企业碳交易的能力和碳排放管理的能力。

“我认为,包括炼化、煤化工等大型企业,应该抓住这次机会,多上一些具有可行性的‘碳中和’项目,因为越是大的企业,越有实力去做‘碳中和’。”在李永亮看来,“碳中和”实际对龙头企业更加有利,不仅有利于提升整个行业或改善整个行业的结构,实现高质量的发展,还有利于提升行业集中度。

碳中和概念图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要实现“碳中和”目标,仍需发展清洁能源

在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看来,距离“碳中和”还有近40年的过程,而距离“碳达峰”还有近10年,期间需要行稳致远,一步步达到目标,没必要太过激进。“现在还有一部分的排放空间可以增长,但增长的幅度也不是很大,未来10年要达到‘碳达峰’还有差不多8亿吨标准煤。”

《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2016-2030)》显示,到2020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要控制在50亿吨标准煤以内,到2030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要控制在60亿吨标准煤以内。

韩晓平介绍,目前电力行业的碳排放量占碳排放总额的45%左右,但电力仅占国内终端能源消耗的27%左右,我国人均耗电量大约为5500度,未来40年将逐渐增长到1.2万度。“这一期间不能增加太多的二氧化碳排放,实际上,电力行业的能源转化效率较高,在碳减排上也做得比较好,要求电力行业减排有一点像‘鞭打快牛’。”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发电量7.42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7%,其中,火力发电量达5.28万亿千瓦时,同比增加1.2%。截至2020年底,全国全口径火电装机容量达12.45亿千瓦,同比增长4.7%,占全部装机容量的56.58%,煤电装机容量为10.80亿千瓦,同比增长3.8%,气电装机容量为9802万千瓦,同比增长8.6%。

韩晓平认为,电能是目前最有效率的能源,电能占能源比重将决定国家未来能否实现“碳达峰”。其中,火电还需要进一步增长,因为要保证电能先将其他有污染、效率不高的能源逐步替换,“但火电占电力的比重在减少,要达到‘碳中和’需要发展光伏、风电、水电、核电等清洁能源。”

钢铁水泥或将提前实现“碳中和”

“由于钢铁行业的工艺流程较长,中间产品又比较多,所以碳排放的核算相对比较难,目前钢铁行业对碳排放交易的标准认定还在进行中。”我的钢铁网资讯总监徐向春介绍,钢铁行业是除了火电外碳排放量最高的行业,占全部碳排放量的15%左右。

最近几十年,我国钢铁行业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上做了许多工作,从碳排放来看,在世界上也处于先进水平,但炼钢的工艺流程决定了钢铁行业必须是高排放的一个行业,和技术进步的关系已经不大。

因此,徐向春表示,碳排放配额的发放一方面是促进企业减少碳排放,另一方面,考虑到钢铁行业目前的现状和存在的一些问题,不能将相关标准提得过高,否则是得不偿失。

钢铁生产车间 图片来源:摄图网

而据韩晓平介绍,国内钢铁行业目前仍需要转型提升,尤其是要减少普通钢铁的冶炼,因为这一块已经超过国内需求,继续增加产量将导致钢铁行业的整体效率降低。

他预测称,“估计不用到2060年,可能到2050年时,国内钢铁行业就不需要增加新的产能了,可以凭借自身积蓄的钢铁和废钢实现循环,而我们钢铁的进口量很少,加上其他替代材料,钢铁将提前实现‘碳中和’。”

和钢铁行业一样,韩晓平表示,随着建设高峰期过去,水泥行业也已经不太可能再继续大幅度增长,而且水泥在使用过程中还可以固定一部分二氧化碳,所以不必担心水泥的碳排放增加,“水泥行业的碳排放可以通过替代材料来解决,比如用有机碳制造的复合材料盖房子,不仅消耗的材料量更低,材料寿命更长,而且节能效果更好。”

此外,韩晓平表示,碳交易市场并不是减少碳排放的唯一选择,还要把其他如碳汇、自主减排、技术进步等机制建立起来,制定一个整体逐年递减的机制。其中,按照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测算,国内植被碳汇能力大约有7亿-8亿吨/年,随着气候变暖、植被覆盖增加,国内植被碳汇能力将进一步增强,所以碳减排量是个动态标准。

“虽然大家对碳交易市场寄予很大的希望,但随着碳排放量减少,这个市场的碳交易量也是逐年递减的,未来这个市场会越来越小。在此期间,有些行业可以提前实现‘碳达峰’,然后提前实现‘碳中和’,有些行业就可以稍微推迟一点,因为要保证整体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所以需要我们有更多的智慧融入其中。”韩晓平说道。

每日经济新闻

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你的赞和,我都喜欢!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