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如何改造孩子的大脑?看了这组研究数据,我震惊了!

发布于 2021-10-09 12:11

对于带娃运动这件事,帮妈一直都是举双手赞成的!

解放双手、视力好、不生病,就得让孩子运动!

比如,让家长焦虑的近视问题。在之前的文章中(文章链接:6岁孩子近视高发期:父母一个简单的行为,就可以让孩子避免!)我们就说到,参加户外活动、给予一定自然光照,能有效缓解孩子的近视问题。

但除了这些好处,你可能不知道,运动还能改造大脑!提升孩子的学习成绩!

在接下来分享中,我会为大家列举一些运动与大脑的相关研究,告诉你不同年龄的孩子应该做什么样的运动。

希望您看完能有所启发。

为什么爱运动的孩子,成绩好?

运动能帮助大脑抵抗压力、提高记忆力。

学过生物的朋友都知道,大脑由1000亿个类型各异的神经元组成,而信息传输是通过神经元分枝间的连接点突触(synapse突起)来进行的,树突越多,信息传输的阈值越高,大脑也就越“聪明”。

这时候,运动的关键性就来了!

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发起的,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加州大学、康乃尔大学主导的“人类脑计划”研究中也发现,运动可以增加大脑“树突”“突触”的数量,促进大脑的发育,提高记忆力。

人体在运动时产生的神经营养素(BDNF蛋白质),它是可以帮助我们的大脑建立和维持神经细胞的连接,当神经细胞链接网络越多,孩子的记忆力就越好!

如果坚持长期运动,孩子的记忆力就越好,学习成绩也会蹭蹭上涨!(哈佛医学院教授John Ratey在《运动改造大脑》一书中也记录了这个实验)

 图:运动前后大脑的变化

纽约大学神经科学教授 Wendy A. Suzuki ,通过研究也发现,运动能够改善我们的注意力,提升认知能力。

比如,在运动结束后,我们对于「掉落的水杯」能快速反应,认知能力都会有所提升。

所以说,四肢发达、头脑简单这种说法,真得改改了。

体能好的学生,学习成绩同样好!!

在罗马大学“Foro Italico”项目的研究者发现:8~11岁的孩子在参加考试前做些运动时,他们能够更好地集中注意力,并且他们的分数平均提高了10%。

在我国青岛市教育局发布的《青岛市2015年中小学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及相关因素分析》研究数据中也发现:每天运动超1小时,能提高孩子成绩。

在今年的东京奥运会上,先有清华学子杨倩拿下奥运双金。

再有中国女篮成员邵婷,北师大本科毕业后,继续攻读了北师大的硕士和博士学位,目前在读博士。

这些优秀的运动员们,很好地向我们论证了“运动不仅可以健身,还可以健脑”这一观点。

所以,大家赶紧带娃动起来吧!

相信我,运动好的小朋友,是有实力开挂人生,成为一名真·学霸的️!!

关于运动,这两点家长要注意

很多家长可能会心存疑问,我自己就是一个“运动白痴”,要怎么训练孩子去运动呢?

我的观点是,先广博后专业。

让孩子广泛接触各种运动,才知道自己的心之所属。

很多专业运动员,在能够成为专业选手之前,也都会进行跨行业的早期运动兴趣和延迟专业化训练。

比如在网球运动上,有着20座大满贯冠军的瑞士运动员-罗杰·费德勒(Roger Federer),从小就练习足球、手球、羽毛球和篮球,最后选择网球作为职业。

还有前阵子奥运会获得银牌的中国选手张雨霏,在2019年世锦赛结束后,她的训练重心,就从游泳池转战健身房,用力量训练,来带动游泳的速度。

所以,这也是运动员取得突破的最常见培养形式。

同样的,对于孩子来说,先广博后专业能让他们找到真正热爱的运动,集中精力投身于自己喜欢的事业,然后追求卓越,寻求突破!

细数起来,我们家娃“玩”过的运动有游泳、滑冰、足球、篮球、滑板车、平衡车……大部分都是浅尝辄止,觉得没有什么兴趣,就放弃了,现在还在坚持的就是足球,也算是有所收获的。

除了应该多体验不同的运动,还有一点也同样重要,那就是,不要让孩子太早进行专业化训练。

过去,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从幼儿期就接触专业运动,最后成为顶级高手的人。

比如美国运动员老虎·伍兹(Tiger Woods),在他1岁多就开始学他高尔夫球,5岁上了《高尔夫文摘》,最后取得高尔夫球大师赛冠军,还是最年轻的那一届冠军。

这些不寻常的例子,似乎打动了很多人:在体育运动领域,越早进行专业学习越好!

其实不然。

国际体联曾指出,现在有越来越早训练的趋势,但年龄太小,非但掌握不好一些关键技能,还极容易造成伤害。

尤其是遇到一些“不够专业的教练”去训练孩子,很可能对孩子的身体造成不可逆的影响。

如果说,你的孩子并非天赋异禀,不走“专业运动员”道路,那大可不必过早训练。

不同年龄段的儿童,还是要遵循科学的原则,选择合适的运动,促进其体能发展。

  

0~12岁运动启蒙这样做

(含12项常见运动项目,建议收藏!)

刚刚讲了那么多运动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这一部分我们聊点实用的:0~6岁孩子可接受哪些运动启蒙。

  • 0~1岁:每天多次身体活动。

这个年龄的孩子,爸妈可以多次进行身体活动,特别是互动式地板上游戏。

对于不能自主行动的婴儿,在清醒时每天进行15-30分钟的身体伸展、身体抚触运动。

  • 1~2岁:每天累计120分钟的身体活动。

包括中爬行、扶墙走等,运动时间最好安排在白天,然后再根据孩子的作息来进行活动。

  • 3~4岁:每天身体活动时间至少180分钟,其中包括1小时左右的中等强度活动。

这一阶段孩子处于基础动作能力发展期,动作不够平稳、耐力较差,因此可采用平衡车为主的训练孩子的平衡训练;以走、跑为主,跳跃为辅的耐力练习。

  • 5+岁:每周建议至少进行3次较大强度的身体活动,最好是有氧运动。(每次60分钟)

这一年龄段幼儿基础动作能力较为完善,动作较灵敏,协调、体力各方面也不差,可以可以进行一定难度、多样化的运动练习。

包括动静结合的柔韧练习,多种运动技能的灵敏协调练习,反应速度和动作速度为辅的速度练习等。

基于以上提到的运动需求,下面我给大家推荐15款不同年龄的运动项目。

注:文中所提到“学习年龄”,只作参考意义。每个孩子的生长发育大不相同,大家需要根据孩子实际情况去合理推迟或者提前。

 01  平衡车

学习年龄:18个月+

平衡车,可能是孩子最早接触的运动项目了。

一般来说,18个月的孩子会走会跑了,就可以玩平衡车了,难度系列也比较低。

注意:在学习平衡车初期,可能有的孩子掌握程度欠缺,所以家长最好给孩子备上头盔、护膝。

02  滑板车

三轮滑板车学习年龄:2岁+

两轮滑板车学习年龄:5岁+

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CPSC)建议:

  • 2岁以下的孩子,不具备转向能力,所以不推荐玩滑板车。

  • 2~4岁的孩子,身体协调性比较差,可以在大人监护下学习使用三轮滑板车。

  • 等到5岁后,孩子具备一定能力的平衡性和协调性,可以学习两轮的滑板车。

注意:孩子在使用滑板车时,最好不要在人员车辆密集的马路上,或者在路面不平、有沙石、积水的地方骑行,刹不住车就很危险。

 03 滑冰/轮滑

学习年龄:3岁+

根据《加拿大滑冰运动员发展规划》:孩子3岁开始学习滑冰/轮滑。

这个时期儿童身体柔软,容易学习许多动作,加之他们喜欢模仿,只要能积极地加以指导和训练,可以获得许多动作技能。

等到5岁后,小孩大肢体运动基本发育完善,力量、协调、速度、平衡等身体素质也处于发展关键期,就可以进行更高阶的滑冰训练。

这轮滑虽好,但却是一项很容易受伤的项目。

所以,不管是上课还是自己练习,一定要选择空旷、平坦、人员少的场地练习,然后,运动之前要确保全套的防护装备,头盔、护膝、护肘、护臀及手套,一件都不能少!

04游泳

学习年龄:4-5岁+

游泳这项运动,除了强身健体外,更是一项救己救人的求生技能。所以,有些学校已经把游泳作为毕业必考查项目。

不过,游泳这项运动,在学习之前的话,起码要先掌握双脚交替跑跳、单脚向前向后跳等动作技能,这对4岁之内的孩子来说,还是比较困难的。

因此,孩子接受正规的游泳训练、学习泳姿和游泳技巧,真正学会游泳的最小年纪,大约是4-5岁左右。

当然,如果你家孩子4/5岁之前,就表现出过人天分,或者身体、心理两方面都准备好来,也是可以按实际情况送去学游泳哒,大概一周的集中学习就能学会了。

但如果普通天资,建议4-5岁再进行正式学习。

因为协调性和身体素质才是决定游泳水平的关键因素,晚学一点,孩子可能会更容易接受、学得更快!

05  自行车

学习年龄:5岁+

根据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CPSC)建议:学过平衡车(滑步车)的孩子,3岁后可以骑三轮车或者带双辅助轮的自行车,5岁后可以轻松学会骑自行车,过渡非常顺利。

注意,教孩子骑自行车,不要在大街上练习,很不安全!最好就是找一个空旷、安静的社区公园,只要没有障碍物即可。

在练习骑车的时候,大人需要在身旁监护,因为这个年龄的孩子很难意识到机动车的危险性,也很容易摔下车受伤。

06  滑板

滑板学习年龄:5-6岁+

0-5岁以下的儿童,走路还不太顺当,平衡力不够强,很容易摔跤,所以是不合适学习滑板的。

等到了5-6岁左右,孩子基本平衡能力、体能都已经达到了一定的要求,这时候学习滑板是最快的。

在学习滑板时,有两点需要注意的。

  • 选择大小合适的滑板,小朋友适宜采用7.5以下尺寸板面。

  • 应当穿戴好全套护具头盔,做好保护措施。

07  篮球

学习年龄:5-6岁+

在NBA发布了《青少年篮球训练准则》中,准则是写道的:球运动员的最小年龄定为了6岁。

不过,6岁的孩子还不能识别什么比赛策略、团队合作,所以这阶段的篮球训练,主要以学习技能为主、学习拍球等等,等到再大些才会有团体训练。

08  武术/格斗

学习年龄:6岁+

武术这一项运动,对身体大动作以及平衡、协调性要求较高,在练习时也需要较高的注意力,所以太小的孩子去学武术,就是去闹着玩,不适合。

根据美国儿科协会(AAP)的建议:孩子在6岁之后,身体各方面已经准备好了,再由专业的武术教练来进行指导训练,这是最合适的。

常见的武术/格斗有中华武术、跆拳道、空手道、柔道、剑道……在进行这类武术训练前,家长还要做好风险评估。

像空手道,训练受伤率会比一般武术低,但经常会扭伤、拉伤、挫伤和骨折;

跆拳道的话,因为它使用拳打脚踢的接触方式,所以训练风险则是空手道的三倍,比较容易受伤,特别是腿部受伤。

还有的综合格斗,脊柱损伤几率大,比较危险,不适合青少年练习……

这些信息,都是需要家长提前做好功课的。

 09 羽毛球

学习年龄:6岁+

根据《加拿大羽毛球运动员发展规划》:孩子最早可以从6岁开始学习羽毛球的基本技能。

当然,这也不是强制性的。

个体差异很大,不是每个孩子都可以在6岁的时候开始练习的。所以,还得看你家孩子的发育是否可以扛得动拍子、体能各方面是否跟得上。

 10  乒乓球

学习年龄:7-9岁+

小区公园溜达一圈,问问爸爸妈妈们最想让孩子学什么运动?

国球乒乓一定是top1。

这打乒乓球好呀!不仅预防近视,还可以让腕关节的柔韧性和灵活度更好,长期练习还能孩子的提升反应速度、耐力、力量、协调性、柔韧性等。

那什么时候开始练习呢?

7岁以上。

因为乒乓球基本姿势是收腹含胸、单臂发力,如果过早练习乒乓球,很容易导致孩子弯腰驼背、下肢围度发育不均衡,或出现“O”型腿的现象。 

所以,7岁以上,进入小学之后孩子的秩序感建立,更适合进行乒乓球的专项练习。

至于兴趣的培养,在3-6岁时,可以让孩子认识乒乓球,用游戏化的方式,帮助他们理解规则。

比如可以把乒乓球台上的拦网比喻为一条小河,球要过河,我们就要用乒乓球拍帮助过河。

11  足球 

入学年龄:7岁+

我们家p仔还不会走路的时候,我就发现他特别爱看别人踢足球,一看2小时还是很专注,等会走会跑了,我就给他买了一个小足球,每天玩得不亦可乎,所以我一直都想给他找个兴趣班。

但因为足球运动跟篮球一样,讲究团队合作,如果年龄太小,孩子是很难去理解比赛规则和团队合作。

所以,等到他7岁,我才让他去学习足球的。

所以,根据德国足协的“天才培养计划”:孩子要正式学习学会踢一场足球比赛,最小年龄是7岁。

在7岁之前,可以进行“以玩为主”的足球基础培养,培养球感。比如,通过游戏的方式教孩子练习控球、传球、运球,并鼓励孩子们打配合,拓展社交技能。

 12 网球

学习年龄:8-12岁+

根据美国网球协会(USTA)建议:在8岁后才开始正式的网球技能的学习。

5-8岁的孩子,已经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和基本运动技能,所以在这个阶段可以让他们参与一些以“玩球”为主,让孩子试着接球、打球这些基础动作,同时也会进行针对性的体能训练,从而增强身体素质。

等到8-12岁之后,身体素质、运动能力等方面已经有很大提升,就可以正式学习网球技能。

除了技术练习和体能训练之外,还会加入竞赛的内容,让孩子们在实战中提升水准,积累经验,并发现自己的弱项,并全面提升网球素养。

最后,再跟大家叨叨几句实在话。

不管有没有花钱报兴趣班,孩子运动这块是不能落下的。

如果你们家不打算报班的话,不妨在家里备上一些运动器械,放在显眼的地方,让孩子挑选。

比如,一个大大的塑料箱,在里面放上了篮球、足球、网球等等,然后在旁边仔放几辆小自行车和滑板车。

每次当孩子说“好无聊,我要看电视”的时候,你就可以建议他们去箱子那边看看,都有什么东西可以玩的。

有这么多好玩的,他们总会挑上一个最爱,跑室外去大汗淋漓,玩上一两个小时再回来。

我相信,这样的自主爱运动,比强迫他们运动,更有意义。

因为运动,既是兴趣,也是持续终身的计划。

今日话题
运动给你家孩子带来了什么变化~
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给更多的家长~

如果今天的文章对你有用,
别忘了【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让更多孩子爱上运动~


*参考文献:

[1] 约翰·瑞迪 运动改造大脑 [M].杭州 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2] 周成林 王莹莹 运动真的会耽误孩子的学习吗?[J].教育家 2018.4

[3] Wendy Suzuki TED: The brain-changing benefits of exercise

[4] 孙浩巍,刘颁.少儿轮滑运动损伤的调查研究[J].冰雪运动,2017,39(02):23-28.

[5]张泽宇. 乒乓球练习对改善近视儿童视力影响的实验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4.

[6]孙飞跃. 早期乒乓球专项化训练对少年儿童身体形态、机能、身体素质影响的研究[D].山东体育学院,2012.

[7]王继康.3—6岁儿童感觉统合乒乓球训练游戏化设计的实践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9(21):140-141.

—— End ——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