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诺贝尔奖是国际上最高的科学技术奖吗
发布于 2021-10-10 08:53
“2021年的诺贝尔奖已经公布获奖名单了,很遗憾,本微信群/QQ群没有一人获奖。”
别说你小小一个群,就是我们国家,也没有啊。不过这完全在意料之中的事。
打住!我们国家近几年科技不是突飞猛进吗?行星探索、空间站、量子通信、人造核聚变、二氧化碳造淀粉,还有“过于先进,不便展示”的那个东东。难道不值得获奖吗?
再看隔壁小日本,自2000年以来,已有20人(包括美籍的)获奖,平均一年一个。我们真的比日本差吗?
别急,先把心态放好。先来思考一下,诺贝尔奖真的很重要吗?或者,诺贝尔奖能代表国际科学技术的最高水平吗?
回答这个问题,是,但又不是。
说它是,因为历史上诺贝尔奖确实影响力巨大,推动了世界科学发展的进步,尤其是量子力学、分子遗传学等方面的发展。看看那些获奖者,爱因斯坦、普朗克、玻尔、海森堡、狄拉克、薛定谔、玛丽·居里、伦琴、卢瑟福、赫兹、洛伦兹、费米、玻恩、汤姆逊、马可尼、奥斯瓦尔德、迈克尔逊、密立根、阿伦尼乌斯、范·德·瓦耳斯、泡利、鲍林、能斯特、巴甫洛夫、摩尔根、弗莱明、沃森、克里克等,哪一个不是如雷贯耳、写入教科书的人物。

说它不是,是因为现在的诺贝尔奖已经无法和过去比了。诺贝尔奖评比已经进行了100多年了,评委都已经换了好几批人了,评判的尺度还能像原来那样不受科技以外的因素影响吗?不可能的。比如今年的物理学奖,主题是气候变化,多么政治色彩的主题啊。
做个类比,美国成立200多年,最早的那批总统都是开国元勋,全是了不起的英雄人物;再看现在的美国总统,都是什么货色呀!诺贝尔奖的评委,不外乎瑞典皇家科学院、卡罗林斯卡学院、瑞典文学院、挪威诺贝尔委员会,在100多年的时间里不腐败,不堕落?不可能的。2018年,瑞典文学院不就曝丑闻了吗?这只是已经公开的,其他评委还有没公开的。
这几年的诺贝尔奖,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有谁能记得住获奖者的名字呢,他们是从事哪方面研究的,有什么成就就更不清楚了。

再回答一下问题,是,但又不是。
说它是,因为西方话语霸权说诺贝尔奖是世界最高科学奖项,那它就是。在西方阵营,诺贝尔奖确实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当然,日本也算西方阵营。诺贝尔奖是西方人的诺贝尔奖,根据统计,获得科学类诺贝尔奖人数最多的国家(这里就不公布具体人数,不同的统计机构数字有出入,特别是一些有双重或多重国籍的人难以统计),从多到少,前9名依次是美国、英国、德国、法国、俄罗斯(包含前苏联)、瑞典、日本、加拿大、瑞士。除俄罗斯外,全是西方阵营。俄罗斯借助前苏联余威,也仅屈居第五。前苏联好歹也是超级大国啊。
看近20年的获奖者,美国人几乎占了一半,英、德、法、日本、以色列等陪跑,中国本土仅有1人,俄罗斯人也屈指可数。尤其是在中美、俄美关系紧张的时候,中俄要拿诺贝尔奖,想一想就算了。鄙人预计,中国下一个科学类诺贝尔奖项,要等到中美这场竞争结束以后。

说它不是,因为诺贝尔奖有自身缺陷。首先,涵盖科学领域不全面,只设了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学和医学奖,没有生物学奖,没有天文学奖,没有地学奖,更没有数学奖和计算机科学奖。数学是科学研究的基础工具,作为基础科学研究领域的奖项,竟然没有数学奖!
其次,诺贝尔奖只重视“原创”的科学理论研究,不重视理论的运用。在科学理论原创方面,确实是西方人的强项。对于务实的中国人来说,有用的科学技术运用更重要。理论研究是科学,古希腊人擅长于此;理论运用是技术,古罗马人擅长于此。古罗马比古希腊强多了,技术和理论同样重要,有时会更重要。
再次,诺贝尔奖的评委格局小。科学类诺贝尔奖的评委是瑞典皇家科学院和卡罗林斯卡学院,不是国际纯粹与应用物理学联合会、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世界全科医学会这样的全球性组织,难免眼光狭隘,受制于本国体系。
说了这么多就一句话,诺贝尔奖不过是外国的一个普通的学术奖项而已,国人不必太在意。

我们不用太在乎诺贝尔奖,那我们要在乎什么?
当然是我们自己的奖项啊。我们国家最高的科学技术类奖项,有官方版的和民间版的。
官方版的就是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不多说了,直接看下表。
年度 | 获奖者 | 描述 |
2000 | 袁隆平 | 研究杂交水稻,消除饥饿 |
2000 | 吴文俊 | 数学家,在拓扑学做了奠基性工作 |
2001 | 王选 | 让电脑能打出汉字,避免汉字在电脑时代消亡 |
2001 | 黄昆 | 物理学家,半导体物理学奠基人 |
2002 | 金怡濂 | 高性能计算机专家,“神威”超级计算机总设计师 |
2003 | 刘东生 | 地球环境科学家,开创黄土学 |
2003 | 王永志 | 航天技术专家,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开创者之一 |
2004 | 空缺 | |
2005 | 叶笃正 | 开创青藏高原气象学,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开拓者 |
2005 | 吴孟超 | 肝胆外科专家,国内首创常温下间歇肝门阻断切肝法 |
2006 | 李振声 | 小麦遗传和杂交育种研究 |
2007 | 闵恩泽 | 中国炼油催化运用研究 |
2007 | 吴征镒 | 中国植物学奠基人 |
2008 | 王忠诚 | 神经外科专家,开创脑血管造影术 |
2008 | 徐光宪 | 化学家,中国稀土之父,建立串级萃取理论 |
2009 | 谷超豪 | 数学家,解决杨-米尔斯方程的Cauchy问题,开创波映照的研究,解决Minkowski空间中极值曲面的构作问题 |
2009 | 孙家栋 | 两弹一星元勋,运载火箭和卫星技术专家,探月工程总设计师 |
2010 | 师昌绪 | 金属和材料科学家,高温合金研究 |
2010 | 王振义 | 内科血液学专家,血栓和止血专业专家,癌症诱导分化之父 |
2011 | 吴良镛 |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家,人居环境科学创建者 |
2011 | 谢家麟 | 高能物理学家,中国粒子加速器之父 |
2012 | 郑哲敏 | 爆炸力学专家,提出流体弹塑性体模型 |
2012 | 王小谟 | 雷达专家,中国预警机之父 |
2013 | 张存浩 | 物理化学家,中国高能化学激光奠基人 |
2013 | 程开甲 | 两弹一星元勋,核武器技术专家 |
2014 | 于敏 | 两弹一星元勋,核物理学家,中国氢弹之父 |
2015 | 空缺 | |
2016 | 赵忠贤 | 物理学家,高温超导体研究 |
2016 | 屠呦呦 | 诺贝尔奖获得者,研究青蒿素 |
2017 | 王泽山 | 火炸药专家、含能材料专家 |
2017 | 侯云德 | 医学病毒学专家,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
2018 | 举重 | 雷达与信号处理技术专家,对海探测新体制雷达理论体系的奠基人 |
2018 | 钱七虎 | 防护工程专家,解决人防工程多项难点 |
2019 | 黄旭华 | 核潜艇专家,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 |
2019 | 曾庆存 | 大气专家,数值天气预报和气象卫星遥感研究 |
2020 | 还没举办 |
可以看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涵盖了各类科学领域。当然了,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这些获奖者,对国家、对人民都做出了巨大贡献。所以,很多都集中在国防、卫生、粮食、生产等方面。
不过,这样的话,官方色彩有点浓重。如果是一些不重要的领域的成就,得奖几率不高。比如贺建奎的那个研究,牛逼不牛逼?当然牛逼,但是一下子就被拍死了,不符合伦理呀。至于为什么不符合伦理,科学研究为什么要被伦理限制,就不是我们普通人能左右的。
再说那个民间版的,就是未来科学奖。这个奖,只要是在大中华区(中国内地、香港、澳门、台湾)工作的人,不管什么国籍,都可以参与评选。先来看获奖者吧。
年份 | 生命科学奖 | 物质科学奖 |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 |
2016 | 卢煜明 | 薛其坤 | |
2017 | 施一公 | 潘建伟 | 许晨阳 |
2018 | 李家洋、袁隆平、张启发 | 马大为、周其林、冯小明 | 林本坚 |
2019 | 邵峰 | 王贻芳、陆锦标 | 王小云 |
2020 | 张亭栋、王振义 | 8 | 彭实戈 |
2021 | 袁国勇、裴伟士 | 张杰 | 施敏 |
卢煜明,香港中文大学,致力于研究人体内血浆的DNA和RNA
施一公,清华大学,主要从事细胞凋亡及膜蛋白两个领域的研究
潘建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
许晨阳,北京大学,主要从事基础数学核心领域代数几何方向的研究
李家洋,中国农业科学院,主要从事植物分子遗传学研究
袁隆平,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杂交水稻研究
张启发,华中农业大学,水稻基因组研究
马大为,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生命有机化学研究
周其林,南开大学,不对称催化研究
冯小明,四川大学,新型催化剂研究
林本坚,台积电,专注于半导体制程中的微影技术的研发
邵峰,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主要从事病原菌和宿主相互作用的机理研究
王贻芳,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从事高能物理实验研究
陆锦标,美国加州伯利克大学,大亚湾核反应堆中微子实验策划人之一
王小云,清华大学,从事密码理论及相关数学问题研究
张亭栋,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创新性地研究了白血病的砒霜(三氧化二砷)疗法
王振义,上海交通大学瑞金医院,从事医学内科血液学领域的研究及临床工作,开创了白血病和肿瘤的诱导分化疗法
卢柯,中科院金属研究所,主要从事金属纳米材料及亚稳材料等研究
彭实戈,山东大学,致力于随机控制、金融数学和概率统计方面的研究
袁国勇,香港大学,新发传染病的新型病原体研究
裴伟士,香港大学,人畜共患病毒研究
张杰,上海交通大学,从事高能量密度物理前沿研究
施敏,台湾阳明交通大学电子工程学系暨电子研究所,主要研究微电子科学技术与半导体器件,在电子元件领域做出了基础性及前瞻性贡献
从奖项的设置来看,简洁而又全面。生命科学奖,研究有生命的;物质科学奖,研究无生命的;数学和计算机科学奖,研究怎样进行研究的。这种奖项设置完全吊打诺贝尔奖。
这个奖名字有个“未来”,据说是在未来最有可能拿诺贝尔奖的。
当然啦,未来科学奖也有软肋,就是奖金的出资人,很多都是企业家。这样,在奖项评选的时候,能否做到真正的客观公正呢?当然,现在刚起步,肯定是按科学的评判标准来的。
我们有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和未来科学奖,还需要诺贝尔奖吗?近几年我们国家的科学技术进步有目共睹。其实在某些领域,我们的科技已经引领全世界。
我们的全民教育制度已经开展了40多年了,在未来几年,十几年,应该会看到更多成果。在国际奥林匹克知识竞赛上,在世界记忆锦标赛上,在国际专利和论文发表上,我们取得的成绩越来越好。到时,中美竞争也该结束了,中国领诺贝尔奖的人也会出现井喷式的现象。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