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更好陪伴孩子?

发布于 2021-10-10 15:24

每个人在一生中都会遇到各种精神卫生问题,重视和维护自身的精神健康是非常必要的。

各年龄段常见的精神卫生问题及避免精神卫生问题发生的可行方法:

(1)婴幼儿(0-3岁)

由于养育方式不当所带来的心理发育问题,如言语发育不良、交往能力和情绪行为控制差。家长多与孩子进行情感、语言和身体的交流,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是避免婴幼儿精神卫生问题发生的可行方法。

(2)学龄前儿童(4-6岁)

难以离开家长、与小伙伴相处困难。处理不好,易发生拒绝上幼儿园以及在小朋友中孤僻、不合群等问题。鼓励与小伙伴一起游戏、分享情感,培养孩子的独立与合作能力,是避免学龄前儿童精神卫生问题发生的可行方法。

(3)学龄儿童(7-12岁)和青少年(13-18岁)

学习问题(如考试焦虑、学习困难)、人际交往问题(如学校适应不良、逃学)、情绪问题、性心理发展问题、行为问题(如恃强凌弱、自我伤害、鲁莽冒险)、网络成瘾、吸烟、饮酒、接触毒品、过度追星、过度节食、厌食和贪食等。调节学习压力、学会情感交流、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兴趣爱好,是避免学龄儿童和青少年精神卫生问题发生的可行方法。

(4)中青年(19-55岁)

与工作相关的问题,如工作环境适应不良、人际关系紧张、就业和工作压力等带来的问题;与家庭相关的问题,如婚姻危机、家庭关系紧张、子女教育问题。构建良好的人际支持网络,学会主动寻求帮助和张弛有度地生活,发展兴趣爱好,是避免中青年精神卫生问题发生的可行方法。

(5)中老年(55岁以上)

退休、与子女关系、空巢、家庭婚姻变故躯体疾病等带来的适应与情感问题。接受由于年龄增大带来的生理变化,建立新的人际交往圈,多参加社区和社会活动,学习新知识,拓展兴趣爱好,是避免中老年精神卫生问题发生的可行方法。

常见心理疾病——抑郁症

抑郁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抑郁症发病率很高,几乎每5-7个成年人中就有1个抑郁症患者,青少年抑郁更为普遍,已成为全球疾病中给人类造成严重负担的第二位重要疾病,对患者及其家属造成巨大痛苦。

引起抑郁症的两大原因

有关专家指出抑郁症的致病原因可以分为非心理原因和心理原因两种情况。

1.引起抑郁症的原因之非心理原因:

(1)药物的副作用。药物可以治病,也会对身体造成损害,甚至引起抑郁症。服用治高血压、心律不齐和其它类固醇药物,如果发现有抑郁症状,应立即请医生诊断

(2)甲状腺问题。甲状腺不正常是引起抑郁症的主要原因之一。

(3)经前综合症。许多妇女都有经前综合症,但其中只有5%患严重抑郁症影响日常生活。主要症状有:强烈饥饿感、哭泣、行为异常。

(4)缺乏运动。研究表明,缺乏运动会导致抑郁症。

2.引起抑郁症的原因之心理原因:

人生活在社会中,其寿命、健康和疾病无不与之息息相关,人们观察、烦恼、幸福、悲痛、舒畅、焦虑等,这一切维持或破坏人的正常生理功能的情绪都与社会紧密相连。生活中凡能造成强大的精神压力,严重的精神创伤都会引起抑郁症的心理因素。

常见心理疾病——焦虑症

焦虑症是精神上的疾病,焦虑症的表现具有持久性的焦虑,紧张不安和内神经紊乱脑功能失调等诸多症状,焦虑症的表现还常常会引起运动性不安和躯体上的不适感。焦虑症常发病于中青年,男女发病率没有明显的差异,不过随着社会生活的进步压力也随之而来,导致的是焦虑症患者数量的上升,为了降低焦虑症给我们带来的影响,了解焦虑症的表现是很重要的。

焦虑症的表现持续在6个月以上,症状可以分为四个类型:

1.身体紧张

这个指的是焦虑症患者常常觉得自己不能放松下来,全身紧张。他面部绷紧,眉头紧皱,表情紧张,唉声叹气,有的时候会坐立不安,来回徘回,总觉得是要有什么事情要发生不能安心,但是自己又说不出到底是怎么回事。

2.自主神经系统反应性过强

焦虑症患者的交感和附交感神经系统常常超负荷工作。患者出汗、晕眩、呼吸急促、心跳过快、身体发冷发热、手脚冰凉或发热、胃部难受、大小便过频、喉头有阻塞感等一系列的身体上的不适。

3.对未来无名的担心

焦虑症患者总是为未来担心。他们担心自己的亲人、自己的财产、自己的健康,始终是不能够让自己放松下来,以至于导致很疲劳。但是还是控制不住的担心焦虑。至于是为什么自己也说不清楚。

4.过分机警

焦虑症患者每时每刻都像一个放哨站岗的士兵对周围环境的每个细微动静都充满警惕。由于他们无时无刻不处在警惕状态,影响了他们干其他所有的工作,甚至影响他们的睡眠,不能够保持正常的生活规律习惯,这导致的是引起身体上的各种不适,家庭生活也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调节焦虑症的精神良方

1.睡眠充足:多休息及睡眠充足是减轻焦虑的一剂良方。

2.保持乐观:当你缺乏信心时,不妨想像过去的辉煌成就,或想像你成功的景象。你将很快地化解焦虑与不安,恢复自信。

3.幻想:这是纾解紧张与焦虑的好方法。幻想自己躺在阳光普照的沙滩上,凉爽的海风徐徐吹拂。试试看,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4.深呼吸:当你面临情绪紧张时,不妨作深呼吸,有助于舒解压力消除焦虑与紧张。

5.转移注意力:假使眼前的工作让你心烦紧张,你可以暂时转移注意力,把视线转向窗外,使眼睛及身体其他部位适时地获得松弛,从而暂时缓解眼前的压力。焦虑症是一种心理疾病,想治愈,还需从根本上解开患者的心病,还需长期的维持式自我调节。

青少年阶段(12-18岁)如何才能更好的陪伴孩子
近几十年的研究开始追踪青春期一定时期的发展,而不是在一个时间点对一组青少年进行比较。这样一个新的纵向研究改变了科学家对家长在帮助孩子度过这不稳定的十年中所扮演的角色的看法。
最新对青少年大脑发育的研究,发现多数青少年都会经历四个重要的智力、社交、情感能力的发展阶段。

青春期初期:11~12岁

当青春期走上人生舞台的时候,许多青少年在很多基本技能方面可能是退化的。

这个阶段的少年的逻辑和决策能力通常尚待完善,家长可以训练他们变得更有条理以及思考其他观点。研究表明,空间认知能力和特定推理能力在这一阶段会降低。而负责前瞻性记忆,即记得你将来应该做什么的记忆,仍然在成长。这也许就是为什么老师要求青少年在上学前上交一张纸条这种事会让ta们毫无头绪,孩子们经常会丢三落四。

  • 训练青少年建立组织能力会有帮助。家长可以帮助ta们在日常生活中建立记忆提示,例如把健身包放在门口,或者在手机上设置提醒,也可以分享实用的工具,比如任务管理的app;

  • 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建立有效的决策、权衡利弊和思考其他观点的能力。根据2014年发表在《行为决策学报》的一项基于76名参与者的研究表明,在10-11岁时知道如何做决定的孩子表现出较少的焦虑和忧愁,到12-13岁时和朋友之间的争吵和麻烦也更少;

  • 家长也许可以通过温暖和支持来影响孩子在这一阶段的脑部发育。2014年一项针对188名儿童的研究比较了在意见分歧中保持温暖、亲切和鼓励的母亲和变得生气好斗的母亲对孩子的影响。根据这项由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做出的研究,在16岁的青少年中,那些母亲在他们12岁时亲切有爱的,他们的脑部发育倾向于更低的焦虑和忧郁水平,以及更高的自律能力。



情绪异常激动期:13~14岁

青少年在13-14岁时易受同伴影响,社交压力在这时达到高峰。

这个阶段家长可以帮助他们解读同龄人的社交暗示,示范健康的应对方式,例如运动或默想。家长应该做好准备面对一段情绪异常激动的过程。

年轻的少年们对同伴的意见更加敏感,并且反应剧烈。
当ta们还没有成熟到掌握能够理解ta们同伴真实意思的社交技能时,这一切变得令人困扰甚至痛苦。在这种时候,青少年面对压力的反应变得乱七八糟,导致他们常常摔门或是哭泣。

社交压力的影响在这时达到高峰,在由压力引发精神障碍的成年人中,50%在15岁之前得到过类似的诊断。另外的研究表明11到15岁的青少年在遭受类似被群体排斥这种社交压力时,会变得难过和焦虑,而成年人并不会这样。

根据2016年《发展科学评论》的研究报告,大脑最易受压力伤害的部分尚在成熟过程中,因此青少年在这一阶段使用的处理问题的方式会在脑回路中形成根深蒂固的影响一生的模式。

心理学家建议:
  • 教导并示范ta们自我舒缓的技巧,比如默想、运动或听音乐;

  • 培养青少年的交友技巧,包括如何解读ta们同伴的表情和肢体语言。

  • 鼓励ta们通过共同的兴趣爱好来结交朋友,而不是看谁更受欢迎,并且远离那些不友善的朋友;

  • 教导他们如何在争吵之后学会道歉、做出改变和妥协来修复友情。


来自家庭的支持是压力的缓冲器。根据2016年《家庭心理学》杂志上一项对362名以色列少年的研究,能够从家庭获得陪伴、解决问题、情感支持的青少年在面对巨大压力的时候比较少陷入抑郁。

追求冒险期:15~16岁

寻求刺激对15-16岁少年来说前所未有的吸引人,他们大脑的奖励受体正在迅速发育。这个阶段的青少年追求刺激的欲望比以后任何一个人生阶段都更强烈。2015年一项由荷兰莱顿大学对超过200名8到27岁的参与者做的研究表明,青少年在这个年纪对危险活动的兴趣最为高涨。

  • 大脑的奖励受体迅速发展,放大了青少年对多巴胺的反应。这是一种与愉悦和满足感相关的神经递质。 

  • 正常的对危机的恐惧感在青春期被暂时抑制,科学家相信这一转变是基于生物进化需要离开家园寻找新的定居地点的本能。研究发现,即使被警告实际危害会超过他们的预期,少年们也不会改变他们对危险情况的评估。

  • 在这一阶段结交和保持好友的能力非常有用。根据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心理学助理教授伊娃·特拉泽博士(Dr. Eva Telzer)2015年对46位青少年进行的研究结果:拥有可信赖可依靠的好朋友的青少年更少参与冒险行为,例如商店盗窃、乘坐危险驾驶的车或无保护的性行为。经常与好友争吵的青少年更容易参与这样的冒险。

  • 家长仍然可以有所作为:鼓励健康的友谊,展现温情和支持。有所改变成为温暖、支持的父母不会太晚。

根据2015年《神经认知科学》杂志上发表的一项对23名青少年的研究,在一项实验室冒险测试中,从15岁开始与父母变得亲密的青少年大脑中控制冒险行为的部分激活较少,在18个月后也更少采取行动。特拉泽博士(Dr. Telzer)也参与发表了这一研究成果,根据该研究,与父母的亲密关系包括通过讨论问题得到父母的尊重和帮助,没有争吵或大喊大叫。

青春期后期:17~18岁

年龄较大的青少年能够在情绪和冒险冲动上控制自己,他们解决问题和战略规划的能力正在进步。这个阶段他们可能在辨别微妙的人事情况上需要帮助。在年龄较大的青少年中,负责判断和决策的前额叶皮层部分已经发育得足够成熟,可以制止失控的情绪和冒险的冲动。
在这一阶段,青少年大脑改变和发展的功能收效显著。
一些青少年智商有所提高。2013年宾州州立大学帕克校区及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对11,000对双胞胎的研究发现,天生聪明的少年更容易表现出智商的提高,因此原本就聪明的孩子会变得更聪明。
根据英国谢菲尔德哈勒姆大学研究人员2015年的研究结果,执行功能,例如解决问题和规划策略的技能,在这以后至少到20岁仍会继续发育成熟。伦敦大学学院认知神经科学教授莎拉 - 杰恩·布拉克莫尔(Sarah-Jayne Blakemore)的研究,社交技能和相应的大脑区域仍处在发育过程中。这个阶段,青少年更能注意到别人的感受并表现出同情心。

尽管如此,他们仍然缺乏能力去解读人们在复杂社会情境中的动机和态度,比如说,理解为什么一个朋友会在聚会聊天时突然转移话题。

在青春期成长最艰难的几年中,青少年们需要辅导、支持、良好的榜样,以及最重要的,得到理解。希望我们父母的能够把最好的自己,投资孩子们在我们屋顶下的最后一个期间,让他们能够心理健康的,充满信心的长大成人,进入社会做有积极贡献的事情。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