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隔夜菜导致重度贫血,你还敢吃隔夜菜吗?

发布于 2021-10-10 20:03

这两天,有这样一条新闻冲上微博热搜:

“某女子吃隔夜菜,最后得了重度贫血..."

仅看到这里,当代打工人就慌了神:打工太难了,外卖不健康,午饭带隔夜菜也不行,难道让我在办公室埋锅造饭不成?

那么,事情的真相是怎么样的,重度贫血到底是隔夜菜所致吗,当代打工人有没有办法可以预防,不着急,小编为你一一解答。

首先,让我们来复盘一下事件始末:

女子长期吃隔夜菜重度贫血晕倒?

10月8日,一条关于女子长期吃隔夜菜,重度贫血晕倒的微博刷屏了。

新闻中,医生介绍,长时间烹饪会导致食物中的叶酸和维生素B12被高温破坏,易患上巨幼细胞贫血,因此建议公众最好不要食用二次加热的食物、隔夜菜。

这条微博随后引发了网友热议。

有网友表示赞同,认为隔夜菜危害很大:

还有很多网友表达了质疑,认为隔夜菜的负面作用十分有限。

那么隔夜菜是真凶吗?巨幼细胞贫血又是什么病,我们接着看:
医生:贫血不一定是隔夜菜导致的,未找到因长期吃隔夜菜导致贫血乃至重度贫血的典型案例。
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临床营养科主治医师孟德姣认为,该女子所患重度贫血的原因:隔夜菜因素占比十分小,主要还有其它原因比如,该女子自身有没有原发性疾病,如有无胃炎、肠道吸收有无问题;又如,她饮食结构有没有问题,营养是否均衡,肉蛋奶类摄入是否足量,叶酸和维生素B12、铁、蛋白质等红细胞合成原料来源够不够,她做的菜里面叶酸和维生素B12来源够不够等问题。
看到这里,打工人心情是不是轻松多了,但是上文频频提到的维生素B12和叶酸有这么重要吗,是的!它们就是导致营养型巨幼细胞贫血的始作俑者。
不过,引起该病主要原因还是生素B12和叶酸的摄入量不足,或者由于生长发育太快导致需要量增加以及本身吸收或者代谢障碍。该病发病年龄也多见于婴幼儿时期,起病缓慢。该病表现为: 颜面轻度水肿,毛发纤细稀疏、黄色,严重者皮肤有出血点或瘀斑。容易感到疲乏无力,常伴肝脾肿大。还伴随些许神经精神症状,例如烦躁不安、易怒等症状。
而维生素B12缺乏者主要表现为表情呆滞、目光发直、对周围反应迟钝、嗜睡、不认亲人、少哭不笑、智力、动作发育落后甚至退步。重症病例可出现不规则性震颤、手足无意识运动,甚至抽搐、感觉异常、共济失调、踝阵挛和Babinski征阳性等。叶酸缺乏不发生神经系统症状,但可导致神经精神异常。


吃隔夜菜有什么需要注意的事项?孟医生为我们提出了一些小tips:
第一、食物选择很重要。绿叶菜隔夜之后,亚硝酸盐含量会增加。因此,当晚做第二天的菜时,应减少绿叶菜,午餐可以西红柿、胡萝卜、黄瓜等瓜类菜为主。为了弥补绿叶菜的不足,第二天下班后的晚餐可以多吃绿叶蔬菜。
第二、按照膳食宝塔多样化选择食物,注意烹调方法,减少维生素的流失和降解。蔬菜烹调尽量做到“流水冲洗、急火快炒、开汤下菜,炒好即食”。
第三、做好菜后立即趁热放冰箱速凉,冰箱冷藏温度可控制在4℃度左右。这个操作可以锁住营养成分的同时,减少微生物及亚硝酸盐滋生。第二天午餐进行二次加热时,一定要把菜热透,以杀灭储存时增殖的微生物。
总之,隔夜菜能不能吃,跟储存条件和储存时间有关。相对于常温储存,低温储存的隔夜菜,其菌落总数和亚硝酸盐含量要小得多。建议大家吃不完的菜要及时放入冰箱。
第四、把握隔夜菜的食用时间。一般来说,上午做了中午吃,中午做了晚上吃,同一天隔顿是可以的。如果晚上做了第二天吃,一定要记得用正确的方式进行储存。
第五、需要长期带饭的上班族,可以合理补充维生素。因为在热饭过程中叶酸容易被破坏,建议适量补充复合型维生素制剂。


    来源:成都商报

    编辑:33


授权转载,投稿及爆料请及时联络梅斯医学管理员
血液新前沿
血液新前沿是梅斯医学子频道,致力于为血液科医生提供科研干货、前沿资讯、研究进展、最新指南等。
31篇原创内容

相关推荐:快速掌握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