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固收到权益,是怎样的理念转变?

发布于 2021-10-11 07:38

现仍然记得我职业转型的第一战,为公司新发货基卖了四个亿,那时,我还只是一名为领导写稿子的后台人员,从这个节点,就开始了我曲折的基金销售生涯。

 

我发现,当你跨出的第一步,迈进了哪个领域时,那你就会先入为主的,对那个领域形成刻板印象,其后就会有一种惯性,带着你朝这个方向往前走。

 

就好比,我人生的第一份职业,是给领导写稿子,这一干就是近8年时间,当有一天,你意识到,想换换岗位时,才发现,你与另外一个领域的跨度有多大,那个沟壑有多深!你想跨越,就得付出很多人难以承受的代价。

 

当我第一次基金销售时,卖的是货基时,就注定了往后的职业道路,与固收业务,与银行机构,会结下说不清道不明的缘分。

 

到后来出走创业,干不良资产处置,做银行账户内投顾业务,顺手卖货基等等,直至再回到公募行业,定制债基、发起式债基、货基、资管报价型产品,种种,都没离开过固收、银行。插个题外话,那时为了服务好银行爸爸,1104报表、巴萨尔协议,银监、省联社、央行的各种监管政策,都是必学。

 

这么多年的固收业务干下来,领悟到一个它的底层逻辑,固收业务就是一种资源对等的玩法,通俗一点说就是,没有钱,对不起,别吃饭。当然这个说法不一定完全准确,但也基本是这个理。

基金行业做固收的同志们,也要清醒的明白一个道理,公募行业的这些固收规模,也就是银行从牙缝里漏出来的一点渣量,债券,本来就是他们的地盘,我们一做公募的,没有任何的资本金优势,还想去跟银行抢食?这些个货基、债基等,都是因为公募仅剩的那点政策优势(大家都明白的),他们才给与的类通道业务。公募的正道还是在权益。

 

所以,当我明白这个道理后,我就暗下决心,必须往权益类业务转。

 

因为,固收业务对平台、背景的要求太高了,尤其是,自2016年底债灾后,这种趋势越发的明显。个人在其中能发挥的作用,简直太小了,甚至可以说微乎其微。

 

但权益不同,这个市场给了你充分发挥的空间,不管电脑前坐的是人还是猪,只要你有那个本事,你就吃饭。

 

自从,国家打破刚兑,债市雷声滚滚,所有资管产品开始净值化后,我就知道,我的策略决定,是明智的、及时的(固收类产品也是随行就市而净值化,但与主动管理的权益类产品相比,底层的玩法还是有很大的不同,当年甚至还出现过保本型的债券基金,这就是公募行业比较畸形的产物,我全篇所说的权益业务主要指主动管理方向的。)。

 

但还是开头说的那个理论,当你要从一个领域,跨到另外一个领域时,你才会意识到这两者之间沟壑有多深、跨度有多大,思维理念的转变有多难。

 

银行机构、固收业务,说到底,它是发源于信贷业务的逻辑(做固收投资的朋友们可能会有更准确的认知)。

 

我们整个金融系统,发迹于中国人民银行,新中国成立时,就没有商业银行一说(只有央行一家),后来经济发展需要,从央行衍生出四大行、五大行,再出现股份制行,城商行、农商行。其他的金融机构,比如信托、券商、基金,其实基本也都是从银行逐渐扩展出来。因此,较早一批金融从业者,都是从银行分流出来的,所以,这么多年,金融从业人员中的血液中,都是流淌着信贷思维的因子。

 

因此,我们明白这个历史渊源后,就会明白,从固收业务,跨越到权益类业务,最重要的是,思维理念上的转变,这是根本性的东西。

 

逐渐淡化资源互换理念、关系后门理念,主要以产品品质为依准,建立起一套严谨的产品评价体系,见面后,少一点这个那个的寒暄,首先,来一套数据大冒险,区间收益率、超额收益率、波动率、下行波动率、最大回撤、夏普比率等等,这些都是需要跨过去的坎。通过定量评价入库后,咱们再来谈谈定性的评价(债券类产品其实也有它定量评价的机制,但实质上,在业务的过程中,真正去运用的,还是相对较少,这里不包括弹性较大的转债类产品)。

 

因此,如此一来,人为的干预,就会慢慢弱化,将更多的主动权交还给本该有的市场规律。

 

我们想一想,国家这几年来,极力要打破刚兑,全力以赴围绕权益市场做文章,不就是要逐渐弱化行政指导的作用,将风险定价的权利交还给市场吗?社会的底层运转逻辑,已经彻底改变,所以,这也是常说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从中,我们应该深入明白一个道理是,制度、机制、规则等转变仅仅是形式,真正需要转变的是我们思维和理念,解放我们的思想,让你的大脑更加的开放。

 

不会再有国家兜底、不会再有刚兑、不会再有所谓的铁饭碗、不会再有编制一说,不会再有其他的许多许多。

 

让一切都流动起来,不要再固化。

 

我们将来的考核也不再是静止不变,更多是动态的、过程的、变化的监控,这也是注册制的核心精神。

 

净值化的精神就是,让大家不要只追求短视的、眼前的利益,要更注重可持续性的长期业绩,从此,不再一考定终身,让那些一时失误,一时萎靡的人们,能有重新再来的机会。

 

你还会只看那张体检表出示的静态指标结果吗?

 

24小时的动态血压检测,才是最准确的,我们要结果,更要过程,结果是过程的体现,过程也是结果的保证!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