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照解读:《道德经》第22讲 何为上善若水
发布于 2021-10-11 20:19
继《六祖坛经》之后,时照禅师于2019年又为学员们讲解了《道德经》。《道德经》究竟是一部什么样的著作呢?让我们听听时照禅师怎么说。
人体形成的妙理,实际上就蕴含了大道孕育万物的实理,当然也可以叫实相,就是一个真实的存在。
人体,靠承载我们的大道孕育万物之理而成的形,而有的灵,其理至简至易,无非就是神与气合一。神气合一有了我们的形,形里边,因有神而产精;精,复化气而和神。
这也是无极而太极所运化的实理,也是父母孕育孩子之前的那个虚灵不灭之真气,之元气。
说灵,说气,说精,当然离不开水。因为这一切都在水中运化、实现。
说到水,当然离不开火。无火之水,万物无以生,当然也无以灵了。
只有水火既济,万物才能生。
比如种花,如果我们只是浇水,而没有阳光的照射,花就会烂根,就会死掉,对不对?花必须在一个水和光能产生气的情况下,比如我们浇了水,水在阳光这个火的照耀下产生了气,才能保证花再结精,才能保证它的生长。
所以,万物都是在水火既济的状态当中成长的。
如何做到水火既济,这就是一个大学问,这也是每个人都需要掌握的。
大家都想延年益寿,都想不得病;我们身体很多病,都需要化掉;很多不如意的地方,都需要补充;很多堵塞的地方,都需要疏通;这一切都要在身体内水火既济的情况下,才能实现。
我们来到这世间得到人身,如果不明了身心的自然之道,就不知道怎么去和于体内的神与气。如果神、气是分家的,就不会有成家、和家之说,我们自然就六神无主。
想想,身心之家六神无主,我们的身所处的地方就好比是电影《纳尼亚传奇》中的纳尼亚世界:昏暗无日,魔鬼做主,行诸事都不可能有正。真精、真气流失,水火未济,我们行事能正常吗?所以孟子说:“民非水火不生活”。这句话把这个道理讲得太直截了当了。
你们看,生活日用无不体现水火的调和,无不依水火既济而行。
你们看,生活中的一切都在水火既济当中。比如空调,夏天调热气,冬天调冷气,都依水火既济、水火调和的这个理来给我们创造出最佳的生活状态。
修行人,修炼成真,体悟宇宙人生真谛,体悟我是谁?我为什么在这世界上?我是怎么来的?众生是怎么来的?我在这个世界依赖什么样的运行原理而生、而化、而永恒存在?其实,这一切都是依水火既济这个原理而心安,身安,而将妙理显现。
你们看,大自然以日月调水火而养四气,万物由四气而得真阳,真阳让我们体内生甘露,甘露凝结为宝珠,宝珠就是大智慧的种子。
所以,大道显于水火之妙。
时照解读
《道德经》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