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在十年如一日的工作吗
发布于 2021-10-12 07:40
导读
本文长度为3000字,建议阅读5分钟。
十年如一日,一直被当作褒义词用,绝大多数场合没有大毛病。
但是,在当今信息、技术一日千里的时代,如果你对待你工作的方式、方法还是十年如一日,没有丝毫变化,没有丝毫改变,那肯定就是贬义词了。
日常工作生活中,经常听到有人说:我十年走的桥比你走的路还多,或者说我吃的盐比你吃的饭还多,云云。
可是现实生活中,他又怎样呢?
上午,从桥东走到桥西,下午从桥西走到桥东而已,吃盐多就是因为年龄大吃的顿数多而已,一套方法一动不动被用了十年。
就说桥吧,你认识多少种桥,桥梁类型,按用途分,有铁路桥、公路桥、公铁两用桥、人行桥、运水桥(渡槽)及其他专用桥梁(如通过管道、电缆等)。
按跨越障碍分,有跨河桥、跨谷桥、跨线桥(又称立交桥)、高架桥、栈桥等。按采用材料分,有木桥、钢桥、钢筋混凝土桥、预应力混凝土桥、圬工桥(包括砖桥、石桥、混凝土桥)等。
按桥面在桥跨结构的不同位置分,有上承式桥、下承式桥和中承式桥。
按受力特点分,有梁式桥、拱式桥、悬索桥、斜拉桥、刚构桥和组合体系桥。
按结构体系划分,有梁式桥、拱桥、刚架桥、缆索承重桥(即悬索桥、斜拉桥)等四种基本体系......
就说盐吧,纯净的氯化钠晶体是无色透明的立方晶体。
由于杂质的存在使一般情况下的氯化钠为白色立方晶体或细小的晶体粉末,比重为2.165(25/4℃),熔点801℃,沸点1442℃,密度为2.165克/立方厘米。
味咸,含杂质时易潮解;溶于水或甘油,难溶于乙醇,不溶于盐酸,水溶液中性并且导电。
固态的氯化钠不导电,但熔融态的氯化钠导电。
在水中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略有增大。
按来源不同分为海盐、井盐、矿盐、湖盐、土盐等。食盐中镁、钙含量过多可使盐带苦味,含氟过高也可引起中毒。
膳食中食盐摄入过多,可引起高血压。食盐的作用很广:杀菌消毒,护齿,美容,清洁皮肤,去污,医疗,重要的化工原料,食用……也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你口中的桥或盐,并非你想象中的那么简单,不是走来走去、吃来吃去就能成为桥专家、盐专家的。
这个时代,以后愈发比拼的不是量、不是多,而是质、而是精。
这个社会最缺的资源就是时间,不可复制,流失不补。
十年的光景如果不和创新、变革意识结合起来,那是对时间最大的暴殄天物。
有人害怕改变,害怕变化,说到底就是害怕失败,经常自己给自己找台阶下,龟缩一团,管他冬夏与春秋,躲进小楼成一统。
有时问他,难道你就这样等着退休吗,一眼可以看到二十年后?然后便是支支吾吾不知所云。
创新、改变一定会失败,否则就不叫创新了。
有一种有机氯农药(DDT、666),据说做了666次试验后才获得成功,那么前665次的改变、创新都是失败。
爱迪生发明电灯,试验了1600多种材料,最后钨丝获得成功。
面对失败,他明白,每一次的失败,意味着又向成功走近了一步。
在每一个人实际工作中,要勇于试错,积极求变,错了,就改回来,又有何妨,假如一不小心就成功了呢!
打个比方,一年中改变10种原来做事的流程和方法,即使错了9个,对了1个,按此比例,十年就会成功10次。
和十年中纹丝不动的人相比较,你不是就进步了吗,不是就会脱颖而出了吗。
这个社会不仅是你和自己比,更重要的是你和别人比。
你若是一个团队、一个企业中的短板,一定会面临被淘汰的风险;你若是一个行业、一个领域的专家,是长板,自有人找上门来,把你安到人家的木桶之上。
国内很多企业从不缺乏雄心壮志,要干大事业,要做大事情,看不起小改善、小建议。
要大革命、颠覆式创新,又缺乏长期、坚韧的决心和意志,往往欲速而不达。
华为任正非坚持小改进、大奖励,大建议、只鼓励的制度,提倡每位员工从本职工作出发,将每个小缺憾弥补起来,公司有就有了进步,要求大家做实。
大建议解决大问题,那不是某一位员工简简单单就能提出来的,而是需要公司管理层,或者全体群策群力而能为的。
华为内部曾流传这样一个故事:曾经有一位新员工,刚到华为不久,觉得这也不行,那也不好,于是洋洋洒洒给任正非写了一封关于公司战略建议的“万言书”。
任正非看后批复:此人如果有精神病,建议送医院治疗,如果没有病,建议辞退。
再说说全世界精益生产的鼻祖---丰田,自从1990年《改变世界的机器》一书发表以来,全世界掀起了学习丰田精益生产的浪潮。
但是过去近三十年后,依旧尘归尘土归土,丰田还是丰田,芸芸众生还是芸芸众生。
大家可知,丰田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至今,每一个员工每年提交改善建议平均8.8条,全丰田每年共有60、70万条。
没有什么独门暗器,就是上至丰田会长,下至一线员工,长期坚持小改善小建议,涓涓细流汇成江河,九层高塔起于累土。
企业普遍存在两种人,一是主动变革者、创新者,这个不多说。
还有一种是被动变革者,这种人有两种发展趋势,一是在上级的监督、引导下,通过耳濡目染,慢慢从被动变革者变为主动变革者,从此走上自动自发的改善、创新道路。
二是在上级的监督、引导下,通过耳濡目染,慢慢从被动变革者变为愿意变革者,但是,这种人一旦失去上级的监督和敦促,不久就会返回原先的“被动变革者”状态。
与他沟通时,他承认变革给他带来的好处。
譬如对于一线操作员工,6S带给他舒适、整洁的工作环境,专业分工和流水线带来给他效率的提升,换模时间的缩短带给他在制品中间库存的减少等等,有时候自己也是逢人就夸现在生产方式的好处。
但是一旦没有外界强大的监督压力,很快就故态复萌,重新变为自己讨厌的“十年如一日”的状态。
人呀,真是一个矛盾混合体!
这方面企业负有不可推卸的主要责任,第一企业的高层团队不重视,口头上崇尚创新、改善,实际上自己根本没有身体力行,一是自己不懂,二是自己光说,三是自己不干。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认为又是一场运动,中国的企业从不缺乏运动,谁干谁傻。
譬如现今大名鼎鼎的华为,任正非经常全世界跑,到日本学习精益生产,到德国学习质量与工艺,到美国学习先进技术和管理......
首先任正非自己思想转变以后,发出向美国人民学习的号召,花巨资邀请IBM帮助自己推行IPD、ISC等,并且在变革发生阻碍以后,发出不换脑筋就换人的指示,自己介入深度非常深。
第二企业不会培育改善土壤,这也与高层思维有关。
一是小建议大奖励,你要舍得大奖,而且还要长期坚持奖励,但是我们的企业负责人往往舍不得一点小钱,孰不知保了小钱失了大钱!不知道这是一项制度,更是一种文化。
二是没有从薪酬、人才选拔等绩效、职务更深层次拉动改善、创新思维,流于表面和皮毛效应。
第三没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胸怀,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刚开始雷声大,过几天雨点小。
中国企业很多在学习、引入新的管理体系,就失败在不能长期坚持上,假学假做、真学假做。
不能做到像丰田一样,几十年如一日,代代领导人均如此,全员持续改善已经成为全体员工的灵魂和血液,成为丰田的文化。
李四每天原地踏步,没有任何变化:(1+0.00)的365次方=1;张三每天进步一点点:(1+0.01)的365次方=37.783;王五每天退步一点点:(1-0.01)的365次方=0.0255。
一年后他们三人之间的差距可谓天壤之别,其中大家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十年如一日工作被淘汰、被辞职的人,不要怪罪于这个社会的无情,这个世界是公平的,也是得与失守恒的。
人们常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前半世活的舒服,后半世必须偿还,因此可能被下岗,如36岁被下岗的高速公路收费员。
前半世活的辛苦,不停地折腾、改变,后半世必定会有所回报,这次100位国家“改革先锋”,里面都是卧薪尝胆之人。
现在的社会,已不比从前,现在需要的是专才、专家,不要通才和万金油。
十年如一日不求变化的人一定是个普才,不被别人替代,也会被机器人换掉,因为他与机器人无二异。
凡是有规律、一成不变的工作一定会被机器人换掉,听说富士康昆山工厂已经是无人工厂,以前可是几万人呀。
以后AI智能出来以后,那时不知道会对多少行业造成灭顶之灾。
如无人驾驶对司机职业的冲击,智能翻译对翻译员职业的冲击,AR技术对电视、商场购物的冲击,移动数字支付对银行业的冲击等等,这一切你知道吗?
你是属于什么职业的?
问题层出不穷,方法也是推陈出新,一切都没有定式,一切都没有终点,任何事物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唯有全员改善才能百花齐放,去解决一切问题。
各行各业,社会各个角落都需要有创新的思维,持续改善,假以时日,不管是技术问题、产品问题、市场问题、生产问题、绩效问题还是文化问题,等等,一切都不是问题。
不要怕问题,就怕没有建立起适合解决这些问题的机制,没有机制,就没有人才涌现,这样的话,担心也是白担心。
要宽容失败,宁要创新路上的不断失败,也不要十年如一日因循守旧的零失误。
前者终会成功,如爱迪生、诺贝尔;后者必定原地踏步,终会落伍,被淘汰。
所有人必须坚持创新、创新再创新,改变、改变再改变。
乔布斯曾说:人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难道还有其他什么原因吗?
作者 : 周洪涛
--- END ---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