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事档案的种类划分知多少?

发布于 2021-10-12 17:28

人事档案是档案的一大门类,是国家全部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就人事档案的种类划分而言,它可以用不同的标准,从不同的角度,划分为各种类型、各种层次和类别。

No.

1

学生、工人、干部、军人的人事档案

根据人事档案关系人的不同,一般将人事档案进一步划分为学生档案、工人档案、干部档案和军人档案,这是一种最基本、最常见的划分方法。
学生档案。学生是一个人进行有组织生活的第一个阶段,其档案是人事档案的最初阶段,内容相对简单。学生档案是学生在校学习过程中形成的、能反映学生成长情况的材料,是对学生进行了解、培养、管理的记录和数据,为学生升学或参加工作提供情况。
工人档案。工人档案是反映工人个人经历、劳动态度、思想品德、业务技能与奖惩等情况的档案材料。这种档案主要产生于企业、事业单位中,内容比学生档案稍多,比干部档案少。
干部档案。干部档案是干部个人经历、思想品德、业务能力、工作表现和工作业绩的反映。较之学生档案和工人档案,干部档案的内容最为复杂,干部档案的范围也比较广泛。需要说明的是,在过去几十年的时间里,"干部"一词的含义宽泛,只要是大专以上学历的毕业生,不管其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称为"干部",都要纳入国家财政供养的范围。在我国进行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和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后,以"干部"和"非干部"对大专以上学历的毕业人员进行划分已经无法适应现代人事管理工作的需要。"干部"一词的内涵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干部"这一称谓或将成为历史现象。相应的,"干部档案"的内涵也将发生相应的变化,"干部档案"这一称谓也或将成为一种历史现象,人事档案会以一种新的标准来进行划分。
军人档案。军人档案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和武装警察部队人员经历及其德能勤绩等方面情况的档案。

No.

2

机关人员、企事业单位人员、流动人员、军事单位人员的人事档案

根据社会上不同人员的从业职业特征,目前我国在人事档案管理实践中,也将人事档案的种类划分为机关人员人事档案、企事业单位人员人事档案、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军事单位(部队)人员人事档案四种类型。

机关人员人事档案是指在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纪委、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等机关工作的干部人员的人事档案。其中包括国家公务员人事档案、普通工作人员人事档案等。

企事业单位人员人事档案,是指在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供职人员的人事档案。包括企业干部人事档案、职工(员工)人事档案、事业单位干部人事档案。

流动人员人事档案,是人事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中共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国家档案局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服务工作的通知》(人社部发〔201490号)的规定,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范围包括∶① 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聘用人员档案;②辞职辞退、取消录(聘)用或开除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档案;③与企事业单位解除或终止劳动(聘用)关系人员的档案;④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及中专毕业生档案;⑤自费出国留学及其他因私出国(境)人员的档案;⑥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的中方雇员的档案;⑦ 自由职业或灵活就业人员的档案;⑧其他实行社会管理人员的档案。

军事单位(部队)人员人事档案,是指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装警察部队等军事机关、部队的现役人员的人事档案。


No.

3

在(现)职人员、离退人员、已故人员、失联人员的人事档案

根据人事档案关系人的职业状态及生命状态等特征,可以把人事档案区分为在(现)职人员档案、离退人员档案、已故人员档案和失联人员档案四种。
在(现)职人员的人事档案,是指在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社会组织中从事在职(现役)工作的各种人员的人事档案。其中包括干部档案、企事业单位人员档案、职工档案、军人档案等。
离退人员的人事档案,是指依据办理完离退、退休、退役等相关手续的非在职(现役)人员的人事档案。
已故人员的人事档案,是指已经被证实死亡人员的人事档案。
失联人员的人事档案习惯上又称"无头档案",是指长期失去联系人下落或难以找到关系人下落的相关人员的人事档案。
人事档案是经过鉴别挑选而留存备查的文件材料。一个人一生中参加社会实践,组织上与个人都会形成大量的记载有关此人情况的材料,但是无必要"全部保存",只需保存供日后查考此人概貌的资料,作为人事档案保存起来。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