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哲学家们的脑洞有多大吗?
发布于 2021-10-12 18:28
每次抬头仰望夜空,便感觉它在向我们招手,好像要把我们吸进深邃的星空。
看着看着也会想这么些事,宇宙的外面是什么?世界会不会是假的?我是不是活在虚拟世界/别人梦中?这个世界有没有终极真理?每次这么一想,脑洞就止不住的扩大,也许宇宙只是某位巨人的眼睛,也许我们只是某本书里的npc……然后脑洞就被生活琐事打断了,该干嘛去干嘛,没有再深究这些问题。
但有的人没被生活琐事打断,他们抓住这些脑洞,开始了漫长的探索。这些人各位其实也都知道,他们就是经常活跃在课本上的哲——学——家。
你知道吗,你想过或者没想过的这些奇形怪状的问题,早在几千年前就被哲学家们一本正经地提出,挖空心思地找证据,面红耳赤地争论过了。在整个世界忙着探索、开垦、打仗、上天、发展的漫长历史中,这帮哲学家们却神经质地死磕这个世界的真相和人生的意义,就好像一个网络游戏里的角色试图琢磨自己手里武器的代码是什么……
比如咱们一开始提到的“世界会不会是假的?我是不是活在虚拟世界/别人梦中?”早在几千年前就被哲学大师笛卡尔怀疑过并打算研究。至于如何研究,在《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事》中作者这样写道:
书号:9787550242234
定价:¥52.00元
特惠价:¥39.00元
“
笛卡尔其实也有点崩溃。都怀疑到这份上了,还有什么是真实存在的呢?想来想去,笛卡尔还真想到一个。他想,不管我再怎么怀疑,“我怀疑” 这件事是确定的,它肯定存在吧?那么,只要有了怀疑的念头,就说明“我”肯定是存在的——“我” 要是不存在就不会有这些念头了。
这就是名言“我思故我在”的意思。
这句话虽然很有名,但是经常被误读。有的人以为,这话的意思是“我存在是因为我思考”,更有人引申为“人生意义就是去思考,不思考人就无所谓存在不存在了”。
他首先有了“ 我思故我在”这个前提。
然后他想,我肯定是存在的,但是我在怀疑,这就意味着我不是完满的。因为完满的东西是不会怀疑的。
但是我心中有一个完满的概念,对吧?要不我就不会意识到我是不完满的了。
既然我自己是不完满的,那这个完满的概念肯定不能来自于我自己,必然来自于一个完满的事物。什么事物是完满的呢?那只能是上帝。
好,现在推出这世界上有上帝了。
笛卡尔又想,因为上帝是完满的,所以上帝是全知、全能、全善的。既然上帝是全善的,那么上帝一定不会欺骗我,不会让我生活的世界都是幻觉。所以我生活在真实的世界里。
证明完毕。
笛卡尔的这个证明看上去一点都不严谨,中间有几个步骤让人觉得怪怪的。而且他这个证明也没说出什么有用的话来,只是不让我们再陷人到怀疑一切的荒谬境地中,它还不具备什么建设性。
但不用着急,他后面还会有很多聪明人继续完成这项工作。
”
笛卡尔去世后几十年,一位叫休谟的哲学家怀疑得比他更狠。
(图源百度百科)
本书里这么写道:
你现在想象一下,“我” 到底是什么呢?
你心里肯定产生了很多念头,或许是自己的名字,或许是自己的身体,或许是过去的一段记忆。不管是什么,这些念头都属于感官经验,都是由耳朵、眼睛等感官来感受到的。你试试能不能不依靠任何感官经验来形容“我”是什么?形容不出来了,是吧?
因此休谟认为,我们所谓的“我",不过是堆经验片段的集合而已,并没有一个独立于经验的、实在的“我”存在。
笛卡尔认为“我”是超越了客观世界的真实存在,实在是太天真了。在休谟看来,“我” 不过是后天学习到的一堆经验片段而已。真正有没有“我”呢?同志们,对不起,咱不知道!
休谟想,有什么知识是切实可信的。
他找到两种。
● 第一种是不依赖于经验的知识。 比如几何学,它自身是不盾的,完全符合逻辑规则,而且不依赖经验存在。像斯宾诺莎、莱布尼茨这些人的哲学体系,因为根基是可疑的,所以不在休谟的承认之列。
●第二种可靠的知识是我们自己感受到的经验,摸到什么、看到什么,这些都是可信的(当然,还是那句话,这经验是不是来自于幻觉我们先不管)。
休谟想来想去,觉得可信的知识就这两种,于是他很彪悍地说了一段话:我们去图书馆随便拿起一本书,问这些书中包含着数和量的抽象推论吗?包含着关于实在事实和存在的任何经验的推论吗?如果都没有,就可以烧掉,因为里面只有诡辩和幻想。
实际上,休谟对知识的界定很靠谱。从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的争论来看,人类仅有两种获得知识的办法,一个是靠演绎推理(而且还没得到新的知识),一个是靠经验。休谟把其中最不靠谱的——理性主义者们的那些公设都给去掉了。剩下的除了经验之外,还留下了纯粹靠演绎推理能成立的知识。与激进的经验主义者相比,休谟已经很厚道了。
尽管有些哲学家在证明的适合不太严谨,但正是因为有他们的研究,我们也对许多问题有了明确的认知,才使得整个社会有很大的进步,才有现在这个美好的世界。
往期回顾
01 |
02 |
03 |
04 |
了解更多精彩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