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学“自然拼读”,会和汉语拼音混淆吗?这次终于有答案了!

发布于 2021-10-12 20:05

有的家长,经常会有这样的疑问:

我家孩子刚开始接触英语的自然拼读,这和汉语的拼音,会不会两者混淆,结果啥都学不好呢?

之所以有这个疑问,很可能是因为家长并没有真正了解什么是“自然拼读”。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自然拼读和汉语拼音的区别。

什么是自然拼读?

自然拼读法则是记录字母及字母组合发音规律的体系,这种法则可以让字母音和字母形建立音形对应关系。

学会自然拼读相当于获得自动解码能力,让孩子看到陌生单词,不需要通过音标,大概率也能读出单词的正确读音。

什么是汉语拼音?

汉语拼音是辅助汉字发音的符号系统,汉语拼音相当于英文里的音标,拼音和字形之间没有任何的关联。

自然拼读和汉语拼音都是发音体系,两者都是用的阿拉丁字母,所以看到长相相似的两套符号系统,“混淆”的情况是可能存在的。

为什么会出现混淆?

之所以有些孩子会出现混淆,恰恰是因为刚接触自然拼读或者拼音,对语言规则还没有完全内化,或者说对语言体系的记忆不稳定。才会在学习另一种语言体系的时候“傻傻分不清楚”。

家长不用过于担心,即使孩子出现了混淆,这个过程也是短暂的。至于混淆的时间长短也是因人而异,有的是一个月,有的会长一些。

混淆时间的长短,由学习者对语言的掌握程度来决定,掌握程度越高,区分得就越快。这就跟我们小时候学拼音和英文字母一样,刚开始也是会混淆拼音里的“a (啊)”和字母里的“ei”,多读多巩固自然就区分了。

拼音和自然拼读要错开学吗?

如果因为担心孩子会混淆拼音和自然拼读,就因噎废食,不敢让孩子同时学习两种语言系统,那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语言学中有一个词叫“正迁移”,意思是当两种语言的规则相似时,其中一种语言会对另一个语言的学习产生正面积极的影响。汉语拼音可以对自然拼读起到正迁移的作用,从而促进孩子对自然拼读技巧的掌握哦。

为什么在孩子初学时,会发生类似“混淆”的现象呢?


首先要明确的是,孩子刚刚接触两种拼读系统,一开始会发生混淆是很正常的事情。

用下面这个例子作出回应,或许你就会明白了。


回想一下我们小时候的学习,遇到像“买mǎi”和“卖mài”“入”和“人”这样相近的字或者读音。我们在学习的时候是不是也会混淆?

我们并不是先学“买mǎi”然后一年后才学的“卖mài”。而是一起学的。然后时间长了,熟悉了,了解意识后就区分开了。

或者再回想一下我们学习英文字母的过程,一开始看到小写英文字母“a”时,第一反应是不是汉语发音“æ”,26个字母出现的时候,要在脑子里转换一下通道,才能找到正确的发音。

但是学习一段时间后,两种系统就能应用自如了,再也不用担心把英文字母念成汉语拼音,或者把汉语拼音读成英文字母了。

比如 h 这个字母,它的形状与不同的发音(如英语自然拼读的 h 音,字母 H 的命名音,汉语拼音里的 h 音等等)相连,而我们在运用这个字母的时候,首先要识别出这个形状,然后再找到正确的联系,最终定位准确的发音。

不学自然拼读,英语与汉语更容易混淆?

需要指出的一点是:

如果孩子要学习英语,不学自然拼读,反而更容易引起汉语与英语的混淆。

曾有一项专门针对中国学生英语学习的研究指出:大多数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语音时,都受到了母语的强烈影响。

他们习惯在汉语音素中找到英语音素的对等音素,然后以此类似的方式来发英语语音。

比如,把英语里的爆破音p(如mop)发成汉语拼音中的p(冒破)。因而,在他们的心理表征中,英语语音表征系统并非被重新建立,而是在原有的汉语语音表征系统的基础上稍作增减、叠加而成的。

为了避免这种“学得”式英语缺乏英语语音表征的情况,解决的方案正是学习自然拼读。

自然拼读学习的五个步骤?

根据对孩子的跟踪记录,用一年的时间系统性学习自然拼读的孩子,进入小学后,学习拼音的效率会更高,他们自己会主动区别两个体系的差异点。

自然拼读看起来好像只需记住字母和字母组合的发音,但是,想要熟练运用,则需要大量不同类型的练习。

第一步:熟悉字母和字母组合发音

主要通过动作、发音和韵律儿歌结合的方式让幼儿可以做到朗朗上口,比如用啃苹果的动作读出a-a-apple, 用抓蚂蚁的动作读出a-a-ant, 用张大嘴的动作读出a-a-alligator。

第二步:通过网上动画或者视频课强化发音记忆

有一些有趣的网站提供动画结合发音的互动练习,单个字母发音、长元音发音,字母组合和双辅音(ck, sh, th,ng)等等的互动动画非常吸引小朋友,让孩子在笑声中拓展了词汇量,也加深了发音的记忆。 
如果条件许可的话,建议还是报一个正规的自然拼读课程,最好是有外教老师进行教授,这样孩子学的比较系统,发音也比较准确。

第三步:在故事情景中系统学习

熟悉了字母发音后,就需要在情景中把学到的拼读本领练习起来了。简单的自然拼读故事可以给孩子机会,试着慢慢拼读出简单的单词。
推荐攀登英语有趣的字母和神奇的字母组合系列。故事生动有趣,单词也简单容易拼读。想象一下孩子可以自己拼读出一个不认识单词的自豪感。
特别注意,刚开始一定不要找难度太大的自然拼读读本,尽量以CVC(辅音-元音-辅音,如rat), CVCC(辅音-元音-辅音-辅音,如tick),CVVC(辅音-元音组合-辅音,如cook) 类型单词为主,目的是让孩子可以增加拼读自信心。 

第四步: 制作word family练习小册子

一个有效熟练掌握自然拼读所有规则的练习是熟练拼读同一word family单词(相同词根的单词,比如长元音ay的word family, 包括ray, lay, may, play)。推荐scholastic出版的The big collection of phonics flipbooks。

第五步:进阶自然拼读故事练习

在进行了大量练习后,就可以进行复杂一些的自然拼读故事练习了。孩子在拼读过程中不断强化拼读技巧,大部分不认识的单词也能通过这种方式自然而然拼读出来,自然很有成就感。


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重要的是,家长要让孩子早点懂得自然拼读的发音规律,而不是害怕混淆,而束手束脚。

学会自然拼读,孩子在不断地使用与表达中,会自然习得中文两套语言体系,从而自如使用英语。

孩子是天生的语言学家,他们具备强大的语言机制,能够存储和处理多语言,甚至实现不同场景的语言切换。

我们应该相信孩子的无限潜力,多给孩子一些时间,相信他们会给我们更大更多的惊喜。

想让孩子学好自然拼读,书妈推荐这些自然拼读绘本,从英语启蒙开始,学习26个字母发音到基础的自然拼读规则。

自然拼读绘本推荐:

这是一套非常经典、全面、系统的自然拼读教材,全套一共八册分为8个级别,配套了教学视频、拼读解码阅读绘本、鼓励娃的小星星贴纸和拼读练习,

编排合理,操作简单,分册学习,

对字母名、字母音、短元音、辅音、长元音、原因组合等做了分类,

是自然拼读教材的佼佼者。


每一级别的学习配合连线、描写、猜词等游戏联系拼读技能,乐趣无穷,增强孩子学习主动性,

配套的教学视频生动活泼,发音标准好听,制作成歌曲,让孩子在欢唱中习得自然拼读规律。

配套的解码绘本,随教材难度分级编排,简单的几个单词却是个好玩的故事,让孩子其乐无穷。

这本短元音O的解码绘本POP!POP!POP!

全文就用了O和常见词,把猫妈妈做爆米花给小猪小猫吃的故事讲透。

孩子读完信心满满,对认字更加有兴趣和信心。


这套世界公认的一流自然拼读教材,估计也家喻户晓了。


牛津自然拼读世界是我一而再推荐的学习phonics的好教材,它的存在给妈妈们省了不少的心。


这套书一共5册,一册包含两本书,一本是教材一本是练习册。

教材的专项学习内容丰富有趣,安排合理,两单位为一阶段,每一阶段的学习结束后有复习,复习配合孩子乐于接受的各种有趣游戏,这套教材还是上面第一套教材的最佳搭配。

常见词也叫高频词,就是在英语单词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尤其在儿童英语初级读物中出现频率高达50%-80%,


美国学者E.W.Dolch整理出最常用的高频词大概有220个。


孩子在学习自然拼读的同时,搭配学习和运用高频词,自主阅读犹似猛虎添翼,加速孩子顺利进入自主阅读阶段。


这是一套帮助孩子在阅读中认识和掌握单词意思和用法的高频词童话故事绘本,


对于天生喜欢听故事的孩子来说,能引起孩子浓郁的兴趣。


这套书总共有25本,一本一个故事。


每一本都会用故事、练习题、歌谣的方式反复出现4个高频词,所有的高频词会有加粗黑体字标注,清晰明了。


 

这是一套专为英文自主阅读刚起步的孩子设计的自然拼读故事书,


巴掌大小的书本设计,内容和难度适当,

简短的故事妙趣横生,句句押韵有趣,读起来朗朗上口,

不仅能激发孩子阅读兴趣,还能培养孩子自主阅读的自信心。

这套书集合了一般自然拼读书少有的长元音和短元音的练习,

让孩子专注字母及其组合在长元音和短元音中的发音,熟练掌握发音技巧和发音规律。

这套自然拼读故事会是由大名鼎鼎的英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剧作家茱莉亚.唐纳森创作的。


这套书延续了她一贯的创作风格:故事幽默诙谐,富有戏剧性,语言押韵,活动流畅,朗朗上口,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这套书分成了6个级别,每个级别包含6本故事书,每个级别根据自然拼读深浅程度分级设计,帮助孩子拾步而上。


1本学习指导书,帮助妈妈分解使用疑点,和一张互动光盘,精选了很多与自然拼读知识相关的互动小游戏,课后练习小测试,孩子可以观看和进行游戏互动,让孩子享受其中,驰骋在知识的海洋里。

这套斩获了众多奖项的自然拼读读物,是孩子踏上自主阅读的助推器,是妈妈们实现孩子享受阅读乐趣的最佳书籍。


享购书优惠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