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地重逢|即将返校,你准备好了吗
发布于 2021-10-12 20:57
返校在即
在真正重逢之前
同学们准备好了吗?
复课已近在眼前
让你的体魄与心灵都做好充分的准备
让我们用最佳的状态
相聚在校园中
突如其来的疫情迫使线下教学按下了暂停键,扰乱了我们正常的学习、生活及心理状况,随着全市社会面传播风险的基本消除,线下教学又被调成了启动状态。
开学至今一个多月,同学们的学习模式一再转换,面对变化每个人都需要不断地适应与调整,大部分的人能在短时间内,以较为正面的心态逐渐地接受并适应变化。然而,我们也必须要看到,有部分人可能会在变化中出现一定程度的不适应状况,甚至有少部分人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危机。这就要求我们,在面对变化时,必需要提前觉察到变化可能带来的影响并做好准备以适应挑战。
那么,在恢复线下教学之前,我们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又需要提前做好哪些准备呢?
居家期间,不少同学养成了晚睡懒起的生活习惯,线上学习的强度与状态也都与在校学习存在着差异。恢复线下教学后,紧张的学习生活势必会打破近段居家养成的作息生活习惯,不少同学会在复课初期阶段对规律的学习生活不太适应,甚至产生心理问题。
线上学习方式考验的是同学们的自觉性,缺少自律、将学习工具用来尽情玩耍的学生,在复课后会发现与同学们的差距变大,内心会有较强烈的自责感与挫败感,从而引发自卑、恐慌的情绪。尤其是毕业班学生,面对升学竞争的现状,更容易出现学习焦虑的心理状态。
居家学习时,电子产品成为了学习的媒介,与此同时,受到防疫要求的“非必要不外出”的影响,有不少同学的休闲娱乐、人际交往等也同样是依赖于电子产品。回归到学校后,电子产品将会被限制使用,部分同学的心理上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不适感,甚至会对现实生活中的与人交往造成影响。
在家上网课,不在教师与同学的视线之下,显然相对比较自由。然而这种自由自在却容易让我们的生活、学习出现失控的可能,更不利于我们尽快投入到有规律的线下教学中。所以提前主动调整生物钟,规律地饮食和睡眠,使自己的作息逐步地正常、有规律,可以给我们的身体带来较好的节奏感,提高我们的掌控感,维持心理的稳定。
要注意调适自己的学习心理和学习方式,在线上学习时主动发言、积极互动,帮助自己尽快调整回校园学习模式,找到学习上的掌控感。同时,你也可以从制定复课前后的学习计划和目标入手,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帮助自己调整状态投入到复课的准备当中去。
面对变化可能会出现焦虑、恐慌、愤怒和烦躁等各种不良情绪,这是正常的应激状态,不必过于恐慌或担心。我们要允许自己存在负面情绪,不排斥或进行自我贬低,并尝试以积极的方式去应对。
当情绪出现波动时,我们可以通过体育运动、画画、听音乐、冥想等活动来缓解情绪。运动不仅仅能增强我们的体质提高免疫力,同时运动也是抵抗负性情绪最理想的药物,因为运动能促使大脑产生某些激素,这些激素可以令人感到兴奋。所以,学习累了、心情不畅时,不妨到阳台上、小区里适当做些有规律的运动,这样可以感受到身体放松,心情愉悦。也可以尝试写一篇“情绪日记”,或画一幅“今日心情”,当你能够把情绪充分“表达”出来的时候,它对于你的影响就会减弱,你就能以更加自信乐观的姿态投入到复课的学习和生活中。
在与人交流时建立的情感链接,可以帮助我们有力量应对问题,获得内心的安宁,满足我们的归属以及爱的需要。主动与同学、亲朋好友沟通交流,慢慢地去体会融入到他们当中的感觉;有同学主动向你倾诉时,表达你的关心与帮助,帮助他应对问题;在家庭中承担责任,在父母需要时,主动询问,给予支持……要知道在人际的连接当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助人。有实验表明,帮助他人,会使我们舒缓压力,减少负面情绪,促进心理健康。
在学习中,我们可以与同学之间形成朋辈互助小组,在小组中找到归属感,在相互学习的同时,也获得彼此的帮助;在家庭中保持与父母定期聊天的习惯,彼此倾诉时,请对他们多一点点耐心、多一点点的宽容和理解,彼此之间的相互贴近,可以增强我们彼此的幸福感,也能丰富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
当面对复课时,发现自己的不良情绪已经影响到了正常的生活和学习,无法用自己内在的力量来自我调节的时候,要懂得寻求身边的资源、积极求助,应及时和父母、老师、同学沟通,获得他们的支持与帮助,将心中的不解与困惑表达出来,以便于积蓄在内心中的情绪得以释放。要知道,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很愿意倾听我们的需求、很愿意陪着我们一起面对并解决问题。
如以上的求助仍不能让你的心理得到缓解,要学会寻求专业的心理援助,主动向学校的心理教师求助,敞开心扉,寻求解决之道,避免负面情绪在内心中积累。
请记住以下的求助方式
厦门市24小时学生心理援助免费热线:
0592-5258185
我校阳光心坊邮箱咨询:
ssfhygxf@qq.com(枋湖校区)
sszhygxf@qq.com(镇海校区)
ssxaygxf@qq.com(翔安校区)
撰稿:张颉
编辑:罗心蓓
审核:陈紫燕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