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解读|虚拟定位软件开发者获刑?他都犯了哪些罪状?
发布于 2021-10-13 21:55
2021/10/13
事件陈述
2021 年 10 月 8 日,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披露了一起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的案件,犯罪人被判处有期徒刑 5 年 6 个月。该软件是一款名叫“大牛助手”的 APP,其通过虚拟定位技术,将虚假的位置传送至钉钉系统,以达到“打卡”的效果,主要供上班族和学生使用。该软件为收费软件,年费为 89 元,月费 25 元。截止案发,用户近10万余人/次,收取费用四五百万元。犯罪人于 2019 年 5 月 31 日被羁押,同年 7 月 4 日被逮捕。
法无禁止即自由。单纯的制作一款提供虚拟地位的软件并不构成犯罪。但一款软件若是通过非法手段侵入其他软件而修改、破坏软件数据内容,那么则构成犯罪。

图片来源:网络
事件分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六条之规定:【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违反国家规定,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功能进行删除、修改、增加、干扰,造成计算机信息系统不能正常运行,后果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违反国家规定,对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存储、处理或者传输的数据和应用程序进行删除、修改、增加的操作,后果严重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故意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性程序,影响计算机系统正常运行,后果严重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单位犯前三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可见,判断软件制作者是否构成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应当从该款软件是否未经允许非法侵入其他软件进行修改、破坏进行着手,亦符合以上规定。
不过“大牛助手” APP是否侵入钉钉软件,因为判决书尚未公开的原因暂时无法定论。倘若没有侵入钉钉软件而只是单纯的通过修改手机定位数据导致钉钉软件错误识别和读取的,并不构成犯罪。即便在广告宣传描述时声称:“能够轻松破解钉钉的定位打卡功能,用户可以通过它进行虚拟定位,随时随地都能打卡,有效解决考勤打卡问题,不再迟到缺勤”也并不构成非法经营罪,因为制作一般的软件并不需要获得国家主管部门批准并没有违反市场管理秩序。通常而言,该行为构成不正当竞争,属于民事责任。
但阿里技术人员对“大牛助手Android系统1.1.1”进行分析,发现该软件绕过了“钉钉”无限安全保镖模块,劫持了“钉钉”平行空间检测接口。当“钉钉”的平行空间检测接口需要获取设备信息时,大牛助手通过技术伪造虚假数据,直接向“钉钉”的平行空间检测接口传输虚假数据,造成伪造打卡记录,干扰“钉钉”系统的正常运行。此项符合了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的犯罪行为,于是阿里报案。
北京国樽律师事务所认为,根据司法实务中的观点,保护的主要法益不是计算机所有者或者使用者的权利,更重视的是保护整个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秩序。简单来说,法律不允许试图靠颠覆,破坏当下秩序来谋利的行为。且牟利额度符合法定“特别巨大”的规定,因此做出如上判决。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