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精华】让“双减政策”落地生花

发布于 2021-10-17 17:15


让“双减政策”落地生花

-给孩子更优秀的教育-

《双减》是指在义务教育阶段,为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而开展的工作,《双减》工作的出台可以说是恰逢其时,于学生、于家长、于老师都是大快人心的好事,是国家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有力保障。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能感受到学生来自各方面的学习压力,体会到现在孩子们的辛苦。学校、班级之间按成绩排名的措施,造成老师们重抓教绩的倾向;校外培训机构为了自身利益而高喊“不输在起跑线上”的歪曲宣传,造成家长“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教育焦虑;择校问题从高中阶段到幼儿园的低龄化发展,造成社会焦虑,这些都促使我们的教育逐渐偏离了它的正常和正确的发展轨迹,《双减》工作已经势在必行。

 针对校外培训机构的治理和家长盲目的择校问题,国家自有完善的治理方案。作为学校,要充分发挥主阵地作用,坚持应教尽教,着力提高教学质量、作业管理水平和课后服务水平,让学生在校内“吃饱”“吃好”,减少参加校外培训机构,缓解家长焦虑情绪,构建教育良好生态。

 我作为学校的一名学科教研组长,针对我校的教学现状,也进行了深思,现梳理建议如下:

 一、广泛读书,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和专业水平。

“打铁仍需自身硬”,教师只有不断充实自我,更新教育理念,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和专业水平,才能培养出新时代学生。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学生的学习不再局限于课本知识,我也经常遇到课堂上不能满足于学生奇思妙想的问题的尴尬,另外,数学老师普遍词汇量少,语言贫乏,表达能力弱,所以我们更需要多读一些文学书籍和专业书籍,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科知识水平。

 据我了解,我校老师乐于读书和坚持读书的为数不多,原因是每天忙于工作琐事,没有时间读书,或者没有养成阅读的习惯,不愿意读书。基于以上原因,我建议每学期以学科组为单位,坚持读书打卡,定期以读书分享的形式真正把读书落到实处。人都是有惰性的,学校需要制定措施去督促,确定了读书书目和分享时间,老师们就会把读书提上日程,并且坚持下来。

二、深度研究,加强教师对教材和学生的精准把握。

教师只有对教材精准把握,清楚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况,才能促使课堂高效,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据我了解的现状是:1.老师们都有现成的教学课件,备课时往往对其过分依赖,没有自己的深入思考,不能领会课件制作者的设计用意;2.没有深思考的集体教研,也只能是听别人说怎样讲,自己就“照葫芦画瓢”地怎样讲,不结合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整合课件,即使“照猫画虎”地讲下来,课堂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所以要想提高课堂效率,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就需要老师们静下心来,认真阅读教材中的每一幅图、每一句话、每一个符号,真正理解编者的意图;仔细研读教参,把握重难点,巧妙突破易错点。然后再集体教研,通过思维碰撞,大家集思广益,让每一个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这就要求学校要尽力减少教师不必要的应付活动,为老师每天有时间静心备课,专心教学做好保障。

三、精心设计,拓宽作业维度,建构和谐家庭。

科学合理有效的作业,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升能力、培养习惯。目前我校部分班级还存在作业量过大、质量不高、机械训练的现象,既占用了学生锻炼、休息的时间,又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就需要老师们集体教研、群策群力,提前一周对作业精心设计,不但少而精,而且以培养能力、养成习惯为目的。比如,语文可以布置让学生每天坚持阅读的习惯,让学生能够厚积薄发;数学可以让学生参与家庭的收入支出情况,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也可以多布置一些实践类作业,比如,坚持每天锻炼、包揽家中力所能及的一项家务、每周学做一个菜、培养一个兴趣等等,拓宽作业的维度,避免家庭“鸡飞狗跳”的辅导现状,构建幸福和谐的家庭氛围,有利于学生良好性格的形成。为了解决学生的作业问题,学校还可以利用每天上下学的时间,通过抽查、采访的形式促进落实。

四、做好服务,通过“延时”让家长省心,学生欢心。

学校实行延时服务后,最欢欣鼓舞的应该是家长。因为这一政策的出台,不但让家长从家庭作业辅导中解脱出来,还解决了家长上班接送孩子难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把孩子交给学校,减少了上辅导班的费用,家长省钱省心。但是老师要做好家校联系,学校有了延时服务,并不是让家长对孩子不管不问,而是拥有了更多的亲子陪伴时间,来发展孩子的个性。

课后延时服务时间,老师不仅可以指导学生完成作业,答疑扶困,还可以开展多彩的社团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满足个性化发展。而我校的延时服务现状:多数学生在完成学业巩固,少数学生参与社团学习。我认为一方面是家长的教育理念没有转变,限制了学生的兴趣发展。学校就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家校沟通,努力转变家长的教育理念;另一方面是教师的专业特长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学校仍需聘请社会专业人员或志愿者,让学生享受优质的服务资源,让领航的每一个善娃都能欢心学习、自信成长。

虽然“双减”政策在推进中我们仍会遇到诸多困难,实现“双减”目标仍需要时间的考验,但是有了国家的保驾护航,有了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合力,我们相信“双减”工作在不久的将来定会在教育的沃土上落地生花。

END

文字:王鸿玲

编辑:李开新

审核:校长室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