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最高境界是五运六气吗?
发布于 2021-10-17 20:10
早年在重庆跟师学医,听老师跟同辈聊天,说中医的好处就是讲究气化。但是,气怎么化,并没有听清楚。后来看医书,有“气不化水”“水不化气”的提法,以为气化就是讲水液和气的关系。人活一口气,气的推动力量能消化水液,排出汗和尿,并且将水液中的营养物资输送到五脏六腑及全身,供给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能量。而五脏六腑的功能正常,又能
哦!原来气化并不专讲水液和气的关系,还有气与其他物质的转换。但总觉得这一概念落不到实处,这好像是西医的讲法。直到读了方药中的《运气七篇讲解》,才悟出气化是讲气候物候和病候的关系,也就是五运六气的主要内容。
气化与病机的关系
气化正常,能化生万物,人难生病,气化失常,能灾害万物,人易生病。气化分类为六种:风、热、湿、火、燥、寒。正常时称为“六气”,失常时称为“六淫”。六淫加临于人体脏位,即病因加病位,组合为病机。所谓“以所临脏位,而命其病者也”。
气化与阴阳辨证的关系
《内经》的阴阳有两种。一种是一分为二的阴阳,含有对立统一的概念,称之为“人中之阴阳”,即客观事物的属性反映于人脑中的阴阳,属于哲学的认识论。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四分为八,阴阳具有无限可分性,以此来认识客观事物的相对变化。而气化的阴阳是以子甲相合六十年为定数;阴阳分为三阴三阳,到三就止,不再往下分,也是定数。有定数的阴阳称之为“天地之阴阳”。天地阴阳的气化现象,一方面可以参考子甲定数顺序进行推算,但最主要的还是对实际气象进行观察,从而辨别证候归属于何种气化失常,确定病机。所谓“天地阴阳者,不以数推,以象之谓也”。
气化与表里辨证的关系
六气有标本先后的变化。从病位而言,里为本,表为标。但从病因病机而言,病因病机为本,证候为标。治病必求于本为原则。病因病机在表则治表,病因病机在里则治里。不能够认为一律治里为治本。
气化与寒热辨证的关系
正月二月为厥阴温化,三月四月为少阴热化,五月六月为少阳火化,气温次第升高,七月八月为太阴湿化,九月十月为阳明燥化,十一月、十二月为太阳寒化,气温次第下降。故辨别六气阴阳的变化,实质上也就是辨寒热程度的变化。
气化与虚实辨证的关系
五运六气皆配属五行。初运属木,二运属火,三运属土,四运属金,终运属水。厥阴属木,少阴、少阳属火,阳明属金,太阳属水,厥阴属土。五运有太过不及,阴阳寒热之气有多少。太过气多属实,不及气少属虚。有一气之实就有另一气之虚。虚实变化皆以五行的生克制化来运算。当然最主要的还是以实际气候物候和病候的虚实为准。
总而言之,气化与八纲辨证密切关联。要明确的是,学习五运六气的核心宗旨就是讲究气化与八纲辨证的配合。
由上述可知,中医的核心理论是阴阳五行,来源于五运六气。因此我说五运六气学说是中医的最高境界,这一点也不过分。历代医家的各种流派,各种学说的成立,毫无例外地要遵循阴阳五行而立论。无论是火神派也好,滋阴派也好,补土派也好,汗吐下派也好,都逃不脱阴阳五行学说的理论指导。如果不谈阴阳五行,不讲究五运六气,而自己另外独创一套理论来指导治病,开口动手便错。到目前为止,不论是民间中医还是学院派中医,还是中西结合医生,都不可能否定这一点。
诚然,“易医同源”,阴阳五行发源于《易经》。但《易经》的阴阳五行是属于认识论的哲学范畴,属于“人中之阴阳”,它普适于各种学科。而五运六气即气化的阴阳五行学说,既有《易经》的“人中之阴阳”概念,又有“天地之阴阳”之自然法则。它与《易经》的根本区别在于,它是为中医辨证论治直接服务的,它是医学书,是天人合一的诊疗体系,这一体系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李孝德 “气化与寒热辨证的关系:正月二月为厥阴温化,三月四月为少阴热化,五月六月为少阳火化,气温次第升高,七月八月为太阴湿化,九月十月为阳明燥化,十一月十二月为太阳寒化,气温次第下降。故辨别六气阴阳的变化,实质上也就是辨别寒热程度的变化。”
冬至一阳生,应该是十二月一月厥阴温化,二月三月少阴热化,四月五月少阳火化,(阳极生阴)夏至一阴生。六月七月太阴湿化。八月九月阳明燥化,十月十一月太阳寒化。(阴极生阳)冬至。如此周而复始。
益民老人 冬至节是太阳在南回归线上的节令,是“天气”最冷的时候。大寒节距离冬至三十天多一点,是“地气”最冷的时候。所谓“天地之数,差三十度有奇”。主气属地气,所以一年的六气即六季从大寒起步。初之气厥阴风木,属正月二月,从大寒经历立春、雨水、惊蛰,至春分前四个节气;二之气少阴君火,属三月四月,从春分经历清明、谷雨、立夏,至小满前四个节气;三之气少阳相火,属五月六月,从小满经历芒种、夏至、小暑,至大暑前四个节气;四之气太阴湿土,属七月八月,从大暑经历立秋、处暑、白露,至秋分前四个节气;五之气阳明燥金,属九月十月,从秋分经历寒露、霜降、立冬,至小雪前四个节气;终之气太阳寒水,属十一月和十二月,从小雪经历大雪、冬至、小寒至大寒前四个节气。如此周而复始。
李孝德 不懂医易同源,不懂阴阳五行,不懂五运六气就不是中医!尽管各位中医的认识不同,如果否认这个框架谈中医,那就是和门外汉谈中医,那谈了也是对牛弹琴!
中医五运六气理论难学难精,历代医家多有作歌诀以示教者,但目前尚未见到以“千字文”文体编写五运六气理论的论著,不免有所遗憾。
中国传统蒙学经典有《三字经》《千字文》等。《三字经》流传最广的版本是由南宋王应麟编撰,后世学者不断增补修订而成的。清代医家陈修园仿《三字经》文体,编纂《医学三字经》,而与《药性赋》《濒湖脉学》《汤头歌诀》并称为中医启蒙教育的“四小经典”,被广为传颂。
《千字文》由南北朝时期梁朝周兴嗣所编写,全文1000字均取自王羲之的墨宝。元代日本医家惟宗时俊仿写《医家千字文》,阐述中医历史典故,于1936年被陈存仁收入《皇汉医学丛书》。
五运六气理论作为中医经典理论,文辞古奥,难学难精,历代医家多有作歌诀以示教者,如吴谦等编纂的《医宗金鉴》中就专列《运气要诀》。尽管五运六气相关的歌诀不少,目前却尚未见到以《千字文》文体编写五运六气相关内容的论著,不免有所遗憾。
因此,笔者不揣浅陋,仿《千字文》文体,以明代王肯堂《医学穷源集·运气总论》为蓝本,旁参《黄帝内经》原文及后世诸家之作,把五运六气理论涵盖的干支甲子、主运、客运、岁运、主气、客气、司天、在泉、胜复郁发、五行相属等基础知识汇编成四言歌诀,全文共1000字,虽非字字不同,却亦朗朗上口,易诵易记,文中参以简要的注释说明,希冀对五运六气学术的传承和普及有所助益。
在昔洪荒,历度未彰,
天以成化,人顺得昌。
沿至轩皇,风气渐扬,
疾患间作,以咨贤良。
岐伯大鸿,不惮辛烦,
缕述条陈,运气名章。
天元五运,微旨五常,
气交六元,至真要谙。
阴阳大论,六节藏象,
刺本虽遗,温舒补亡。
上言五运六气学术发展源流。在《黄帝内经》中,黄帝咨问岐伯、鬼臾区(号大鸿)等先贤,而作运气大论传世,即“天元纪大论”“五运行大论”“六微旨大论”“气交变大论”“五常政大论”“六元正纪大论”“至真要大论”七篇大论,由唐代王冰次注《素问》时补入。
宋代林亿等校正《素问》时,认为这七篇大论可能是古书《阴阳大论》的内容。而《素问》的“阴阳应象大论”“六节藏象论”内容也有涉及五运六气理论。
另有“刺法论”“本病论”两篇合称《素问遗篇》,在王冰次注《素问》时已佚失,至宋代医家刘温舒撰写《素问入式运气论奥》时方予补入。这些重要的篇章系统阐述了五运六气的基本内容。
天道有常,气化为纲。
干支甲子,构建其框,
知常达变,融通为上。
甲己化土,乙庚金刚,
丙辛水润,丁壬木扬,
戊癸炎火,岁分阴阳。
主运有五,
春木夏火,长夏土安,
秋金冬水,循道如环。
客运大小,随岁转换,
初同岁运,亦相生然,
五音建运,太少相伴。
以上阐述五运六气理论的核心是气化,以阴阳五行、干支甲子等为理论工具,构建基础框架,在学习理解时,要知其常,又要达其变,不可拘泥机械推演,最终达到融通运用的境界。
天干化五运,形成岁运、主运、客运等概念。岁运又称大运、中运,每年因年干不同而化为五行五类,又年干为阳干(甲、丙、戊、庚、壬)之年,岁运太过;年干为阴干(乙、丁、己、辛、癸)之年,岁运不及;主运则每年固定分为五个小运,顺一年五季按木、火、土、金、水五行相生顺序流转;客运每年也分为五小运,其初运与岁运相同,之后四运按五行相生、五音建运、太少相生的理论顺时循环。
若言六气,主客晓然。
主分六步,春生消寒,
廿四节气,时令各掌。
厥阴风木,春时主常;
少阴君火,初夏正暖;
少阳相火,盛夏炎燃;
太阴湿土,长夏为安;
阳明燥金,秋气横荡;
太阳寒水,冬日收藏。
若推客气,先明终三,
终同在泉,司天位三,
三阴三阳,依次循环。
子午少阴,君火司天,
燥金在泉;丑未太阴,
湿土司天,寒水在泉;
寅申少阳,相火司天,
风木在泉;卯酉阳明,
燥金司天,君火在泉;
辰戌太阳,寒水司天,
湿土在泉;巳亥厥阴,
风木司天,相火在泉。
岁半之前,司天统辖;
岁半之后,在泉主管;
上下交互,气交之方。
以上阐述六气中主气、客气、司天、在泉等概念及各自主时特点。地支化六气,每一气主4个节气,主气按厥阴风木、少阴君火、少阳相火、太阴湿土、阳明燥金、太阳寒水的五行相生顺序排列,年年固定不变;客气则根据每年年支不同而变化,每年客气三之气与司天之气同,终之气与在泉之气同,在此基础上,客气六阶段按厥阴、少阴、太阴、少阳、阳明、太阳三阴三阳的顺序排列。
司天之气、在泉之气亦具有厥阴少阳、少阴阳明、太阴太阳相对应的特点。司天之气居上,是轮值主司天气,主司上半年的气候变化,位置在三之气上;在泉之气则与司天之气对应而居下,统管下半年的气候变化,位置在终之气上;司天、在泉上下交互之中,岁运发挥着重要作用,故岁运又名中运。
气或有余,亦有不足;
气运迭移,阴阳消长;
未至而至,曰气太过;
至而不至,谓不及然。
复有平气,太过得制,
不及得助,和气
太过之岁,其气为专,
若施正化,便可为安。
不及之岁,其气杂然,
和则化政,为气之常。
上言五运三纪,即岁运的太过、不及和平气之年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特点。
六气之胜,所胜者伤,
藏气相应,复亦如伤。
胜复之作,动不当位,
后时而至,衰盛异常。
寒暑温凉,盛衰之用,
其在四维,差凡度卅。
胜气未尽,复而再胜;
复亦如是,止于相当。
胜常前三,复多后三;
或待气发,当时甚然。
复则可待,相时而安。
主客之气,虽胜无复,
时过则已,六步转换。
主逆客从,佐利和宜,
安其主客,适其温寒。
上言六气胜复的基本特点。六气胜复主要表现在客气的胜复上,胜复之气的发生有不确定性和波动性,大体胜气多发生在上半年(前三气),复气多发生在下半年(后三气),上半年有胜气出现,下半年就有复气出现,可以提早预防。
而主客加临的胜复则有胜无复,这是因为主气和客气之间虽有相胜,但由于它们都有自己的相应时位,时位一过,相胜状态就解除,所以有胜无复,具有“主胜逆,客胜从”的特点。
五郁之见,各有兆彰,
郁极乃发,待时而作。
木郁之发,叶阴草偃,
虎啸岩岫,松吟高山;
火郁之发,冰雪山川,
华发水凝,午泽焰阳;
土郁之发,蜉蝣生灭,
云横天山;金郁之发,
山泽焦枯,土
水郁之发,太虚深玄,
气犹麻散,微见黑黄。
风行数变,发无恒常;
火土金郁,发于时旺;
水郁随火,发因惮阳。
木郁达之,火郁发散;
土郁夺之,金泄宣降;
水郁当折,逐导渗畅。
上言木郁、火郁、土郁、金郁、水郁五郁之发的物候、气候特点,发气之时及对应治则治法。
运气相临,不期而然,
验之星脉,物气相参。
木曰岁星,火为荧惑,
土镇金白,水辰明暗。
三阴厥弦,少钩太沉,
少阳浮大,明短太长。
五藏五官,谷果实养,
五虫五畜,色味音彰。
木肝主目,麻李核藏,
毛虫遇鸡,苍酸角唱。
火心主舌,麦杏络缠,
羽虫见羊,赤苦徵响。
土脾主口,稷枣肉香,
倮虫和牛,黄甘宫弹。
金肺主鼻,稻桃壳含,
介虫与马,白辛音商。
水肾二阴,豆栗濡染,
鳞虫畜彘,黑咸羽扬。
上言先贤认为某运气的出现,要参考相应的五星、脉象、物候、气象特点等。如木、火、土、金、水依次对应岁星(木星)、荧惑星(火星)、镇星(土星)、太白星(金星)、辰星(水星)五星,运气盛则对应的五星偏明,运气衰则对应的五星偏暗。
脉象上三阴三阳也有对应,厥阴之至其脉弦,少阴之至其脉钩,太阴之至其脉沉,少阳之至其脉大而浮,阳明之至其脉短而涩,太阳之至其脉大而长。再从物候上说,不同的五行属性对应的五藏、官窍、五谷、五果、五实、五虫、五畜、五色、五味、五音等均各有差异。
又应五时,五化五政,
五气五用,五候令常。
木应春时,生荣发散,
气端曲直,温和风扬。
火应夏时,蕃茂明曜,
气高燔灼,炎暑热浪。
土应长夏,丰满静安,
气平高下,溽蒸湿泛。
金应秋时,坚敛劲苍,
气洁散落,清切燥伤。
水应冬时,凝坚流演,
气明沃衍,凝肃令寒。
以上则从气象上说明了不同运气状态下,对应五季、五化、五政、五气、五用、五候、五令等不同五行属性的气象物候特点。
五运六气,先圣遗产,
内经明珠,岐黄桂冠。
杏林学子,深入经藏,
潜心求索,验之临床。
传承精华,明其浩瀚,
守正创新,中医弘扬。
五运六气理论是《黄帝内经》中的精华内容,被称为“皇冠上的明珠”。歌诀记忆法是学习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方法,本文仅通过歌诀形式对五运六气理论的基础内容略作讲解,因篇幅所限,对五运六气标本中气、相关病证、治则治法、南北政等内容尚未阐释,学者若欲进一步学习,当认真研学《黄帝内经》等中医经典,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以便更好地把中医药继承好、发展好和利用好。
五运
五运,是木运、火运、土运、金运、水运的简称,具体指木、火、土、金、水五行之气在天地间的运行变化。五运有岁运、主运、客运的不同。
一、岁运
(一)概念
统主一年的五行之气。又名中运(五行之气处于天地气机升降之中)、大运(统主全年运候)。
(二)基本规律
根据十干统运(亦称“十干纪运”)确定。各年的岁运不同,以五行相生的次序轮转,每五年循环一周。具体的配属方法,如《素问·天元纪大论》所言:“甲已之岁,土运统之;乙庚之岁,金运统之;丙辛之岁,水运统之;丁壬之岁,木运统之;戊癸之岁,火运统之。”
(三)推算
先明确当年的干支甲子,再依据其年干确定岁运之气。
如甲子年,甲为土运,岁运主土。
岁运有太过、不及之分,甲子年为土运太过,称“太宫”;己酉年为土运不及,称“少宫”。
二、主运
(一)概念
主运指主持一年中的五季之运,它反映一年五时气候的正常变化,年年如此,固定不变,故称为主运。
(二)基本规律
每年的主运分为木运、火运、土运、金运、水运五种,以五行相生的次序,始于木而终于水。五运中每运主一时,即各主73日零5刻,计365日零25刻,与周天之数
合。
各主运的交运时间分别是
初运木运在大寒节当日
二运火运在春分节后13日
三运土运在芒种后10日
四运金运在处暑后7日
五运水运在立冬后4日。
(三)推算
主运分主五时,虽然常年不变,但主运五步却有太过不及的变化。在推算时,必须运用“五音建运”、“太少相生”和“五步推运”的方法。
1.五音建运
五音,即角、徵、宫、商、羽。为推算方便,分别将五音建于五运之中,并用五音代表五运,具体是角为木音,徵为火音,宫为土音,商为金音,羽为水音,然后根据五音的太少来推求主运五步的太过和不及。五音建运不仅适用于主运,而且也同样适用于客运。
五音建运表
2.太少相生
太,即太过、有余;少,即不及、不足。五运的十干分阴阳,凡阳干属太,阴干属少。五音建五运亦有太、少之分,其分属是:甲己土运主宫音,甲属阳土为太宫,己属阴土为少宫;乙庚金运主商音,乙属阴金为少商,庚属阳金为太商;丙辛水运主羽音,丙属阳水为太羽,辛属阴水为少羽;丁壬木运主角音,丁属阴木为少角,壬属阳木为太角;戊癸火运主徵音,戊属阳火为太徵,癸属阴火为少徵。太少相生,是指建于五运的五音太少,按照五行相生的顺序发生变化,以成运气阴阳变化之理。
五音建运太少相生表
3.五步推运
主运始于木角,终于水羽,年年不变,但主运的各运受岁运年干阴阳属性的影响而阴阳太少之别,因此要明确各年份各步主时之运的太少,还必须用五步推运之法来推求。
五步推运的方法,是根据当年年干的阴阳太少,并在“五音建运太少相生图”找出其主时之运,然后按逆时针方向,上推至角,以确定初运木角的太少,继而依太少相生确定二、三、四、终运的太少。如下表
主运五步推运太少相生表
年干 | 初运二运三运四运终运 |
甲 | 木—→太生少—→火—→少生太—→土—→太生少—→金—→少生太—→水 |
乙 | 木—→太生少—→火—→少生太—→土—→太生少—→金—→少生太—→水 |
丙 | 木—→太生少—→火—→少生太—→土—→太生少—→金—→少生太—→水 |
丁 | 木—→少生太—→火—→太生少—→土—→少生太—→金—→太生少—→水 |
戊 | 木—→少生太—→火—→太生少—→土—→少生太—→金—→太生少—→水 |
己 | 木—→少生太—→火—→太生少—→土—→少生太—→金—→太生少—→水 |
庚 | 木—→少生太—→火—→太生少—→土—→少生太—→金—→太生少—→水 |
辛 | 木—→少生太—→火—→太生少—→土—→少生太—→金—→太生少—→水 |
壬 | 木—→太生少—→火—→少生太—→土—→少生少—→金—→少生太—→水 |
癸 | 木—→太生少—→火—→少生太—→土—→少生少—→金—→少生太—→水 |
注:有□的为太,没有□的为少。 从上表可见,主运的太过不及是五年一循环,十年一周期。各年主运的太过不及,与该年岁运的太过不及是一致的。如戊年岁运为火运太过,则该年主运之二运火运也是太过。再如辛年岁运为水运不及,则该年主运之终运水运亦为不及。由此可知,推算主运的简便方法是:看该年的岁运是什么运,是太过还是不及,则该年的主运与岁运是一致的,再用太少相生前后一推便知。如甲年岁运为土运太过,则该年的主运三运土运也是太过,前推二运火运为不及,初运木运为太过,后推四运金运为不及,终运水运为太过。
三、客运
(一)概念
一年五季中气候的异常变化规律。客运与主运相对而言,亦是主时之运,但因其十年之内年年不同,如客之来去,故名客运。
(二)基本规律
与主运共同主持着每年五步的每一步。每年的客运也分为木运、火运、土运、金运、水运五种。客运与主运的相同点是:五运分主五时,每运各主七十三日零五刻;均按五行相生之序,太少相生,五步推运。二者的不同点在于客运随着岁运而变,年年不同,而主运则始于春角,终于冬羽,年年不变。
(三)推算方法
第一步是先立年干,确定岁运的阴阳太少;
第二步是以当年的岁运为初运,依五行太少相生的顺序,分作五步,行于五运之上,逐年变迁,十年一周 期。
举例:甲年岁运为阳土太宫,当年客运的初运亦为太宫,五行太少相生,其二运为少商,三运为太羽,四运为少角,终运为太徵。余可依此类推。见下图。
岁运 | 初运 | 二运 | 三运 | 四运 | 终运 |
甲年 | 土(太宫) | 金(少商) | 水(太羽) | 木(少角) | 火(太徵) |
己年 | 土(少宫) | 金(太商) | 水(少羽) | 木(太角) | 火(少徵) |
六气
六气,指风、热(暑)、火、湿、燥、寒等六种气候变化。六气分为主气、客气、客主加临三种,主气测常,客气测变,客主加临则是一种常变结合的综合分析方法。
一、主气
(一)概念
主气,即主时之气,主治一年四季的正常气候变化。主气包括风木、君火、相火、湿土、燥金、寒水六种,因其年年如此,恒居不变,静而守位,所以又称为地气。
(二)基本规律
1.主气分主一年的二十四个节气,即将一年二十四个节气分属于六步之中,每步主四个节气,计60天87刻半,始于厥阴风木,按五行相生次序,终于太阳寒水,年年不变。
2.一年四季始于春,从大寒至春分,为初之气,属厥阴风木所主;从春分至小满,为二之气,属少阴君火所主;从小满至大暑,为三之气,因君火相火同气相随,故属少阳相火所主;从大暑至秋分,为四之气,属太阴湿土所主;从秋分至小雪,为五之气,属阳明燥金所主;从小雪至大寒,为六之气,属太阳寒水所主。(见下图)
(三)相互关系
六气之间具有承制关系,维持自然气候的正常变化。
“相火之下,水气承之;水位之下,土气承之;土位之下,风气承之;风位之下,金气承之;金位之下,火气承之;君位之下,阴精承之。”
《素问·六微旨大论》
二、客气
(一)概念:
在天的三阴三阳之气,因其客居不定,与主气之固定不变有别,所以称为“客气”。客气和主气一样,也分为风木、相火、君火、湿土、燥金、寒水六种。
(二)运行规律
客气运行六步的次序是先三阴,后三阳,具体次序是:一厥阴风木,二少阴君火,三太阴湿土,四少阳相火,五阳明燥金,六太阳寒水。
“上下有位,左右有纪。故少阳之右,阳明治之;阳明之右,太阳治之;太阳之右,厥阴治之;厥阴之右,少阴治之;少阴之右,太阴治之;太阴之右,少阳治之。”
《素问·六微旨大论》
(三)推算
客气随着每年年支的变化而变化,包括司天之气、在泉之气、左右四间气六步。三阴三阳六步之气,按照一定次序,分布于上下左右,互为司天,互为在泉,互为间气,以六年为一周期,演变不息。要推算客气,首先必须确定司天、在泉及左右四间气。
1.司天之气
(1)概念
司天,即轮值主司天气之意。司天之气主司上半年的气候变化,位于正南主气的三之气上,也称“岁气”。
(2)规律
司天之气的轮值是以纪年的地支来推演的。凡子午之岁,为少阴君火司天;丑未之岁,则为太阴湿土司天;寅申之岁,为少阳相火司天;卯酉之岁,为阳明燥金司天;辰戌之岁,为太阳寒水司天;巳亥之岁,为厥阴风木司天。
4.客气胜复变化
胜,指胜气,偏胜之气。复指报复之气。客气的胜复变化指客气有所胜则有所复。
有一分胜气,便有一分复气,复气的多少及轻重由胜气的轻重来决定。即司天的上半年若有超常的胜气发生,则下半年可发生相反的复气以克制之,如上半年热气偏胜,下半年即有寒气克制。有胜有复为常,有胜无复则亢而为害。
5.客气的不迁正、不退位
“不迁正”,是应值的司天之气不及,不能按时主值;
“不退位”,则为已应值的司天之气太过,应退去而留而不去。
如太阴湿土司天之年,湿气太过不去,至使第二年仍出现湿气太过的气候特征,便是太阴湿土不退位。
在上述不迁正、不退位的情况下,左右间气也当升不升,应降不降,从而会导致整个客气规律失序,变乱丛生。
三、客主加临
(一)概念
将每年轮值的客气六步,分别加于固定不变的主气六步之上。由于主气只能概括一年气候的常规变化,而气候的具体变化则取决于客气,因此只有将客主二气结合起来分析,才能把握当年气候的实际变化情况。
(二)规律
将司天的客气加于主气的三之气上,在泉之气加于主气的终之气上,其余的四气则分别以次加临。加临之后,主气六步不动,客气六步则每年按三阴、三阳次序,依次转移,6年一转,运动不息。(见下图)常,有胜无复则亢而为害。
5.客气的不迁正、不退位
“不迁正”,是应值的司天之气不及,不能按时主值;
“不退位”,则为已应值的司天之气太过,应退去而留而不去。
如太阴湿土司天之年,湿气太过不去,至使第二年仍出现湿气太过的气候特征,便是太阴湿土不退位。
在上述不迁正、不退位的情况下,左右间气也当升不升,应降不降,从而会导致整个客气规律失序,变乱丛生。
三、客主加临
(一)概念
将每年轮值的客气六步,分别加于固定不变的主气六步之上。由于主气只能概括一年气候的常规变化,而气候的具体变化则取决于客气,因此只有将客主二气结合起来分析,才能把握当年气候的实际变化情况。
(二)规律
将司天的客气加于主气的三之气上,在泉之气加于主气的终之气上,其余的四气则分别以次加临。加临之后,主气六步不动,客气六步则每年按三阴、三阳次序,依次转移,6年一转,运动不息。(见下图)
上图所示是卯酉年阳明燥金司天的客主加临情况,只要将图中客气圈逐年向左转动一格,便可获得各该年的客主加临图。
(三)意义
一是主客之气的得失。凡主客之气相生或主客同气,为相得;主客之气相克,为相失或不相得。相得则气候正常,不易生病;相失则气候反常,易于生病。正如《素问·五运行大论说》:“气相得则和,不相得则病。”
二是主客之气的顺逆。凡客气胜(克)主气,或客气君火加临于主气相火,为顺;凡主气胜(克)客气,或客气相火加临于主气君火,为逆。正如《素问·至真要大论》说:“主胜逆,客胜从。”《素问·六微旨大论》亦说:“君位臣则顺,臣位君则逆。”顺则气候平和,人体少病;逆则气候反常,人体多病。解读六气
六气是什么?六气是指风、寒、暑、湿、燥、火这六种各有不同特征的自然气候现象,简称为“六气”。
六气是大地上的风云变幻,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气候现象,六气虽然有各自的表现特征,形成各自独立的性质功能,但从本质上分析,六气共同由阴气阳气相互运动变化而制造出来,阴气阳气在相互消长的量变过程中,由量变引起质变,在不同的质变范畴内,形成六个各个特色的波段,这些波段分别以风、寒、暑、湿、燥、火为特征,在地球的近地大气层上显示出来。
六气有这样的特点,它主要确定在以一年时间为基础,对全年进行分段统管的六气变化,而出现在每月支、每日支、每时支周期上的变化,则不称为六气。六气的具体统治方式,是在每一年当中,将四季划分为平均的六个时段,风、寒、暑、湿、燥、火各占有其中的一个时段,每个时段的时间为两个月。古代人将统治这六个时段之气,按照排列顺序分别称之为初之气、二之气、三之气、四之气、五之气、终之气,初之气统管正月和二月,二之气统管三月和四月,三之气统管五月和六月,四之气统管七月和八月,五之气统管九月和十月,终之气统管十一月和十二月。
虽说阴气阳气的相互运动变化在制造出六气,但又是谁在制造这阴阳运动变化呢?追根寻底,是天上的五运在幕后策划,天上五运之气被地球吸收后,再经过转化,于是生成了六气,人们应该注意到这样的天地对应关系,在一年之中,五运之气制造出初运、二运、三运、四运、五运,按顺序统辖每一年中的相关时空,受到五运的影响,地上产生出初之气、二之气、三之气、四之气、五之气、终之气,与其遥呼相应,在天运和地气之间,金运和燥气有相同性质,木运和风气有相同性质,水运和寒气有相同性质,火运和火气有相同性质,土运和湿气有相同性质,暑气的本质为火,因此它也和火气一样,同火运相对应。
如果再从深一层次分析六气的形成原因,发现地球在制造六气过程中的阴气阳气相互量变过程,同两个方面的因素有关,一是同天上的五运变化有关,二是同地球在地支轨道上的运行有关,天上统运五气的影响再加上大地的自行运动,共同制造出了六气。
五运有两种运行模式,一种是主运,一种是客运,两者有各自独立的不同运行程序,由此制造的六气也必然有两个体系,一个是由主运制造的六气体系,为主运六气,简称为“主气”,一个是由客运制造的六气体系,为客运六气,简称为“客气”,主气和客气虽然都显示风、寒、暑、湿、燥、火,但它们的运行程序则各不相同。
从对五运的解读中知道,天上的太阳在轨道上运行过程中制造出五运,轮流在统辖不同阶段的时空,形成了五运,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员,天上五运之气的变化,必然会对地球发生相应的影响,这是不可避免地必然要发生的事,在地支轨道上运行的地球,不断地接受到五运之气变化的影响后,必然会作出相应的变化,按照道理,天上五运的性质必然会原样地在地球上复制出来,在地上形成相对应的五气,但人们感到疑惑的是,为什么在吸收了天上的金、木、水、火、土五运之气后,却又不能在地球上原样复制,而在此基础上相应地扩展为风、寒、暑、湿、燥、火六气呢?
长期以来,不少人前赴后继地试图破解这些在典藉上完全没有解释的疑问,但始终都没有找出其原因所在,以至被遭到以科学的名义向六气提出质疑时,竟然无人能够摆出其中的科学道理理直气壮地回应,疑点的存在,也导致六气被一些人指责为毫无科学根据的臆想。
完全可以肯定,地球在吸收了天上五运之气后,经过转化,再创造性地制造出六气,这必然有它的原因所在,而找出这个原因,才是破解六气之迷的关键,破解这个原因,正是本文要探索的重点。
1、解读主气
主气由主运统运时制造的五运变化,经过大地吸收后,再转化为主运六气,简称为“主气”。
主运统运时所制造的五运变化,有一个固定不变的特点,它永远都是按照初运为木运,二运为火运,三运为土运,四运为金运,五运为水运的运行程序,绝对不会因年分的更改而发生变化,每一年都是如此运行,成为一个固定化的运行模式。
地球在吸收了主运统运的五气固定程序模式后,经过转化,也相应地制造出一套固定不变的主运六气运行程序模式,对应地制造出初之气为风气,二之气为火气,三之气为暑气,四之气为湿气,五之气为燥气,六之气为寒气的程序,主气不受年分的变化影响而发生变化,年年都是如此固定地运行。
如果将主运统运制造的五运程序,和主运六气的运行程序相比较,就会发现,两者的五行性质基本上有相同的对应,初运的木运对应了初之气的风气,二运的火运对应了二之气和三之气的火气与暑气,三运的土运对应了四之气的湿气,四运的金运对应了五之气的燥气,五运的水运对应了终之气的寒气,具体的不同之处是六气中多出了一个暑气。
人们或者带有这样的疑问,地球在轨道上运行时,受到太阳的影响,不是已经制造出了有规律性的地支周期现象了么?那些地支不是已经全部都有五行性质的么?寅卯性质为木,巳午性质为火,申酉性质为金,亥子性质为水,辰戍丑未性质为土,它们形成的明显性四季现象,已是人人皆知的事,为什么太阳的影响又会制造出另外的一套六气变化周期现象?有这个可能吗?这有科学根据吗?
受到太阳的影响而同时制造出地支四季现象和主运六气现象,单从表面现象上看,似乎是不可能的事,但从内在性质上作具体分析,这又显得并不矛盾,因为制造地支现象的主体和制造六气现象的主体,分别是太阳中的不同层次的能量物质,不同层次的能量物质,以相互不同的性质,制造出不同的事物现象,这就是以一个太阳的影响力,能够同时制造出地支现象和六气现象的根本原因。
制造地支现象的主体,是太阳中的光和热,特别是太阳制造的热量,为体现地支现象变化规律的主宰,热量在地支周期中的体现,为一种显性表达,光能够被人们直接观察,热能够被明显地感地觉得到,这种亲身感受,在人们的体验中形成了春夏秋冬的四季现象,这种现象成为了人们认识地支周期的基本概念。
制造六气现象的主体则是五运,五运之气是太阳中有别于光和热以外的信息能量波,信息能量波最突出的形态是频率,频率是一种隐性表达,它与光和热的波频不一样,为处于光波和红外线波以下的低频波段,它们不能被人们直接感受到,虽然人们对这些频率没有特别的感觉体验,但它却实实在在地发挥着作用,正是由于信息能量波的频率不能直接被感觉和认识,因此五运之气的本质长期以来不能被人们正确地理解,人们只在《黄帝内经》对风、寒、暑、湿、燥、火的解释中,发现它作用力的存在。
热量和信息能量波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热量具有滞留性质,它可以在物质上停留一段时间,而信息能量波则没有这种性能,热量能滞留,由它的物理性质所决定,在以地支为规律的季节转换过程中,这种滞留性制造出了季节转换过渡期,四个季节的转换,相应地制造出四个过渡期。
应该注意到,一年中十二地支的变化,分别为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子、丑,寅卯为春季木气,当它转化为巳午夏季火气时,中间有一个土气辰在中间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同样,夏季火气转化为秋季金气时,也有一个土气未在中间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当秋季金气转化为冬季水气时,也有一个土气戍在中间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当冬季水气转化为春季木气时,一样有一个土气丑在中间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由于信息能量波没有滞留性,来就到,去就走,由接收信息能量波而制造出来的六气之间,根本就不存在有什么过渡期,在风气统治两个月后,立刻转换给火气,火气统治完后,立刻转换给暑气,暑气统治完后,立刻转换给湿气,湿气统治完后,立刻转换给燥气,燥气统治完后,又立刻转换给寒气,在寒气统治完后,马上转换给风气,进入下一轮的循环,没有滞留性的阻碍,使得六气转换变得干脆利落,毫不拖泥带水。
受太阳中的光、热、和信息能量波的不同影响,使到地球在自己的轨道上运行时,在制造了一套十二地支的周期现象后,同时又还能够制造出另外一套主运六气周期现象。
由光和热制造的地支变化有这样明显的特点,它体现为春季温暖,夏季炎热,秋季凉爽,冬季寒冷,而且春夏的特征为潮湿,秋冬的特征为干燥,地支的这些气候变化对人体产生强烈的感觉,又是控制大自然生物生长的决定因素,尤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特别明显,令到植物形成一种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有序生长规律。
由信息能量波制造的六气则没有明显的标示性特征,原因是信息能量波的强度远远不如光和热的强度,因此,由信息能量制造的主运六气,其性质特征大大弱于四季的性质特征,于是主气的性质完全被强大的地支四季气候所淹盖,成为一种隐性的存在,隐藏在明显体现的四季气候之中,让人们不容易发现。
既然六气隐藏于四季气象变化之中,那么就必然会在四季气候变化的大背景复盖下,有自己独特的体现,形成独特的风格,虽然六气的这种体现不明显,但还是被我们的祖先发现了,不但发现了,而且还了解清楚了它对自然环境气候和对人体生命的影响状态。
在人们的心中,还隐藏着这样的一个疑问,如果说是主运统运制造的五运之气,经过地球吸收之后,再相应地制造出主运六气来,按理应该制造出一对一对应才是,但不明白为什么那个火运偏偏在对应了一个火气后,又能再对应一个暑气,在主运统运中,初运木、二运火、三运土、四运金、五运水,各自统治的时间基本相同,都为七十三天多一点,这说明五运之间的作用力基本相等,为什么经过地球吸收转化后,单单火运的作用力得到暴增,突然间就有能力制造出一个火气和一个暑气?而在同等的条件下,那木、金、土、水四运就只有安分守己的本份?
这种种的现象显然很不正常,也极不合理,但偏偏事实就是不合常理地如此摆在面前,简直是不容置疑,由此可以断定,既然事实如此,就肯定有它形成这样的原因所在,问题是要知道这其中的原理是什么。
如果单单盯住五运的作用力,想要解开这个谜的话,是不可能的,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从地球身上找线索,必须明白到,主运六气是由地球吸收了五运之气之后再经转化制造出来的,由于五运的影响力相等,因此,地球在吸收了木运之气后,必然只能相应地制造出一个风气,吸收了火运之气后,只能相应地制造出一个火气,吸收了土运之气后,只能相应地制造出一个湿气,吸收了金运之气后,只能相应地制造出一个燥气,吸收了水运之气后,只能相应地制造出一个寒气,通过这样的对应转化就会发现,暑气应该与五运无关,一个火运根本不可能在转化出一个火气之后,还能再转化出一个暑气来,这是毫无道理的,五运之间作用力为均势的事实作证,证明了暑气根本不是地球吸收了五运之气后制造的加工产品。
因为主运六气全部都是在地球上制造出来,如果暑气不是从吸收五运之气后转化制造的话,那么其来源只有一个,它必定是由地球自行制造出来的产物。
断定暑气是由地球自行制造,有没有科学根据呢?它的原理和过程又是怎样的呢?只要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令人信服,否则的话,只是猜测而已。
断定暑气由地球自行制造,完全有充分的科学依据,主运统运之气的本质是以太阳为主的信息能量波,请不要忘记,地球本身也一个信息能量波的波源,也时时刻刻不断地在制造和发射着信息能量波,基于这一点,可以想象到,当地球吸收了太阳系的信息能量波后,必然要将它和本身的信息能量波相融合,通过这样的融合,在大地上重新制造出一条组合性的信息能量波,在这条天地组合波的量变过程中,体现为多出了一段火气,而这段被延长了火气,便成为了暑气。
人们或者会质疑,暑气的本质也为火气,为什么地球本身制造的信息能量波必然体现为火气呢?为什么不能是风气?不是是湿气?不能是寒气?也不能是燥气?
要解释清楚这个疑问,还需要从地球本身的结构状态中去认识。
现代的科学知识已经告诉人们,地球是一个球体,它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外表部分为坚硬的地壳层,中间部分为炽热的地幔层,地幔由高温的溶岩组成,具有流动性,中心部分为地核,地核为超高密度的高温物质。地球的结构组成状态表明,除了地壳这一部分以外,占绝大部分的内部物质都是处于高温状态,地球内部这种高温状态给出了一个启示,由高温物质所制造出来的信息能量波,必然携带着那些高温状态的相关信息,这种携带着高温信息的能量波作用于物质后,必然会传递出这种高温状态的信息,这就是地球的信息能量波必然体现为炎热的火气,而不能是风、寒、湿、燥气的根本原因。
人们可能还会存有疑问,地球上火气应该每时每刻都在被制造着,为什么在长达一年的时间内,只在五月和六月份才被显现出来?而在大部分的时间内,则又不见踪影呢?这不是显得非常奇怪吗?
其实这种奇怪现象是有着它内在原因的,大家都知道,地球只是太阳系中一个质量很小的成员,而太阳的质量则占整个太阳系总质量的百分之九十八,以地球质量所制造出来的信息能量波的波幅,肯定比由太阳质量所制造的信息能量波的波幅要小得多,由地球制造的火气,其波幅与主气的波幅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由于主运制造的主气幅度,远远大于地球制造的火气幅度,于是地球本身的火气波幅就被外来强大的主气波幅全面地掩盖着,不能被显露出来,显露的只有主气中的风、寒、湿、燥、火的性质。
既然地球制造的火气波幅被主气的波幅全面掩盖,为什么在主气中的火气主时以后,地球本身弱小的火气会跟着被显露出来呢?这个看起来不可思议的事情,说白了,也没有什么奇怪之处,原因是物理学中的共振现象在起作用。地球本身火气的波幅虽然远比主气的波幅小,但当主气中火气主时的时候,因地球本身火气的频率与其相同,于是形成频率共振,在性质相同的频率共振下,地球火气被激发起来,在震荡中波幅得到放大,频率共振现象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是让地球本身的火气记载下了主气中火气的幅度和时间,让地球火气有了一个需要达到的复制标准。
受共振的激发,地球火气由本身的低幅度水平,以震荡状态逐步达到主气同等高波幅水平的过程中,需要一定的时间,这是一个渐进过程,当主气中火气还在主时的时候,地球的火气正处于共振的逐渐放大之中,远远未能达到主气的波幅水平,因此被主气的火气掩盖着,不能被体现出来,但当主气的火气管治结束后,地球本身火气经过阶段性的震荡,而达到主气的幅度状态水平,于是其性质被显示出来,成为了六气中的暑气。
当明白了暑气的成因后,就会明白这样一个过程,与主气相比较,暑气幅度显然很小,在主气中火气主时后,暑气被激发,此时其性质尚被火气所掩盖,当主气中的火气管辖结束后,暑气的震荡才达到主气波段的幅度水平,成为主时之气,当主气中湿气来到后,暑气开始迅速衰减,性质被湿气掩盖,在主气中的燥气、寒气、风气主时的时候,暑气已经回复到原先本来的基本状态,性质被主气所掩盖,这一切,成为了暑气于全年之中,只在五、六月才被显示出来的原因。
可以用这样的比喻来解释主运统运与主运六气的关系,风、寒、湿、燥、火是地球以太阳系中五运之气为原料进行加工的产物,而暑则是地球以本身能量自主创造的品牌,地球将自创的品牌塞进到来料加工的产品行列之中,制造出主运六气现象。
古代人为了区分来料加工的火气和自创品牌的火气,将由火运转化成的火气称之为君火,将地球自造的火气称之为相火,君火的称呼,体现了它属于五运主体的渊源,而相火的称呼,则体现了它的非主流来源。
君火和相火的本质同为火气,为了方便区分两者的性质形态,古代人将君火称为火气,而将相火称为暑气,以暑热的性质来代表火气,以示区别。
人们将具有致病性质的六气称为“六淫”,长期以来,“六淫”成为了中医的基本性致病因素,应该说,风、寒、湿、燥、火成为基本病因,为当之无愧,而暑则有被抬举之嫌疑,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原因是,风、寒、湿、燥、火都是具有独立个性化的病因,它们不能再被分解,但暑则不是,暑代表的是火,既然病因中已经有了火,再加上一个暑,就显得有点画蛇添足的味道,另外,中医病理中的暑,不是一种独立个性化的病因,而是一种组合性的病,它由火气和湿气共同组成,既然暑能够被分解为两种独立个性化病因,也就没有必要再以组合体出现,成为基本性的病因,如果两种基本病因的组合也能够成为另一种基本病因的话,那将会出现很多,所以,将“六淫”压缩为风、寒、湿、燥、火,以“五淫”为基本病因就已经足够。考虑到长期以来,人们已经习惯了“六淫”病因的称呼,在这里,并不要求人们从此更改称呼,而是想将暑的原理解释清楚,让人们明白它被抬举了的原因。
2、解读客气
本文的重点,在于解释清楚客气的制造来源,解释相火为什么在客气运行过程中会出现在湿气后面的原因。
人们从称呼上可以作出这样的识别,主气由地球吸收主运五行之气后制造出来,按道理,客气则由地球吸收了客运五行之气后再制造出来,这个推理基本上没有什么悬念。
客气即是客运六气,它是地球吸收了客运中的五行之气后,经过转化,再加上地球本身固有的火气而制造出来,由于客运六气主要是由地球吸收客运五行之气后制成,故简称为客气。
和主气一样,客气也是一种隐性存在,在以地支为主体的四季强大气候变化的大背景掩盖下,客气悄悄地按照自己的规律进行演绎,并通过特殊的六气运行规律现象将自己的变化显示出来。
客运六气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它有复杂多变的运行变化,不象主气那样,只有一个固定不变的运行模式,而是有着六套既有相同点,又有差异点的运行程式,为什么客气有这么多套运行程式呢?算起来,它和客运有着多个方面的制造来源有直接关系。
在《解读客运》中已经探索过,在由二十八星宿围成的空间中,从甲、丙、戊、庚、壬五个时空位置上,射入各具五行性质的信息能量波,分别以土、水、火、金、木五运的状态,掠过太阳运行轨道,再射向对面的己、辛、癸、乙、丁方向,太阳系在轨道上运行的周期为十年,当它运行到不同的时空中,会感受到不同状态信息能量波的影响,于是相应地制造出了五套客运程序。
地球同样要在二十八宿围成的大空间中运行,但它完成一个循环周期所需的时间为十二年,由于客运的五运之气在时空中具有对称性的存在,因此在这十二年的运行中,地球将分别两次受到客运中金运、木运、水运、火运、土运的影响,并由此制造出“双六”运动周期。
应该注意到这样的时空差,客运中的金运、木运、水运、火运、土运,在时空中的复盖跨度面为36度,而地球每年走过的时空跨度为30度,要经过六年后,才能和客运的跨度同步,于是在十二年的运行中,地球与客运形成了两个合拍周期。天地之间的这个时空差在说明,地球每年都不能完整地走过客运所复盖的一个时空跨度,在与客运管辖区域不同步的运行中,地球每一年吸收客运的五行之气都是不完整的,这种由时间差和空间差所造成的不同步,在转化为地上六气时,就制造出客运六气每年的运行程序产生了变化,于是在两个同步合拍周期中,共制造出六套不同起止排列次序的客气运行程序模式,而这六套客气运行程序,被我们的祖先们完整地记录下来,传给了后代。这六套客气运行程序分别为:
当地球运行到子年时空区域时,在吸收了该区域中客运之气后,制造出这样的一条客运运行程序:初之气为太阳寒水,二之气为厥阴风木,三之气为少阴君火,四之气为太阴湿土,五之气少阳相火,终之气为阴明燥金;
当地球运行到丑年的时空区域时,在吸收了该区域中客运之气后,制造出这样的一条客气运行程序:初之气为厥阴风木,二之气为少阴君火,三之气为太阴湿土,四之气为少阳相火,五之气为阴明燥金,终之气为太阳寒水;
当地球运行到寅年时空区域时,在吸收了该区域中客运之气后,制造出这样的一条客气运行程序:初之气为少阴君火,二之气为太阴湿土,三之气为少阳相火,四之气为阴明燥金,五之气为太阳寒水,终之气为厥阴风木;
当地球运行到卯年时空区域时,在吸收了该区域中客运之气后,制造出这样的一条客气运行程序:初之气为太阴湿土,二之气为少阳相火,三之气为阴明燥金,四之气为太阳寒水,五之气为厥阴风木,终之气为少阴君火;
当地球运行到辰年时空区域时,在吸收了该区域中客运之气后,制造出这样的一条客气运行程序:初之气为少阳相火,二之气为阴明燥金,三之气为太阳寒水,四之气为厥阴风木,五之气为少阴君火,终之气为太阴湿土;
当地球运行到巳年时空区域时,在吸收了该区域中客运之气后,制造出这样的一条客气运行程序:初之气为阴明燥金,二之气为太阳寒水,三之气为厥阴风木,四之气为少阴君火,五之气为太阴湿土,终之气为少阳相火。
由于地球在运行到午年时空区域时,吸收的客运之气和在子年时空区域吸收的客运之气相同,故此,子年和午年有相同的客气运行程序;
地球运行到未年时空区域时,吸收的客运之气和在丑年时空区域中吸收的客运之气相同,故丑年和未年有相同的客气运行程序;
地球运行到申年时空区域时,吸收的客运之气和在寅年时空区域中吸收的客运之气相同,故申年和寅年有相同的的客气运行程序;
地球运行到酉年时空区域时,吸收的客运之气和在卯年时空区域中吸收的客运之气相同,故酉年和卯年有相同的客气运行程序;
地球运行到戍年时空区域时,吸收的客运之气和在辰年时空区域中吸收的客运之气相同,故戍年和辰年有相同的客气运行程序:
地球运行到亥年时空区域时,吸收的客运之气和在已年时空区域中吸收的客运之气相同,故亥年和已年有相同的客气运行程序。
客气的六套运行程序是自然而然地形成的,没有半点的人为因素,只同客运有直接的关系。
如果将客气的运行过程和主气的运行过程相比较,就会发现两者之间出现了一个突出的不同变化,在主气运行过程中,君火之下接着为相火,相火之下接着为湿土,但在客气运行过程中,君火之下接着的是湿土,湿土之下才是相火,也是说,在客气的运行程序中,原来在主气运行程序中的相火与湿土的排列位置发生对调。
客气中相火的这个重大变化,在《黄帝内经》中已经有明确的记载:“故少阳之右,阳明治之;阳明之右,太阳治之;太阳之右,厥阴治之;厥阴之右,少阴治之;少阴之右,太阴治之;太阴之右,少阳治之;”这个记载等于在说出了辰戍年的客运六气运行过程,从这个运行过程中,它明显地指出了少阳相火的位置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已经落后到了太阴湿土之后才出现。
虽然客气中相火的位置发生变化已经被确定,但看到这里,人们可能还是忍不住地要问,这相火虽为地球本身之气,为什么在客气程序中偏要让它发生这样新的变化呢?
这种变化的原因虽然复杂,但也有其道理所在,完全可以用现有的知识来解释清楚。我们已经知道,由地球制造的相火基本状态,其波幅远远比主气中火气的幅度要小,前面《再说统运》中也已经探索过,客运的强度又远远要大于主运的强度,这是说,由客运转化而成的客气,其波幅也远远要大于由主运转化而成的主气幅度,客气与相火基础波幅的差距,远远要比主气与相火基础波幅的差距更加开阔。
在客气的运行过程中,当客气中的君火主时的时候,相火因频率与其相同而受到激发,激发产生共振,共振将相火的幅度从基本状态开始逐渐放大,并以君火的波幅和时间为标准进行复制。相火在共振中的波幅增加是一个渐进过程,在君火统辖期间,相火正在处于共振期,也是相火被放大的初期,此时相火的波幅被掩盖在君火强大的波幅里面,由于客气的波幅太过大,当君火统辖完毕,轮到湿气主时的时候,相火还处于震荡放大的上升过程之中,只有当湿气统管完毕后,相火的震荡上升幅度才达到客气波幅的状态水平,成为主时之气而被显示出来,这就是相火为什么需要在客气中的湿气运行过后,才能够正式登场显示,成为主时的统管势力的根本原因。
客气的波幅差距,是直接造成相火波段相位漂移的根本原因,由波幅差距而产生的时间差距,令到相火要漂移到湿气之后才被显露出来,由此可见,相火的波段相位漂移现象,纯粹出自天然,没有半点人为的造作,也没有半点神秘感。
当明白原因后,就可以全面了解相火在客气程序中的运行变化过程了,当客气中君火主时后,相火虽被激发,但波幅还很小,性质被强大的君火掩盖,当湿气主时后,相火还在上升之中,此时相火的性质又被强大的湿气掩盖着,当湿气主时完毕后,相火的震荡幅度才达到了客气的状态水平,此时其性质才被显示出来,成为了主时之气,当燥气主时后,相火幅度迅速处于下降趋势,性质被燥气掩盖,当寒气主时和风气主时后,相火已经回复到本来的基本状态,性质被主气掩盖,只有当下一轮的君火主时后,才又一次被激发起来。
有人可能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地球本身火气的波幅有多大?主气的波幅有多大?客气的波幅又有多大?老实说,不要说是准确的数据,就连大体上的数据都没有,但有一条是肯定不变的,星体之间的相互影响,是靠不可见的信息能量波和可以看见的光波来实现的,既然信息能量波具有物质性,就肯定能够为人们所察觉,当然,这需要先进的科学设备来支持,需要先进的科学理论来指导,希望有人能根据上述的认识进行深入的探索,运用现代化的知识和先进的科学手段,通过对大自然的观察分析研究,找出它们的具体数据来,相信在这方面的突破,必然为中医理论带来科学上的飞跃。
地球的质量和运行基本是稳定的,由此而制造的相火应该也有一个稳定的基本幅度,当相火被共振激发,要经过两个月后,才能达到主气的幅度水平,要经过四个月后,才能达到客气的幅度水平,如果从时间差上来分析,客气的幅度将加倍于主气的幅度之上,可见其幅度之巨大,这也难怪为什么《黄帝内经》要对客运和客气的影响力那么格外地重视了。
简称“运气”。“运”指木、火、土、金、水五个阶段的相互推移;“气”指风、火、热、湿、燥、寒六种气候的转变。
古代医
运气,是五运六气的简称。运气学说是中国古代研究气候变化及其与人体健康和疾病关系的学说,在中医学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运气学说的基本内容,是在中医整体观念的指导下,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运用天干地支等符号作为演绎工具,来推论气候变化规律及其对人体健康和疾病的影响的。在现存中医书籍中最先论述运气学说的见于《内经》的天元纪大论、五运行大论、六微旨大论、气交变大论、五常政大论、六元正纪大论、至真要大论等七篇。他如六节脏象论,《黄帝内经素问遗篇》的刺法论、本病论等也有论述。运气学说涉及到天文、地理、历法、医学等各方面的知识。
中医界内有一句话可说明其重要性:不通五运六气,遍读方书何济?
中国古人建立的天干地支,意义很多。
一(天干配五行):
甲、乙--------木
丙、丁--------火
戊、己 -------土
庚、辛--------金
壬、癸--------水
二(地支配五行):寅、卯-------木
巳、午-------火
申、酉-------金
亥、子-------水
辰、戌、丑、未---土
三(天干化五运)(中运):(黄帝内经内容)
甲、己------土运
乙、庚------金运
丙、辛------水运
丁、壬------木运
戊、癸------火运
其中单数(甲、丙、戊、庚、壬)为中运太过之年
双数(乙、丁、己、辛、癸)为中运不及之年
四(地支化六气)(司天之气):(黄帝内经内容)
子、午 ----- 少阴君火司天 阳明燥金在泉
丑、未 ----- 太阴湿土司天 太阳寒水在泉
寅、申 ----- 少阳相火司天 厥阴风木在泉
卯、酉 ----- 阳明燥金司天 少阴君火在泉
辰、戌 ----- 太阳寒水司天 太阴湿土在泉
巳、亥 ----- 厥阴风木司天 少阳相火在泉
版权声明:我们注重公益性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异议,请告知小编,我们会及时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