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批小麦到底有多重要?“割青苗”被叫停,强制措施:不种也不行

发布于 2022-05-18 12:24


眼看着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小麦就成熟了,从整体上来看,今年小麦的长势还算不错,不出意外的话,今年的收成还算可以。
不过,意外终究还是出现了,部分地区已经出现了“割青苗”用于青贮饲料的情况,相关部门也紧急采取手段,一些强制措施也开始同步实行。

其实,粮食是发展的基础,也是人们活下去的基本保障。尤其是在今年世界粮食局势并不乐观,再加上疫情反复的影响,食品价格一旦大涨,很多人将面临收支难平衡的状态。
这批小麦到底有多重要?
国际局部冲突,让粮食竞争成为了暗地里较量的砝码,而就此产生的直接影响,就是进一步助推国际粮食提价。而近期,在国际小麦价格上涨约六成的情况下,印度突然宣布禁止小麦出口的举措,无疑对国际粮价上涨,又添了一把“火”。
进口粮供应受阻、价格上涨的情况下,即便我国的小麦基本能够实现自给自足,但考虑到农业很难从根本上摆脱来自气候环境的影响,再加上我国小麦的消耗量很大。这都使得这批小麦能否丰收,将会对饮食和养殖产生一定的影响。
与此同时,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很可能会出现“北涝南旱”等极端性天气。无独有偶,从去年开始,一些粮食出口大国如巴西、美国、阿根廷等,也因频繁出现的极端性天气,影响了粮食产量。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北涝南旱”的情况,集中到今年下半年出现,那么将很可能对北方玉米的产量产生影响,进而加重养殖业“成本倒挂”的问题。如果这批小麦能够“归仓”,就可将一部分作为替代饲料原料,从而舒缓养殖业的困境。
总的来说,正是由于国际粮食市场现状并不乐观,而粮食出口大国的“禁售”举动,很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蝴蝶效应”,比如,更多国家签署粮食“禁出令”,粮食供应量骤减且价格继续猛涨。同时,灾难性天气在世界范围内频发的问题,会为世界粮食的供应增添更多的不稳定性,从而综合影响养殖业、面粉加工等产业,进而提高食品支付价格。因此这批小麦很重要。
“割青苗”被叫停,强制措施出台,不种也不行了。
近期,国家相关部门召开的全国“三夏”生产视频调度会议,明确要求确保夏粮颗粒归仓,夯实全年粮食生产基础。这一措施表明,确保“颗粒归仓”,将成为接下来粮食监察的重点,小麦“割青苗”售卖的问题,也将会被进一步重视和惩处。
除此以外,近期召开的中央农村会议,也明确提出,要落实好耕地资源保护措施,并重点强调了耕地保护的责任制以及对耕地用途管制的加强。这一措施表明,“良田必须优先种粮”已经成为了一种强制措施,“不让卖青贮,就不种了”的想法,已经行不通。
面对小麦“割青苗”的问题,农民应该注意两个事项。
一个是各地都开始对“割青苗”现象进行排查,建议农民不要心存侥幸,否则很容易得不偿失。另一个是耕地使用被进一步加严,“轮耕”的概念已经基本消失,因为相关文件已经表明,耕地撂荒一年就会被取消各项种地补贴,而连续撂荒两年,耕地的承包经营权很可能会被收回。

 喜欢的,请点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