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开国上将王建安因病逝世,为何没有一个人前来吊唁?
发布于 2022-05-19 01:02
王建安1956年被授予上将军衔,作为57位开国上将之一的他,在我军享有很高的声望。战争年代的王建安骁勇善战、屡建奇功,因为太过耿直而被称为“铁面将军”。
和平建设时期,王建安求真务实的精神更是被不少人所尊崇和敬仰,他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我们政治教育、军事训练和行政管理等都要讲究实事求是,怎么干就怎么说!”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有声望、有实干的将军,却在1980年因病逝世,最令人意外的是王建安逝世后,竟然没有一人前来吊唁。
那么王建安对国家究竟有何贡献?最重要的是为何在他逝世后,没有一个人前来吊唁呢?
王建安
反封锁反包围,开展敌后抗战
王建安1907年出生在湖北省黄安县,1927年加入共产党。1938年5月王建安从抗日军政大学毕业,奉命前往八路军第129师负责指挥,后率部挺进冀鲁边平原,协助中共冀鲁边特委领导的抗日武装开展游击战。
日军入侵山东后,山东人民在我党的领导下不断举行武装起义,直到1938年夏天,山东抗日起义武装已经发展到近4万人。为了统一指挥山东的抗日武装,八路军组成了山东纵队,次年王建安被任命为山东纵队副指挥。
山东纵队刚刚建立的时候,日军就开始从战场上抽回大量的兵力,疯狂“扫荡”八路军敌后抗日根据地。王建安一来到山东纵队,就开始和指挥张经武、政治委员黎玉一起率领根据地的战士们开始反“扫荡”作战。
大家都知道在那个时候我军除了要对付入侵的日军,还要对付国民党顽固派,因此处境是格外艰难的。
沈鸿烈
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沈鸿烈指挥其部下,于1939年3月在博山县的东部伏击山东纵队第三支队,逮捕和杀害了团级以下干部200多人,这也是震惊全国的“太河惨案”。
王建安得知这一情况非常生气,刚好山东纵队接到中央的指示,命令山东纵队第一、三、四支队全力讨伐秦启荣。
王建安赶到第四支队的时候,指挥部队向驻在太河镇的秦启荣部发起袭击,歼灭国民党顽军一部,秦启荣残部打不过山东纵队,于是秦启荣等人慌忙逃窜。
在这次自卫作战中,山东纵队共歼灭国民党顽固派200多人,彻底打击了国民党顽固派的嚣张气焰。
1941年冬天,日军第12军集中5万多人的兵力,准备对沂蒙山抗日根据地进行前所未有的大规模的“扫荡”,实行十分可怕的“三光政策”。那么三光政策又是什么呢?
三光政策顾名思义就是烧光、抢光、杀光,不留下一个活口,更是企图长期控制沂蒙山。山东纵队虽然想要和日军对抗,但无奈在人数和武器等方面都不如对方,因此山东纵队被迫撤离。
经过这场战役,山东抗日根据地的斗争形势更加严峻,日军经过屡次挫败,心中想要报仇的想法也越来越强烈。于是日军决定一举摧毁我党在山东的抗日领导机关,这样既可以报仇,又能打破我军的计划。
11月2日天刚刚亮,日伪军就在沂水城、东里店和大关等据点集结8000多人。8000多人兵分11路,在飞机的配合下向山东纵队发起进攻。
这个时候黎玉和王建安率领山东军区机关和山东省战工会机关,正走到芝麻峪,王建安接到报告后连忙命令部队向西南转移。当王建安等人抵达对崮峪山的时候,天已经大亮,而日伪军也从四面八方向他们冲来。
情况十分紧急,黎玉问王建安:“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办?突围出去还是坚守?”王建安思考了一会回答道:“现在突围出去时候非常困难的,我们还是先坚守吧,然后再寻找一个合适的机会突围出去。”
王建安(左)
王建安这句话刚说完,远方就传来一阵阵枪声,原来是日伪军的先头部队已经和山东军区的前哨交上火了。王建安立刻带着警卫营的战士们登上对崮峪山顶,他环视一圈后指着东北面的小高地,对警卫营的营长严雨霖说:
“那里派去一个排的战士,作为对崮峪山头的前哨阵地,其他分队的战士们则要防止南面和西面的敌人冲上来,要记住,特别是西南面的敌人!”
紧接着王建安又命令两个连的战士把守上山的必经之路,命令鲁中军区第二军分区第一团的战士立刻向山东军区机关靠拢,然后掩护机关准备转移。
这天上午10点钟左右,日伪军在飞机和炮弹的双重掩护之下,从西、南、北三方面向对崮峪山连续发起进攻,一时间王建安部处于腹背受敌的情况。
王建安部的战士们看到这里立刻向敌人发起强有力的扫射,不过非常可惜的是这场战争持续到中午的时候,我军战士们的子弹已经基本打光了。尽管战士们的子弹被消耗尽了,但他们还是拿起刺刀和石头与敌人拼杀。
下午4点左右的时候,警卫营的伤亡人数越来越大,战士们也是一个接一个的牺牲。到战争的最后,机关的参谋、干事和首长的警卫员都投入到战争中。
王建安站在一个高处指挥部队和日伪军进行拼杀,随着时间的慢慢流逝,天色也渐渐暗了下来。最终在警卫营的掩护下,黎玉和王建安才带着机关人员顺利突出重围。
王建安率部粉碎国民党的进攻
抗日战争胜利后,1945年10月到1946年1月,王建山指挥部队参加了津浦铁路徐济段战役,打破了国民党企图分割山东、华中解放区的阴谋。
1946年7月王建安率部转战天台子等地,有力的策应了苏中、淮北地区的作战。
12月下旬,由山东、华中野战军组成的华东野战军指挥部发起了鲁南战役。王建安接到命令后,立刻驱车直奔前沿指挥部,由于情况紧急,王建安让司机开快点,谁曾想一个不小心汽车竟然翻了,王建安也身受重伤。
王建安让警卫员将政治部主任姬鹏飞的汽车拦下,姬鹏飞劝他先去医院治疗,但却被王建安给拒绝了:“我身体没事的,现在打仗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姬鹏飞听后只好搀着王建安坐进自己的汽车里。到了指挥所,王建安强忍伤口带来的剧痛,躺在床上进行指挥。
1947年2月15日王建安接到上级命令,让他和许世友各带两个师的兵力,在博山和莱芜之间伏击李仙洲部第77师。20日清晨,王建安率领第22、第23师埋伏于和庄、不动村的两侧地区,准备伏击李仙洲部。
许世友
当李仙洲部第77师全部进入王建安部埋伏的地区时,鲁中军区警卫第五团立刻占领青石关,将第77师的后路彻底切断。
王建安和许世友商量后决定在11时指挥部队向第77师发起进攻,这场战斗一直持续到当天下午4点,最终第77师被我军压缩于和庄、不动村之间。
如果有了解的小伙伴就会知道,第77师是李仙洲手中的王牌部队,虽然他们的战斗力很强,但突然遭到我军的攻打,其指挥官惊慌失措,一时间也丧失了指挥能力。
下午6点左右,王建安和许世友指挥部队发起总攻,经过整整5个小时的激战后,我军成功歼灭驻守在和庄的守军,紧接着许世友和王建安又向不动村发起进攻。
到21日清晨,第77师大部分被我军歼灭,余部向青石关突围的时候,又被鲁中军区警卫第五团全歼。
与此同时兄弟部队也相继攻占了莱芜城其他要点,国民党整编第46师被迫缩进莱芜城,准备和第73军会合。陈毅得知这一情况后命令叶飞指挥第一、第二和第七纵队,王建安指挥第四、第八纵队,分别从东西两个方向向莱芜城进攻。
王耀武
国民党将领王耀武见势不妙,立刻命令李仙洲率部突围,不久后王建安获得国民党军准备撤离的消息,他连忙命令第四纵队派一个师的兵力抢占该城,切断国民党军的退路。
此时国民党陷入前有阻击、后无退路的困境,指挥官更是不知道该如何指挥,一时间国民党军陷入恐慌当中。王建安趁机命令第四和第八纵队的战士们全线出击,经过4个小时的激战后,大部分守军被消灭,李仙洲也被活捉。
在这次战斗中,我军共歼灭国民党军5.6万多人,使渤海、鲁中和胶东三块解放区再度连成一片。
王建安和许世友化干戈为玉帛,共同指挥济南战役
1948年7月,豫东战役胜利结束后,毛主席等人正在商量如何攻打济南,他们想到了王建安,于是中央军委决定让王建安立刻前往西柏坡面谈。
王建安带着豫东战役胜利的喜悦匆匆赶到西柏坡,他一见到毛主席就紧紧地握着对方的手,说:“主席!您好!”
毛主席
毛主席被热情的王建安给惊到了,愣了一会笑着说:“建安同志,这次请你回来就是让你杀回老家,完成一项重要任务的。”
王建安听了毛主席的话知道这是一项重大举动,他连忙收起笑脸,十分严肃地说:“主席,您要交给我什么任务?”
毛主席展开一张地图,指着用铅笔划出的地方,向王建安说明国共双方在军事力量上的对比以及当前的任务。
最后毛主席说:“现在只有济南城还在敌人的手中,如今我们的目标就是将济南从敌人的手中抢回来!”
毛主席顿了顿又说:“建安同志,根据当前的战略任务,中央军委决定先解放济南。为了打好这场战斗,你就不去华北一兵团了,你回到山东,去山东兵团。许世友在那里当司令员,你去当副司令员,怎么样?”
王建安知道毛主席这次让自己来面谈的目的,主席是担心自己不服许世友的领导,因此才会当面寻求自己的意见。
许世友
相信小伙伴们看到这里一定非常疑惑,王建安和许世友之间又有着怎样的矛盾,才会让毛主席出面呢?
这是发生在1937年的一件事,当时许世友因为说的话被其他人误解,而被断定为是张国焘一派的人。大家也知道许世友的脾气是很大的,他一气之下准备带着其他十多位干部去打游击,这其中就有王建安。
按理说许世友能带着王建安去打游击,他们两个的关系应该不差才对,那么如何演变成现在这样了呢?
原来临出发前王建安觉得这样有些不妥,是违反军纪的行为,因此向抗大校方汇报了这件事。党中央和毛主席及时处理了这件事,尽管许世友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但他还是无法忍受“告密”的王建安,两人也因此闹翻。
画面一转来到现在,王建安对毛主席说:“您就放心吧,我保证一切都听许世友同志的安排!”
毛主席
毛主席听了王建安的表态很是高兴,他拍着王建安的肩膀说:“许世友在胶东的威望很高,而你在鲁中和鲁南的威望也不小,如今山东让你们两个来领导,相信一定会将济南收复回来!”
王建安怀着毛主席对自己的信任和期望,连忙赶到山东兵团报到。
1948年8月25日,华东野战军副司令粟裕在山东召开军事会议,主要研究济南战役的具体部署,王建安也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决定将部队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负责攻城,一部分则负责攻打前来支援的敌军。
攻城兵团共计14万人,由谭震林、许世友和王建安指挥。9月10日中午,正在胶东养伤的许世友来到山东兵团指挥所的驻地,王建安和谭震林连忙迎了出来。
王建安见到许世友,打趣道:“许司令来了,我可要‘交差’了!”许世友握着王建安的手说:“我刚来,对这里的情况还不了解,你还要继续唱主角呢!”
许世友说完这句话,便和王建安、谭震林一起研究下一步行动。此时距离攻城还要6天的时间,部队也正在有条不紊地向济南附近隐蔽集结。
毛主席和许世友
许世友为了让自己和王建安可以更加默契地指挥济南战争,他主动请王建安喝酒。许世友对王建安说:“自从延安分别后,我们两个是这么久以来第一次喝酒,过去的事情谁也不要再提了,我先干为敬!”
王建安被许世友的真诚所感动,两人也在此次冰释前嫌,从此联手指挥作战,仅仅用了8天的时间就打下了济南,活捉王耀武。
战争结束后,齐鲁大地流传着一句话:“虎啸济南府,活捉王耀武!”这里的“虎”指的就是许世友和王建安。
谭震林也曾这样评价过许世友和王建安:“两只虎,一个是蔺相如,一个是廉颇,毛主席让他们两个在济南城下演了一出将相和!”
王建安病逝后,为何无人前来吊唁?
王建安战功赫赫,且深受毛主席器重,为何在1955年授衔上却没有他的名字呢?
当时评衔小组将授衔名单交给毛主席过目的时候,毛主席曾将王建安的名字圈注了一下,并在一旁写道:“此人骄傲自满,授中将为宜。”
评衔小组见到毛主席的批注,倍感棘手,一时间也不知道该怎么评衔。如果按照毛主席的意见办,不少军功资历都不如王建安的人都被授予上将了,将名单公布岂不是议论纷纷。
如果不按照毛主席的意见,主席又有明确的指示,因此评衔小组只有拖,这便是1955年授衔名单上没有王建安名字的原因。
但大家从上文中可以看出王建安将军并不是一位骄傲自满的人,那么毛主席为何会这样说呢?
当时王建安和上级领导陈毅在工作方面的意见略微有些不同,由于情势比较紧张,王建安的脾气也是有些大的,他情急之下当着陈毅的面拍了一下桌子,这件事被传到中央,传到了毛主席的耳中,因此毛主席才会说他骄傲自满。
王建安这样完全不是因为骄傲,而是从工作角度出发,不是什么原则性的问题。于是当评衔小组再次向毛主席陈述王建安应该被授予上将军衔的时候,毛主席便点头同意了。
王建安
1956年王建安担任沈阳军区副司令员,1961年担任济南军区副司令员,在1973年的时候担任的还是福州军区副司令员。王建安长期担任副职,但他没有一丝怨言,不管在哪个岗位上,他都尽心尽力,兢兢业业。
王建安在建国后一直担任副职,他的许多上级领导都曾是他的下属,这对一位南征北战的老将军来说是很难得的。有一次一位领导开玩笑地说:“老首长,按照你的资历和战功,当配角岂不是委屈你了?”
王建安听后摇摇头,十分严肃地说:“按你说的,我们都应该当正职,副职空在那里,那还要什么革命事业接班人?”
叶剑英曾深情地对王建安说:“建国以来,你从不计较官职的高低,任劳任怨,这是非常难得的。”
王建安下部队视察的时候从不提前打招呼,他很喜欢在吃饭前半个小时去,下车后立刻赶到饭堂,和士兵们一起吃饭,尝尝大家的伙食怎么样。
除此之外每次王建军下部队的时候,他都随身携带针线包,不管是衣服破了还是纽扣掉了,他都是自己戴上老花镜,动手缝补。
王建安视察
1978年王建安到某师检查工作,晚上部队放电影,王建安也准备和士兵们一起观看。然而当王建安到观看电影地方时,却发现了令他生气的一幕。
原来在电影机前中间位置上,赫然摆着一排“首长专座”——条桌、藤椅、茶缸、水瓶,应有尽有,而普通的士兵们则坐在被包上。
王建安问一旁的团领导:“你们这是干什么?”团领导还没有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连忙回答道:“首长喝水方便。”
王建安十分生气地说:“就两个小时,我不喝水会被渴死?战士们都带了水壶没有?”团领导说:“首长您的年纪比较大。”
王建安不高兴了,说:“要坐你们坐,我是不会坐的。”说完拿着自己带的小凳子,到士兵们中间坐下。战士们看到这里,不由得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在生活上,王建安也坚决反对搞特殊,他患有高血压和心脏病,因此医生要求他少吃猪油。但王建安家的客人是非常多的,按照标准供应的植物油根本不够吃,于是秘书通过管理部门在地方粮店买了10斤的花生油。
王建安知道这件事后严肃地批评了秘书:“高级干部免票买几斤油,这看起来不是什么大事,但却超出了规定范围。如果高级干部都这样做的话,岂不是形成了一股不好的风气?”
直到秘书按照原本的油钱向油店补了钱,这件事才算了结。
王建安的作风好、对朋友也好,那么在他去世后,为何没有一个人前来吊唁他呢?
原来在王建安去世前不久,王建安对夫人说:“开追悼会麻烦了,而且很浪费花圈。等我死了以后,就不要开追悼会了,这样就能节省出很多,把我的骨灰带回老家,撒在老家的土地上。”
在王建安病重前,他还曾多次向家人表达自己的意愿。因此当王建安在1980年7月25日因病逝世后,他的妻子向组织反映了王建安生前的遗愿,建议按照他的遗愿办。
当王建安的孩子从外地赶回来后,家人们经过商量后决定:“第一、不开追悼会;第二、不送花圈;第三、不组织遗体告别;第四、不通知生前好友;第五、不请同志护送遗体火化。”
由于王建安的家人没有通知其生前好友,因此很多人都是在王建安去世一个月后才知道这一消息的,这也是王建安将军去世后,没有一个人前来吊唁的真正原因。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