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组织—组织内的关系是"奉献"关系
发布于 2022-05-19 08:46
组织内的关系是"奉献"关系
一个人若不懂得在团队中主动奉献,总是让团队为了他而特别费心协调,就算他能力再强,也会变成团队进步的阻力。我们应该明确的一点是:组织内人与人之间是奉献关系,不管是管理和被管理关系,甚至也不是“合作”关系。这里所强调的奉献,不是指不求回报的牺牲式奉献,更多的是在工作中树立一种“利他”的思维模式。
很多人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当把很优秀、能力非常强的人组织起来的时候,并不一定会得到最好的绩效。如果让两个能力相当的人在一起工作,得到的结果可能是:要么一个人不表现他的能力,要么这两个人对着干。也许这有些绝对,我虽然同意优秀的人会产生更好的绩效,但是更多的情况是,把优秀的人放在一起可能效果并不是最好。
如果你要理解组织内的关系,就要理解为奉献关系,没有奉献作为基础,组织关系是不成立的。组织内的人与人之间是相互付出的关系,部门与部门是相互付出的关系,上级与下级之间是相互付出的关系,在这样的相互奉献关系中,组织才会真正地存在并发挥作用。
如何让组织关系变成奉献关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工作评价来源于工作的相关者。很多组织的人员评价会采用各种评价的方式,但是不管使用什么样的方式,共同点都是工作评价会以工作结果作为评价的根本对象。如果想要获得奉献的关系,需要改变评价的主体以及评价根本对象。在这个评价体系中,最为关键的评价主体是与工作相关者,只要在流程上相关的人都是你工作评价的主体。如果你的上司没有与你构成流程关系,就不需要作为你工作评价的主体。同时,不仅仅评价你的工作结果,还要评价你的工作贡献。
第二,“绝不让雷锋吃亏”,这是华为公司企业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准则。让我们一起分享《华为基本法》的第四条和第十四条,华为精神是:“爱祖国、爱人民、爱事业和爱生活是我们凝聚力的源泉。企业家精神、创新精神、敬业精神和团结合作精神是我们企业文化的精髓。我们绝不让雷锋们、焦裕禄们吃亏,奉献者定当得到合理的回报。”作为一家企业的法则法规,它面向企业的每个员工提出了企业对员工的要求。然而,在《华为基本法》里我们看到更多的条例并不是“要求”,而是企业对每一个员工的承诺。华为管理层将“我们绝不让雷锋们、焦裕禄们吃亏,奉献者定当得到合理的回报”,“我们强调人力资本不断增值的目标优先于财务资本增值的目标。”作为对每个员工业绩的承诺,这一点落实到中国的企业中比任何西方管理科学中提及的“关键绩效指标”都更见效果。
第三,激励和宣扬组织的成功而不是个人的成功。其实在形成每个人的奉献行为的时候,需要一种氛围,那就是注重团队或者组织的荣誉而非个人的荣誉,注重个人在团队或者组织中的角色或者所发挥的作用。
在团队组织中,成员之间工作协同、任务达成,不是团队某一个人能够独立完成的。个人能力很强,看似能全面支撑单项工作任务,结果也很出色,但是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得到人力或资源的支持。这种支持就是 “团队共赢”。“共赢”在组织团队里必不可少,是任务达成的必要保障。
没有以“共赢”为基础的团队,只强调自我意识、自我困难,很难达成协作,也会阻碍业务推进。更严重的会导致团队就像一盘散沙,没有主导的核心。
一个好的组织里的每一个成员的第一要件是:主动关心别人的需求。
END
——版权声明——
文字来源《管理的常识》
封面以及文中图片丨引自互联网,图片版权属于原作者,请勿用于任何商业活动。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