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引起焦虑的原因:心理的抗拒导致原欲丧失正常的应用

发布于 2022-05-20 07:28




焦虑(节选)

现在,让我们回头再来谈精神病中的焦虑。精神病患者的焦虑究竟存在哪些特殊的表现和状态呢?在这里我们有众多内容要讨论。首先,精神病的焦虑中有一种普遍性的忧虑,即所谓的“空泛性的焦虑”,它很容易依附于任何思想之上,从而影响判断力,引起渴望,伺机等待自圆其说。这样的状态可称之为“期待性恐慌”或“焦虑性期望”。患上这种焦虑的人常常为各种可能的灾难焦虑不已,将每一种偶然事件或不确定的事情都理解为不祥之兆。很多人在其他方面纵然不能说是病态的,不过他们常常有这种惧怕灾难将至的自虐倾向,他们被称为多愁善感、悲观消极的;实际上这属于现实性精神病中的焦虑性精神病,总有这种过度的期待性焦虑为其必然存在的属性。 

除此之外,还有第二种焦虑与之相反,它常依附于一定的对象和情境,而在内心较受限制。这是种不同的特殊的、恐惧性的焦虑。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斯坦得·霍尔在最近曾把这些恐惧症用希腊语予以命名,使它们听起来就像埃及的十种疫病:不过其数目远大于十而已。注意,恐惧症的对象或内容常有以下几种:黑暗、天空、旷野、猫、蜘蛛、毛毛虫、蛇、鼠、刀剑、血、封闭场所、群众、独处、过桥、步行或航海,等等。这些乱七八糟的现象也许可归为三类。其中有许多现象和情境即便常人看来也是可怕的,它们也的确很危险;尽管这些恐惧症的程度看上去很过分,不过仍然能理解。例如,我们遇见蛇大都惊慌避开。对蛇的恐惧症可以说是为人类所共有。达尔文曾经看到一块厚玻璃后面的蛇扑过来,不禁十分恐惧。第二类的对象也与危险相关,不过这一类的危险常被我们忽视,大多数的情境是属于这一类的。我们了解,在火车里比在室内较容易遇到危险,如时而会发生火车相撞之事;再如,我们也了解船沉没对于乘客便是灭顶大祸;但是对于这些危险我们往往不甚在意,出游时乘火车坐船也不担心;又如,过桥时桥突然断裂,我们势必落水,不过这种事较少发生,其危险性便不被重视了。独处时也是有危险的,许多情境中我们是不愿独居,不过却不是任何情形都不愿独居。另外,如群众、封闭场所及雷雨等都是如此。关于这些恐惧症,我们所困惑不解的,与其说是它们本身,倒不如说是其强度而已。因恐惧症而产生的焦虑是绝对无法描述的。与之相反,精神病患者对我们在一些情境中所焦虑的事情,其实丝毫感觉不到害怕,虽然他们同样也称其为可怕。

另外还有第三种类型,那就是我们完全所不能了解的了。例如,某个健壮的成年人竟然害怕走过本城的一条街或一个广场,某位健康的女士却由于一只猫擦身而过或老鼠在屋内跑过而失声惊叫,我们将怎样才能发现这些人所焦虑的危险性呢?关于“动物恐惧症”已并非一般性恐惧的强度增加的问题了;但是,也有许多人不见猫就罢了,一看见便忍不住去抚摸它引起它的注意。老鼠原本就是多数女性恐惧的动物,不过她们却喜欢用“小鼠”类似的昵称,但见这个小动物时又惊骇大叫不已。某些人的行为就如小孩子,害怕过桥或广场。孩子们曾因受大人们的训诫了解了这种情境的危险性,空间恐惧症的患者如果在朋友引领下走过空地,便减轻了他们的焦虑。 

前面两种焦虑,一种称之为“空泛的”期待性恐惧,一种为依附于某物的恐惧症,两者相互独立,并无关联。这一种不是另一种发展的结果,它们也较少合而为一,即便混合起来,也是极偶然的。最为强烈的一般性忧虑也不至于发展为恐惧症;也可以说,终身患空间恐惧症的人也不总是处于悲观的期待的恐惧。很多恐惧症都是成长后习得的,如对旷野、坐火车的恐惧等,还有的恐惧症似是与生俱来的,如害怕黑暗、雷电、动物等。前者乃是严重的病态,后者则为个人的怪癖;不管哪个,如果有后者的一种,便要怀疑他还患其他类型的恐惧症。在此,我仍要声明一句话:一切的恐惧症都应该属于焦虑性的癔症,或者说,我们都认为它与转化型癔症密切相关。 

至于第三种精神病的焦虑却是一个难解之谜,这种焦虑与危险不必然相关。它或者在癔症中被发现,或者在与癔症的症候相伴而生;或者由不同刺激的条件之下发作,我们原是了解在这些条件下将产生一些情绪表现,孰料它便是焦虑性的情感;或者说它与任何条件都不相干,只是一种无因而现的焦虑症,我们尚且不懂,患者同样莫名其妙。纵使我们多方研究,也难以发现其中的危险或危险的蛛丝马迹在哪里。由这些自发的病症来看,我们所谓的焦虑的种种情形当有众多的成分。这种病症也可代以一种特殊发展的症候,如战栗、衰弱及心跳、呼吸困难等,至于我们认为的焦虑的一般情绪却消逝了。这些症状可称为“焦虑的等价物”,它与焦虑本身在临床与起源上都是相同的。 

现在将出现两个问题,其一是真实的焦虑是对危险的一种反应,另一则是精神病的焦虑几乎与危险毫不相干;那么这两种焦虑之间是否存在相互关联的可能性呢?又该如何了解精神病的焦虑呢?现在,我们暂且假定但凡焦虑出现的地方必然存在所惧怕之物。 

在临床观察中,有许多线索可引导着我们认识精神病的焦虑,下面略作讨论。 

第一,我们不难发现期待性恐惧或一般性焦虑均与性生活的一些历程,或原欲运用的一些方式有着甚为密切的关系。这一们可列举那些有所谓兴奋受阻的人们所经历的最简单又最耐人回味的事例来说明。此时他们的强烈的性兴奋享受不到充分的发泄,经验得不到完满的终结。比如,男人在订婚之后,结婚以前;女人则是由于丈夫在性能力上的不足或因避孕而草草结束性事,便会出现上述情形。这时原欲的兴奋消逝了,却被焦虑的情绪取而代之,或形成期待性恐惧及与焦虑等价物的症候。男人的焦虑性精神病多起源于非尽兴的交媾,女人更是如此。因此,医生在诊断这类症候时,必须先研究这类起因的可能性。大量的事例证实了性的错误如能改正,那么焦虑性精神病即可消失了。 

据我所知,即便向来反对精神分析的医生们也已然承认了性的节制与焦虑密切相关。不过,他们仍然试图歪曲这一关系,认为那些人原本就胆小谨慎,在性生活中也难免小心翼翼。但是,在女人那里我们发现了绝对相反的证据,她们的性的机能本质上处于被动,其性事的进行全由男人的行动而定。一个女人若是越喜欢性爱而越有满足的能力,那么对于男人的虚弱或不尽兴的交媾越易于表现出焦虑;而那些于性事无甚兴趣者或性要求不强的女人,尽管所处的情境相同,倒不至于出现严重的后果。 

在今天,一般的医生都热心主张性欲的节制或克制了,不过,原欲若是不能获得满足,它一方面要求发泄,另一方面却无法转移升华,那么所谓的节欲也只能成为引起焦虑的条件。而对于是否致病,常常只是一个量的成分问题了。我们先抛开疾病不谈,仅就关于性格的形成来看,也不难发现节欲和焦虑及畏缩常如影随形,无所畏惧、富于冒险的精神,反而常与性的需要的自由宽容有连带的联系。这些关系虽然因受文化的多方面影响而有所改变,不过对一般人而言,我们不可否认的是,焦虑与节欲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许多证据都表明原欲与焦虑在先天上的关系,不能在此细述。例如,在青春期或停经期,原欲的力量变得异常强大,必然会对焦虑产生重大影响。有许多的兴奋状态中,都能发现性的兴奋与焦虑相混合的现象,以及原欲的兴奋最终被焦虑所代替。因此,它所接受的事物通常具有双重性:第一,增加的原欲没有满足的机会;第二,是仅属于身体历程的一个问题。我们至今尚不了解焦虑所由起于性欲的原因何在;我们只好说,性欲消失了,焦虑的情绪随之产生。 

第二,我们通过对心理性精神病特别是癔症的分析,可以发现第二条线索。要知道,焦虑常常是癔症的一种症候,空泛性的焦虑可以长期地存在或者在病发时表现出来。患者说不出究竟害怕什么;因此,便用化装作用与最可怕的对象联系起来,例如,死亡、疯狂和灾难等。假如对其焦虑或与焦虑相随而来的症候所发生的情境进行分析,我们常不难发现是哪种正常的心理路程被横加阻挠,最终为焦虑所代替了。或者说,我们可以想象潜意识的历程摆脱了压抑作用大摇大摆地进入意识里。在这个历程中,本应出现一种特殊的情感,如今奇怪的是,无论这种伴随心理路程进入意识的情感是什么都将被焦虑所替代。如果我们面前有一种歇斯底里性的焦虑,那么,潜意识里与它相当的情绪,也可为一种性质相似的情感,例如,忧虑、羞愧及困惑不解;也可为一种“积极的”原欲的兴奋,也可为一种反抗的、攻击性的情绪,譬如愤怒。因此,在其相当的观念内容被压抑作用所控制的时候,焦虑简直成为了一种通用的钱币,被当做了所有情感的兑换品。 

第三,一些患者的症候因为采取了强迫性行为似乎可以避免焦虑,这些患者能够为我们提供第三条线索。假如我们禁止他们,不让他们做这些强迫性的动作如洗手或其他仪式等,或者他们自觉取消一项行为,那么,他们将难免受到极其恐惧的压迫,强迫着他们去做这些动作。我们明白患者的焦虑隐藏于强迫性的行为背后,他们这样做,完全是要逃避一种恐惧的情感。因此,我们也发现一种大致相同的关系,那就是压抑作用的结果,或是产生一种单纯的焦虑,又或是产生了混合性的焦虑,也可以产生一种没有焦虑的病症。从抽象上讲,如此便能够主张症候形成的目的不过是在于逃避焦虑的发展。于是,关于精神病的问题,焦虑的地位显然非常重要。 

我们对于焦虑性精神病的仔细观察,可得出下面的结论:原欲在失去了自身正常的应用之后便足以引起焦虑,实际上,这种过程是以身体历程为基础的。由癔症以及强迫性精神病的分析中,还可得出另一种结论:引起焦虑的原因,还在于心理的抗拒作用导致原欲丧失正常的应用。所以,关于精神病的焦虑的起源,我们所知仅此而已。尽管仍然不太明确,不过要想增加我们在这方面的知识,现在还没有好办法。我们第二步的工作在于获悉精神病的焦虑与真实的焦虑之间关系如何,似乎更无从入手了。也许有人觉得这两件事无可比拟,不过病态的焦虑的情感与常态的焦虑的情感确实难以区分开。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