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化作家黄烈银:你知道“拾担”村是怎么来的吗

发布于 2022-06-02 21:35

你知道“拾担”村是怎么来的吗
黄 烈 银

据《芷江地名志》介绍:明代洪武年间,朱元璋皇帝下令迁徙百万户到湖广(清代时将湖广省分为湖北和湖南)和云贵川。人口迁徙持续了很多年,一种是有百姓自愿迁徙的,一种是百姓不愿迁徙,就由朝廷强制迁徙。
在迁徙的队伍中有10个人结伴而行,从东边的江西到西边的湖南,这10个人挑着行李一路走一路看,走啊走,不知走了多少天。当走到水宽乡石担村时,一方面是走累了,二来是走到拾担村时那地方山青水秀,没有大山,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可开展的荒地很多。三是当地人好,说明来由后,当地人叫他们自己拿主意,可以在此定居。

这10个人拿定主意后,就在当地一边开垦土地种庄稼,一边筹集木材修建房屋。久而久之,这10个人的生活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就将这10个挑着行李担子定居的地方,称“拾担”村了。
从明朝到现在已经有600多年了,他们娶妻生子,一代接一代、一代传一代,他们与江西的祖居地相距遥远,从当时的交通、金钱、通讯等没有能力回祖居地。时光流逝至1958年,“拾担”地方归属“东方红公社”,1961年时又改属为“水宽公社”。
“拾担”驻地有一口古老的水井,该井水质清澈透亮,饮用甘甜,周围群众都用该井水。这10个挑担迁徙来的人与当地人通婚人丁兴旺,相互关系融洽,人口发展到362户,1369人了。该村的区域面积有9.34平方公里,人平近一亩良田,还有山林和林木,是原汁原味的原生态,风光秀丽。
“拾担”村距水宽乡政府5.5公里,距芷江县城23公里。通过精准扶贫,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柑桔、香梨、葡萄、水蜜桃等种植业,大力发展养鸡、鸭、鱼、羊等养殖业,使该村产业兴旺,人均年收入达15617元。

在脱贫致富的路上全村将水、电、路进一步扩建改造,全村百姓的民宅统一“穿衣戴帽”。使房屋结构美观适用,全村都美化、亮化、绿化的“三化”工作,使整个村容貌换然一新。做到美观、整齐、卫生,还开展当地“社节”的民俗活动,2016年被评为全国“美丽乡村、幸福家园”的示范村,现在乡村振兴工作也扎实推进,在新时代走好新长征路。

申明:

便民信息是由怀化地区便民信息掌圈及本地掌圈网友自行发布,由发布者对信息的真实性负责,平台仅提供发布展示,不对信息内容的真实性负责。如遇无效、虚假、诈骗信息, 请访问者自行提高警惕,切勿上当受骗!!如有此导致的任何损失,由网友自行负责承担,平台概不负责。

    温馨提示:你如果有便民信息需要发布,进入怀化地区便民信息掌圈,即可以自己发布部分信息发布还是免费的。

第一种方式:

 第二种方式: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