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美国恐惧”的轰20到底有多强?不排除轰18轰20同时面世

发布于 2021-09-06 07:39


感谢您抽出  · 来阅读此文



轰20官方预告图:

作为中国战略空军的最强代表,轰20身上承载着无与伦比的战略价值。很明显,轰20拥有后发优势,跟B-2肯定不一样。那么,这种完全崭新的中国战略轰炸机,会让美国感到“恐惧”吗?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轰20到底有多强,会不会存在轰18、轰20两个隐形轰炸机型号呢?

可变后掠翼的隐形轰炸机

图160和B-1b都是可变后掠翼

首先声明,轰20应该是俄罗斯图160和美国B-2的“结合体”。要想兼顾超音速和飞翼隐身,最好的办法就是“可变后掠翼”设计。轰20有可能是可变后掠翼的隐身轰炸机,也可能通过两个型号轰炸机的研发,不用可变后掠翼。

可变后掠翼,就是指战机的后掠机翼可以旋转调节。在机翼的根部有一个旋转“关节”,允许机翼通过关节的调节,靠拢机身或者水平展开。

俄罗斯图160“白天鹅”

当战机进行超音速飞行的时候,机翼靠拢机身,就像鹰隼捕猎,俯冲而下的时候敛翅加速一样。战机的机翼状态类似“导弹弹翼”的布置,减小横截面积和空气阻力,帮助战机实现更好的高速性能。

美国B-1b“枪骑兵”

而当战机需要低速飞行,比如需要躲避雷达掠海突击的时候,就可以将机翼水平展开,与机身方向垂直。这样,战机就跟普通的亚音速战机一样,拥有很好的低速性能和操控性。

美国的B-1Bb枪骑兵轰炸机,和俄罗斯图160“白天鹅”轰炸机,都是这样的可变后掠翼设计。所以,无论是高空高速飞行,还是低空低速飞行,二者都有很好的性能表现,适应性很强。

中国强6的可变后掠翼

中国虽然没有类似的‘三代轰炸机’服役,但不代表没有可变后掠翼的技术实践。早在上个世纪,中国就在接替强5的强6强击机上,实现了可变后掠翼方案。所以,如果轰20选择运用可变后掠翼方案,技术上是没什么问题的。

但是,轰20最基本的要求之一就是隐身。如果用普通的“旋转关节”来实现可变后掠翼,肯定会牺牲一定的隐身性能。为了兼顾可变翼和隐身,轰20很有可能采用“分布式隐藏关节”。

普通后掠翼结构

也就是说,中国的隐形可变后掠翼方案,很可能会取消机翼的“主梁”式结构,通过3到5根在翼根处一字排开的“平均梁”,分别加装内置的旋转关节来实现。就像公鸡翼尖展开最长的几根羽毛一样,而不是公鸡翼根的“大骨头轴承”那种关节。

分布式“隐形关节”示意图(参考)

这样一来,翼根整体旋转的同时,没有关节凸起,也就不影响外形隐身。同时,机翼内的3到5根“平均梁”还可以跟随旋转“活动”拉伸,拉动机翼翼尖跟着变形,从而使整个机翼旋转调节到最佳形状。

轰20想象图(仅供参考)

所以,即使轰20运用了这种“隐形可变翼”设计,外表上也可能完全看不出来。

隐身的图160兼高速的B-2

轰20到底是什么样的轰炸机?用一句话形容就是——隐身版的图160,超音速版的B-2。

现役战略轰炸机(轰6最小勉强算是)

图160是目前世界上飞得最快的战略轰炸机,开加力的情况下可以飙到2马赫左右的超音速,并维持一小时以上。而普通的三代战斗机开加力超音速飞行,一般不会超过半小时。

所以,真要比拼飞行速度的话,图160很有可能实现“三代歼击机追不上轰炸机”的效果。

而美国的B-2隐身战略轰炸机,虽然通过大角度飞翼式布局、背负式进气道和内置弹舱,实现了无与伦比的隐身性。但代价就是,B-2只能实现约0.95马赫的高亚音速飞行,根本不能实现2到3马赫的极速。

虽然B-2轰炸机的航程有约12000公里,但它飞这么远要将近10个小时才能到达。

轰20全动尾翼想象图(仅供参考)

所以,我们的轰20,基本定位就是隐身版的超音速轰炸机。既然要超音速,那就不可能采取B-2那种“大角度飞翼”结构,而是相对“尖锐”的小角度飞翼布局。

加上隐形可变后掠翼的加成,轰20很可能直接实现“超音速巡航”的四代轰炸机能力,并且在开加力状态下,实现跟图160同级,甚至更高的超音速飞行速度。

比B-2完全横向的翼展更短的同时,轰20几乎肯定拥有比B-2更长的机身。这样的话,轰20就可以拥有更长的内置弹舱,可以携带长剑20等射程在2000公里以上的“防区外打击”武器。

很可能敌人根本还没发现轰20,导弹就已经砸到甲板了。就算你碰巧发现了轰20,轰20也可以“打完就跑”,开加力超音速飞行,让你完全追不上。

战略轰炸机轰20和战术轰炸机轰18

图160和图22M对比

其实,如果轰20完全对标B-2和图160,航程12000公里的指标肯定能实现。这样一来,轰20就可以轻松地把整个美国本土纳入自己的打击范围。

如果轰20携带空基核导弹,以隐身和超音速的方式接近美国本土,抵近发射,那对美国的核威慑效力是巨大的。

携带空基核弹道导弹的才是战略轰炸机

所以,轰20最大的战略价值,还是空军的战略核打击平台,携带常规的反舰导弹打击航母战斗群,只是“顺带为之”。在“三位一体”核打击能力上,空基的轰20,和陆基的东风41核导弹,海基的096弹道导弹核潜艇,是并列的。

如果非要轰20远涉重洋,飞行12000公里以上,然后就扔几个精确制导常规弹药就回来,是没什么战略意义的。

轰18战术轰炸机想象图

既然如此,在拥有战略轰炸机轰20的同时,我国很可能也在同时研发战术轰炸机轰18.

具体定位上,轰18才是完全的“歼轰18”,能够跟歼20这样的隐身歼击机搭档,一起隐蔽突击,以点破面的“狠角色”。

轰18与歼20搭档示意图(图中偏向轰20)

如果非要找一个“对标”的战机,俄罗斯的图22M“逆火”高速轰炸机,就是轰18的“超越对象”。逆火轰炸机比图160要小得多,但飞行速度更快,最高可以达到2.3马赫。

俄罗斯图22M逆火轰炸机

但是,我国的轰18,一开始定位就是四代轰炸机,高超音速隐身轰炸机的设计,很可能比歼20的方案还要完美,速度还要快。

也就是说,轰18很可能是一种隐身能力比歼20更强,气动设计比歼20更好,机体和内置弹舱比歼20大得多,航程和防区外打击半径比歼20远得多的“超级歼击轰炸机”。

轰18示意图

由于机体更宽,弹仓更大,轰18完全有可能携带东风17这样的高超音速滑翔弹头,运用“钱学森弹道”打击敌人。携带普通的鹰击12、鹰击100等常规反舰导弹,更是不在话下。

所以,两三架轰18,加上三四架歼20的“超音速隐身攻击编队”,如果能够隐蔽接敌,快速抵近到航母战斗群的外围防御圈,然后防区外发射东风17这种高超音速反舰弹头,完全能让航母战斗群陷入“灭顶之灾”。

东风17高超音速滑翔弹头导弹

轰20为代表的隐身战略轰炸机,是中国空军“质变”的关键转折点。以轰18为代表的隐身战术轰炸机,是中国空军“先进”的代名词。

2021年的珠海航展,无论是轰18还是轰20亮相,都足以证明,中国空军在隐形机时代“独领风骚”的局面,已经来临了。

赞 赏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