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分享|有帮忙的心和有能力帮忙是两回事

发布于 2021-09-06 07:54

    大家好,我是七彩小学心理帮帮主!今天我们更新一篇育儿碎碎念,如实呈现作者的思考,仅供参考。
在去看荷花的路上,我们看到一位老奶奶,骑着三轮车,缓慢地爬坡。同行的一位大人,折回去帮忙,我们停在路边静静等待。孩子几次想要去帮忙,被我阻止了。另一位大人不解,我说,孩子太小了,帮不了忙。
事后,我想了一下:有想帮忙的心和有帮忙的能力,是两回事。在“帮忙”这个行为发生之前,这两个部分都要考虑一下,不能凭一腔热血做事。
 
大家喜闻乐见的是,孩子去帮忙推了车,老奶奶顺利上坡,双方皆大欢喜。可能我自己比较悲观,内心有很多恐惧,我会把事情往坏处想。
 
可能的结果一:孩子兴冲冲地去帮忙,他之前根本没有见过三轮车,也不知道怎么去用力推,一个6岁的孩子,还是有一些蛮力的,万一用力使错了方向,导致车子翻了,怎么办呢?老奶奶可能会因此摔倒,孩子可能会因此受伤。一个老人受伤,后面可能就是一系列未知的事情。最坏的情况,我们为此付出大量的时间、金钱和精力,此时,我内心肯定会对孩子有抱怨。那孩子呢?他会怎么去认识这件事情:好心帮倒忙?下次遇到类似情况,想到这次的经历心有余悸,坚决不帮忙了?我的行为给妈妈带来很多麻烦?我是一个会惹上大麻烦的人?他的内心感受是什么呢?自责?后悔?害怕?
可能的结果二:当时那个地段比较偏僻,行人和车辆往来比较少。如果老奶奶是假装的,孩子上去帮忙,被带走了,我们反应也来不及(我们和老奶奶之间,还是有一些距离的。这个想法来源于网友分享的一些人贩子的套路。)。
相对于喜闻乐见的结果,这两个悲观的结果,我是不能接受的。所以,就阻止了他。
 
当时,我并没有想到这些。可这件事情,在我心里转了几下,我在想,我为什么不让孩子去呢?这是老天给的机会,让我们去养成乐于助人的品质的呢!可是,慢慢去回想我的感受,当孩子提出要去帮忙时,我的第一感受,就是恐惧。顺着这个感受往下想,就有了上面的想法。
我当然希望孩子能够乐于助人,但是有条件的,在能力范围之内。生活中,很多好心帮倒忙的事情,一部分是因为帮忙者心善而能力不足,我不想让孩子这样。我想要的是他在保护好自己的前提下,衡量了自己的能力,然后乐于助人,大家都很开心。
我也有担忧,这样下去,孩子会不会第一时间考虑自己能不能帮忙,而变成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呢?似乎也不会,利己主义者,完全考虑的是自己,让所有的人、规则为自己服务,但孩子经常这样去思考,眼里是有他人的。有着帮助他人的美好愿望且有能力去帮助他人,同时,思考多了,对自己的能力有充分的认识,再加上多次的实践,在面对一些突发情况时,他也能够比较快速地做出有利于事情往好的方向发展的反应。这个是我喜闻乐见的。
 
想到这里,我稍微心安了一点。我不知道这样思考对不对,我只知道,想到这里,我内心安定了一点,发现自己是比较悲观的,克制的。育儿的过程就是这样,不安、纠结、反复思考、观察、讨论,促使大人仔细审视自己的想法,看到更真实的世界。育儿,其实是促使大人重新细致地认识自己。
 
剩下的,就是用孩子当前能够理解的方式帮助他去明白我思考这么久的结果。
“儿子,那天我们出去,你准备帮助一个老奶奶,你知道老奶奶骑的是什么车不?”
“你骑过自行车,对不对?那你知道自行车和奶奶骑的车有啥不一样不?”
“你骑车的时候,妈妈在后面推你,你知道接下来该怎么使劲,对不对?”
……

所有的思考、分享和答疑,欢迎你积极后台留言,或是加入Q群讨论:419114009一起为成为孩子的合作者努力吧!

七彩小学心理帮,『专注小学生家庭心理教育』①指导家庭心理教育②科普心理发展规律③解决心理行为困扰④拓展心理体验⑤实现家庭孩子共成长
孩子的小学,我陪你一起度过!加油呀!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