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公共项目实验室介绍:科创团队之TJ-GO Studio
发布于 2021-09-11 20:14
文章来源于往期推送:
TJ-GO Studio是光电1701班的秦越同学于 2019 年初创建的大学生公共项目实验室本科生科创团队,2019年8月随实验室整体搬迁到光电信息大楼 A207、A208室。目前团队共有各年级本科生20余人。团队内部按技术方向分为硬件组、嵌入式组、视觉组,除队长秦越外,主要由唐文军、李泽春、涂禹兴三位同学负责。团队成员以参加各类科创竞赛为目标,以赛促学。团队经过近两年发展,“家底”雄厚,技术过硬,人才济济,硕果累累。
团队成员积极参加下至校级、上至国家级的比赛,至今已将多达27项奖项收入囊中,其中包括全国大学生光电设计竞赛一、二、三等奖,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H奖,TI杯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二等奖,集成电路创新创业大赛全国二、三等奖等大奖。除了众多比赛荣誉,队员们是一群真正的“技术爱好者”,他们的工作室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发明创造,十分炫酷惹眼。
▲队员刘畅获得的光赛一等奖证书
成如容易却艰辛,TJ-GO团队耀眼成绩和不凡实力的背后,其实是一群志同道合的年轻人关于梦想与追求的故事。只不过,随时间的推移和经验的积累,他们的故事将会变得越发精彩。
疫情阻隔,散落星辰亦可汇聚成光
在参加过的众多比赛中,第八届全国大学生光电设计竞赛是TJ-GO团队于19年就开始集体准备的一项比赛,但备赛历程可谓是一波三折。竞赛内容是设计一款光电智能垃圾分拣车,要求小车能够从指定位置出发,快速搜寻垃圾,自主识别并分类分拣。原来预备于今年6月份参赛,但团队整体的步伐被年初突如其来的疫情打断。“一月份,车辆的大致设计图已经准备好了,如果没有疫情,原本只需要在家中过完年,开学就能回到学校进行整体系统的搭建,就可以按计划在6月份参赛。”由于没办法返回学校备赛,团队迅速采取措施,进行了不同寻常的居家分工工作,并首次采用“云调试”的方法。
▲队长秦越接受我们的采访
三月初,队长秦越开始在网上采购和分派材料,并请留在学校的老师同学帮忙,将仍存放于校内工作室的各组零件从武汉寄往全国各地。按照分工,队员在家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个人工作,最后于六月中下旬将产品邮寄到各组组长家中进行调试、组装和汇报。在此期间,队员们积极合作,努力克服物资、场地和设备不足的问题,通过线上分工交流,完成小车系统的搭建。但他们最终发现,通过“居家工作+云调试”制作的成品仍然存在很多技术上的问题,而光赛也由于疫情的原因推迟到了2021年。当回到学校后,他们便有了更充足的时间去完善设备。如今团队已经将之前组装的垃圾分拣车拆掉并且准备重新组装自己的设备。“既然我们有机会和时间,那么为什么不把它做到最好?”虽然“云调试”没能给TJ-GO团队带来即刻的成功,但团队成员都忘不了这段精诚合作、共同拼搏的经历。“虽然光赛推迟了,在疫情期间的经历,展现了整个团队很积极的备赛态度。我们会保持这种姿态设计出一份更好的作品来迎接明年的光赛。”秦越充满信心地说到。
挫折,使我努力追求更好的自我
科创路上,不可能畅通无阻。碰壁,失败,技术堡垒星罗棋布,而正是过往的一次失败经历,带给了秦越打磨一份“完美”作品的初心。“大一时的那次比赛经历令我至今难忘。”秦越回忆到。第一次参加大型科创比赛,秦越怀揣着期待,觉得团队费心制作的作品可以崭露头角。可是就在临赛的最后一次测试中,大家都没有在意的一次碰撞,导致小车蓝牙接收器不稳,在正赛开始时需要重启,几秒的停顿、延迟,最终使他们的小车错失先机,遗憾告负。因为这细微的疏忽,团队日夜的付出与汗水最终未能收获期许。这次的教训给予秦越深深的触动,此后,实验的每一个细节秦越都要再三确定,以求至臻完美。“当时被各路大佬碾压的感觉非常不好。那次的比赛教会我,要超越优秀的人,只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科创与生活的碰撞和交融,乐在其中
▲队员黎文灿把自己的电脑安放在工作室内
团队成员黎文灿的电脑平时就放在工作室里,而这里也是日常凌晨十二点灯火明亮的一处。“在哪里就干好什么事情。”教室里一心投入课堂,课后在这里就研究自己喜欢的东西。这种全身心的投入给他带来高效率成效——黎文灿收获了不少比赛奖项,也连续两年获得国奖。他已经把实验室当成了生活中的一处居所,科创走进了他的生活,而他的日常也始终与科创相连。一边是电路板焊接的纹路,一边是充实且优秀的大学生活。
▲“嵌入式”组负责人唐文军讲述自己最近的创意
对于钟情于“嵌入式”系统开发的唐文军,科创人的乐趣远不止于软硬件的链接,“点亮”平日的生活不失为另一种调节剂。唐文军最近琢磨起了如何升级自己的手电筒。“原本它打开后亮度会随电量减少而黯淡,我可以通过改装使它要么不发光,要么在摁下电源键后以饱满的状态恒以明亮。”无独有偶,这似乎也是唐文军学习工作时的秩律:闲暇时将自己沉浸于放松,一旦按下“Win+R”,便全身心投入眼前的任务,不允半点放松。除此之外,蓝牙信息传送器是唐文军手头的研究目标。给小车做测试时,实时数据的传输往往需要借助有线设备来实现,小车后面缀一根长长的线着实有些臃肿与不便,蓝牙信息传送器就这样由构想提上了唐文军的科创日程。焊接、编程、测试,一系列的工作都由他全程负责。“这个产品的意义和作用是很大的,甚至可以突破科研测试这一领域,应用于工业、商业等领域。未来我也会继续这一研究,把它在互联网上开源,和更多人的一起去探讨,完善它。”唐文军的谈话中充满了技术情怀。
在鼓舞支持中节节攀升
TJ-GO团队作为学院大学生公共项目实验室重点培育的本科生科创团队,实验室负责老师高度重视,从团队创建之初就提前布局、统筹谋划,从成员引进与培训、经费预算、场地提供、软硬件仪器配备、参赛规划、文化建设及成员发展等方面全方位地给予鼓励支持。
▲团队搭建的小车——代号“曼施坦因の装甲师”
▲团队搭建的无人机群——代号“尊贵のDJI无人机群”
被一堆专业的器材、炫酷的作品,以及和灵感一样几乎挤满了整间工作室的零部件、导线、半成品包围着,秦越也感叹学院提供的便利条件:“正是由于公共项目实验室‘力挺’,TJ-GO团队自成立以来从来没有为经费、器材问题发愁过,一直以积极、专注的状态去创新创造。工作室里摆放的许多元器件、仪器都是由实验室的经费支持购买的。”
由于学业优异、在科创比赛中表现突出,秦越现已被香港中文大学电子工程系(EE)预录取。他平日里的快乐源泉之一就是泡在工作室,捣鼓那些令他爱不释手的大工程、小作品,常常直到深夜才放下工作。秦越对这一切付出和收获熟视无睹,既然他把科创作品都视为“艺术品”,在他心目中,专注于手头作品的技术改进便是最重要的事。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秦越也会思考团队今后的发展方向:“今年招新已经结束了,我还是希望能物色到好的领导者、接班人,来接替我这个队长的位置,在我离开后把TJ-GO Studio继续做大做强。”
![](https://weixin.aisoutu.com/cunchu4/4/2021-09-11/4_16313687687580001.jpg)
▲TJ-GO Studio成员合照
摄影:陈志坤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