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解读丨瘢痕治疗的最新国际临床建议
发布于 2021-09-11 20:03
瘢痕的治疗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瘢痕的分类,应在治疗前对瘢痕进行分类。
瘢痕的症状最常见的是疼痛或瘙痒,保湿霜、硅凝胶薄膜、全身抗组胺药、外用皮质类固醇、抗抑郁药、按摩和水疗都是缓解症状的有效选择。
因为这些瘢痕可能发展成增生性瘢痕,如果持续红斑超过一个月,治疗应该变为线性增生性瘢痕的治疗。
![](https://weixin.aisoutu.com/cunchu4/4/2021-09-11/4_1631367323181.jpg)
如果瘢痕对脉冲染料激光无反应,可以开始分次激光治疗或作为线性增生性瘢痕进行治疗。
推荐意见:硅凝胶或薄膜是治疗线性增生性瘢痕的首选一线疗法,效果较差时应辅以皮损内注射皮质类固醇或5-氟尿嘧啶(5-FU);二线疗法为脉冲染料或分次激光治疗;如果1年的保守治疗失败,应考虑手术切除。
如果2个月的硅凝胶或硅凝胶薄膜疗程无效,或瘢痕严重瘙痒时应辅以皮内注射药物。同时医生应注意5-FU的禁忌症,包括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妊娠、骨髓抑制和感染。5-FU的副作用包括注射部位疼痛、色素沉着、皮肤刺激和溃疡。
![](https://weixin.aisoutu.com/cunchu4/4/2021-09-11/4_1631370011191.jpg)
手术干预是治疗由于伤口愈合延迟或疤痕造成功能障碍而形成的过度瘢痕的明智选择。在没有明显张力较大的情况下,建议让增生性瘢痕试着自行消退;建议在进行手术干预之前先观察1年。
就手术方式而言,Z成形术或W成形术适用于减少瘢痕张力,从而降低复发风险。小波切口法(或S成形术)也已用于长线形增生性瘢痕的重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皮肤移植或局部皮瓣可用于治疗较大的瘢痕。
对于严重的瘢痕,手术切除后建议进行系统的辅助治疗,包括长期放置皮内缝线,每月皮质类固醇治疗。
严重的瘢痕也可进行皮内注射5-氟尿嘧啶(0.9毫升50毫克/毫升的溶液)和皮质类固醇注射(例如,0.1毫升的曲安奈德40毫克/毫升)。也可以使用较新的药物治疗,如博莱霉素或丝裂霉素C。
博莱霉素可以多次皮内注射(1.5IU/毫升)或在多次表面穿孔后局部使用。丝裂霉素C的治疗方案各不相同,一般建议使用丝裂霉素C 0.4 mg/mL 5分钟,使用的总量取决于瘢痕的大小。
分数级激光也可用于烧伤疤痕治疗。与非消融性选择相比,消融性部分激光具有治疗次数少的优点。
由于烧伤瘢痕的复杂性,其通常需要个性化的治疗,包括组合或替代疗法,如:硅凝胶薄膜;个性化加压疗法、按摩、物理疗法、皮质类固醇以及外科手术等。
推荐意见:一线疗法包括使用硅凝胶或硅凝胶薄膜结合每月皮损内注射皮质类固醇。
如果保守治疗在8-12周内没有改善,可以考虑5-FU联合病灶内皮质类固醇,最终考虑激光治疗或手术切除。
治疗轻微瘢痕疙瘩的接触性或病灶内冷冻疗法是治疗这些病变的一种潜在有用的辅助手段,但尚未在临床实践中广泛应用于瘢痕疙瘩的治疗。
一些文献建议使用消融性部分激光治疗难治性瘢痕疙瘩。如果全切除有结构损伤或畸形的风险,最好是部分切除瘢痕疙瘩。
![](https://weixin.aisoutu.com/cunchu4/4/2021-09-11/4_1631370037873.jpg)
防止瘢痕疙瘩术后复发,应采用辅助治疗。
硅凝胶或薄膜和皮损内皮质类固醇是术后预防瘢痕疙瘩较为保守的方法。手术切除后进行放射治疗是一种可行的治疗方案。
瘤内注射5-FU是最新的治疗方法。干扰细胞生长的化疗药物,如博莱霉素和丝裂霉素C,以及5%咪喹莫特乳膏,在治疗难治性瘢痕疙瘩时可以考虑。
虽然5%咪喹莫特乳膏不是批准的适应症,但在瘢痕疙瘩切除后2-3周开始每晚在手术切口部位涂抹,并持续2个月被证实是有效的。
推荐意见:一线选择为每月皮损内应用皮质类固醇,并辅以或不辅以冷冻疗法。
重度瘢痕疙瘩对临床治疗提出了相当大的挑战。大的瘢痕疙瘩通常难以治疗,切除后复发的可能性很高。
如果一线在3到4个月内没有效果,建议过渡到每月5-FU和曲安奈德治疗。难治性瘢痕疙瘩的二级治疗选择包括激光治疗和手术切除以及适当的预防性治疗。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