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 广州曾有一个“中国的巴黎公社”
发布于 2021-09-11 19:50
在广州老中轴线上的人民公园前,三栋黄白交织的洋楼在绿树掩映下显得格外醒目。广州起义路200号之一的门牌道出了它的不凡身世,这里曾是广州工农兵起义后建立的广州苏维埃政府旧址,经修复后成立了广州起义纪念馆。
广州苏维埃政府旧址照片。
1927年12月11日,震惊中外的广州起义爆发。革命将士第一次打出“工农红军”的旗号发动武装起义。起义军迅速占领了广州城绝大部分市区,并攻下当时的广州市公安局后,建立广州苏维埃政府(后人誉为广州公社)和工农红军指挥部。
经过三天浴血奋战,因敌我力量悬殊,起义失败。虽然时间不长,但在那段烽火岁月里,广州公社见证了起义之火的点燃,也亲历了起义告败的无奈,故又被誉为“中国的巴黎公社”。
第一次打出工农红军的旗号
广州公社旧址位于广州起义路200号之一。
初春三月,羊城正暖。走进广州公社旧址,修复后的北楼、中楼、南楼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仍能给人一种激昂澎湃之感。
1927年,广州成为大革命的中心,中共广东省委遵照中共中央指示,开始部署和筹备广州起义。由于计划暴露,起义时间被迫提前。12月11日凌晨,广州起义的枪声在羊城鸣响。凌晨3时30分,张太雷、叶挺等领导人召开誓师大会。
“在誓师大会上,广州起义总指挥部将参加起义的部队统称为工农红军,任命叶挺为工农红军的总司令,可以说这是在我们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打出了工农红军的旗号。”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讲解员林冰蓝介绍道。
起义开始后,教导团、警卫团和广州工人赤卫队等各路起义部队官兵共约5000余人,撕下国民党的臂章,系上红领带,高举象征中国共产党的红旗,向广州市各要点发起突然袭击。
起义军经过几个小时的激战,占领了广州城绝大部分市区。12月11日凌晨6时左右,起义部队攻下当时的广州市公安局后,一面斧头镰刀红旗在这里冉冉升起。起义领导者之一的周文雍,在重新布置起来的中楼办公室找来一条横幅,蘸浓墨写上“广州苏维埃政府”几个苍劲大字,并把它挂在公安局门口的铁棚顶上,宣告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个城市苏维埃政权——广州苏维埃政府诞生。
广州苏维埃政府设立内务、军事、劳动、土地、外交、经济、司法、肃反等委员会,以及财政处、秘书处、红军编导处等部门。其中工农红军指挥部、警卫连连部、紧急救护站等设立在原广州市公安局内,其他机构设于市区各处。
“广州起义队伍建立了震惊中外的广州公社,当时国内外的各大报纸纷纷报道,与法国大革命诞生的巴黎公社相提并论。”林冰蓝说。
可惜的是,面对国民党反动派与帝国主义的联合反扑围攻,起义军寡不敌众,伤亡惨重,被迫撤离广州,轰轰烈烈的广州起义遭遇失败。
为中国革命积累一大批军事人才
广州公社旧址经修复成立了广州起义纪念馆。
如今的广州起义纪念馆北楼,展示着“广州起义”基本陈列。透过馆内保存的藏品和老照片,可以感触和缅怀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其中,一条起义军佩戴的红布带被放在最重要的入口处,成为那段革命历史的标识。
红布带成为广州起义的历史见证。
“当年,参加这场起义的人员均来自各行各业,大家没有统一的服装,每人一条红布带,准备起义的时候佩戴在脖子上或绑在手臂上。”林冰蓝说,由于起义提前红布带准备不充足,不少起义军民就把家里的红被面撕成一条条或是把白布染成了红布。但没想到的是,起义期间遇上了阴雨天气,红布带遇水褪色了,不少起义军民的脖子上和手腕上都留下了红印。
起义失败后,反动当局把红布带当作扑杀的识别,不论脖颈、手腕等处,凡有红色印记者,都被无情杀害。一条条血染的红布带,也就成为广州起义的历史见证。
在纪念馆二楼,一份曾经的文件,反映了当年广州苏维埃政府的主要纲领。
广州苏维埃政府成立后,颁布了一系列纲领法令。
一切政权属于工农兵、实行八小时工作制、增加工人工资……广州苏维埃政府成立后,颁布了一系列代表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纲领法令。这些都表明苏维埃政府是工农兵民主政权,得到了工农兵群众的热烈拥护。
广州起义虽以失败告终,却仍是“中国无产阶级建立苏维埃政权之英勇的尝试”,它与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一起,使中国革命从此“进入了创造红军的新时期”。
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表示,起义中建立起来的人民军队以及经过战火洗礼的一大批军事人才,在中国革命的长期斗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从此,“红军”的响亮名称在各地的革命武装中开始陆续使用。
参观广州起义纪念馆的市民游客络绎不绝。
目前,广州起义纪念馆正对“广州起义”基本陈列的四个重点展项进行声光电技术提升改造,预计5月份改造完成并向公众开放。
来源:南方+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