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关于小区公共书架的设想

发布于 2021-09-12 10:42

我所居住的小区应该有许多文化人,没有证据,纯猜测。因为在电梯里有时候会遇见邻居手里拿着书进出,而且不是工具书,是那种我也想翻一翻的类型。因此,我一直有个想法,就是向物业申请在一楼的过厅里设立一个公共书架,大家可以把自己看过又不想保留的书籍放上去,彼此交换着看。

从个人角度来看,我愿意提供自己的书,也不会觉得心疼。自家书架上的书籍,只有很少一部分是所谓经典或者是珍品,值得收藏,闲暇时反复翻阅。然而大部分的书在可有可无之间,放在那里偶尔翻翻可以,或者以备不时之需。问题是那个“不时”极少出现,出现的时候其实又往往找不见。这部分书在家里就是纯占地方,然而人性懒惰,并不愿意打理,也懒得联系二手书商,嫌麻烦。

一本书印刷出来,进入我家,其实就是就此沉没。它既不能为我所用,又不能在市场上继续流通。只有等到我搬家的时候,因为无法忍受运费的缘故,才把它们整体放弃。无论怎么算,这都不是一件合理的事情。我损失了家里的空间,他人也没有通过图书流转得到好处,所以与其这样,不如我拿出来放在公共图书架上,这样我通过交换也可以淘到一些邻居的书。

我仔细考虑过这件事情,它的本质究竟是什么?是不是一种理想主义者的梦呓?还是个人爱心过剩之后的溢乳?我认为每家都有书架(一种假设),每家人都是私人图书馆馆长。但是,所有这些图书馆彼此之间是独立的,而且相互并没有任何关联。同时,馆长们的生肖都是貔貅,图书只进不出。小区开辟出一个公共图书架,和文化没有关系,和阅读没有关系,本质上是为所有的馆长提供了一处免费的公共货架,可以存放自己不想要的书籍。

因为房价很贵,图书占居住面积不划算。又因为时间成本很高,进行二手交易麻烦。所以,小区物业先给出一点公共面积,住户把不要的书放上去,这是占便宜。只需要每天出门的时候拿两本书,在倒垃圾的路上顺便扔到书架上去,就可以清库存,何乐而不为?等书架上有了书,确定了一换一的规则,那么交换也就会自然发生。假设这个交换是朝着最糟糕的一面进行,淘换多轮之后书架上只有谁都不想看的烂书,那么物业还可以赚一笔废品回收费。腾出空间来,让大家继续放自己不想要的书。

在任何一个小区里,除了遛狗、遛娃、聊天传闲话,住户之间没有什么交流,大家也认为无需什么交流。那么,一个小区其实就变成了一个巢穴,密密麻麻住满了貔貅。大家无需认识,也无需打交道,重要的是每天拖着猎物往家去。但我还是认为人类需要一点点公共生活,公共生活不能只有广场舞和健身器。阅读应该成为一种公众生活,尤其是在今天,阅读代表了持续的专注力,代表了抽象思维能力,完全是网络生活方式的反面。也许,通过图书交换发现自己周围住了一批愿意阅读的人,会有一种莫大的心理安慰。

迄今为止,小区公众书架依然是个空想。一楼过厅里依然空空荡荡,人们来去匆匆。每年小区里会有几次跳蚤市场,我去过一次,地摊上除了小家电、玩具就是书籍。我看那些书卖得也并不好,自己不想要的书,别人为什么要买呢?但免费看应该是可以的,而且应该有许多人愿意做。我没有等到集市散场,只是好奇一件事:他们最后是把地摊上的书全部又背回家了呢?还是转身搬到垃圾桶前扔掉?

题图摄影:Ana Markovych

图片授权基于:www.unsplash.com相关授权协议

槽边往事和菜头 出品

个人转载内容至朋友圈和群聊天,无需特别申请版权许可。

请你相信我:

我所说的每一句话,

都是错的

槽边往事
1141篇原创内容

 禅定时刻

写完我想这事也许已经有人尝试过了---应该是这样的,以中国之大,人口之广,如果你突然产生一个想法,多半已经有人在你之前做过。那么,如果有真实的事例,请在留言区告诉我,它们运行的情况如何?成功是因为什么?失败又是因为什么?谢谢!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