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出并非必定有因丨一文读懂什么是焦点解决短期治疗?

发布于 2021-09-22 20:15

焦点解决短期疗法——不论过去指向未来的治疗理念,既不会导致来访者的防御行为与“阻抗”,也可避免直接对抗行为和直接谈及症状所带来的窘迫不安。

文 / 伏太因
编 / 伏太因

焦点解决短期疗法(Solution Focused Brief Therapy, SFBT)是一种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为核心的短期心理治疗技术,在20世纪80年代由美国威斯康星州密尔沃基的短期家庭治疗中心(Brief Family Therapy Center)的创办者Steve de Shazer及其韩国裔夫人Inn Berg Kim共同发展的、近 20 年逐步成熟的心理治疗模式。

它浸润了后现代主义精神,又符合中国人心理特点,普遍适用于在中国社会环境下普遍适用。


01  百家争鸣的心理治疗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后现代主义思潮迅速扩展到心理学领域, 引发许多临床心理学工作者对现代心理治疗理论与方法技术进行批评与解构,从而建构了更具有时代精神精华的心理治疗理论与方法 。

在这样的背景里,Steve de Shazer等人认识到现代的心理治疗学派所持的科学决定论、因果论、诊断与治疗方式都不能极有效地有助于来访者问题的解决, 且耗时费神。

他们在长期的家庭治疗实践中发现,来访者症状背后的原因是复杂的,往往是来访者主观建构的,且常是不同角度的人看问题的真相也不一致。

比如,同一个来访者的问题:

精神分析学派认为是精神创伤所致;

行为学派认为是有效学习训练不足或奖惩不当造成的;

认知学派则认为是不合理的认知导致的;

人本主义则认为缺乏应有的尊重接纳所致。
从这个逻辑来梳理,各种心理治疗流派的理论假说,只是冰山一角的反映,充其量如同是瞎子摸象得出的片面认识。

另一方面,各种治疗学说在解决来访者问题的具体技术上都有可资借鉴之处:

• 精神分析注意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

• 行为治疗应用行为巩固练习作业;

• 认知治疗致力于通过调整认知改变不良情绪感受;

• 人本主义善用共情及其它咨询技巧。

随着对现代各种心理治疗流派的批评与解构,兼收并蓄,借鉴中国阴阳统一观,一种汲取不同人类多元文化精神、注重整合各种治疗理论与方法的兼容的后现代疗法便应运而生了。


02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的基本理念

在后现代建构主义思潮下萌芽茁壮的SFBT与传统的治疗方法有很大的差别。

传统的治疗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治疗,视治疗师为专家角色,治疗过程主要聚焦于寻找个案的病症与缺失所在,深入探讨个案固有的问题形态,并且追溯问题的成因与过去的一切。

SFBT则是以解决为导向的治疗,视个案为自身的专家,治疗过程主要聚焦于改变何以发生以及可能性、小改变的所在,探讨个案的目标、资源、例外正向经验与未来远景。

具体体现有以下方面:

1、事出并非必定有因


许多问题发生的因果关系常常很难确定,问题往往是互动下的产物,原来的因演变成后来的果,后来的果又变成因,不断循环下去。

如果一味进行因果分析,容易陷入“鸡生蛋,蛋生鸡”的矛盾之中。在治疗中与其耗费时间去寻找原因,不如直指目标,尽快寻找解决之道。

2、问题症状也具有正向功能

SFBT认为一个问题的存在,不见得只呈现出病态或弱点,有时候同样的行为在其它情景中或赋予不同的意义,它们可能变成宜的和正常的。有时也存在有正向功能,协助个案寻求更好的方法取代问题行为,而又能保有其正向的期待,是问题解决的重要关键。

3、 合作与沟通

在言谈的过程中,个案和治疗师的关系应当是一种合作互动的关系。在SFBT治疗师看来,无论是治疗师还是个案,都是专家,治疗师是解决问题“过程”的专家,个案则是最了解问题的专家,只有两者互动合作,才有机会使问题迎刃而解。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