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对国际学校有什么影响? 会遏制国际学校的内卷吗?
发布于 2021-09-28 07:40
关于双减政策,自从暑假正式落地之后,各种解读五花八门,几乎隔几天就会出来一篇吸引眼球的热门文章,也包括各种对国际学校的臆想式解读。
这些天,竹妈被追问最多问题之一就是:“双减”政策对国际学校和家长到底有什么影响?
结合开学后几次线下家长沙龙的沟通反馈,以及部分国际学校对“双减”政策的观点,竹妈将在此篇综合呈现:双减对国际教育体系下家长和学校的影响。
追根溯源,政策来源于今年7月24日中办、国办的一则“意见”,简称“双减”。
“双减”政策针对的主体是“学校”和“校外培训机构”,目的是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重点针对义务教育阶段,也就是小学和初中阶段。
不过为了落实“义务教育阶段”的“双减”,“意见”还针对高中招生改革以及3-6岁学龄前儿童和“普通高中”学生的校外培训治理工作提了要求:
不得开展面向学龄前儿童的线上培训,严禁以学前班、幼小衔接班、思维训练班等名义面向学龄前儿童开展线下学科类(含外语)培训。不再审批新的面向学龄前儿童的校外培训机构和面向普通高中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对面向普通高中学生的学科类培训机构的管理,参照《意见》的有关规定执行。
深化高中招生改革,治理3-6岁和普通高中的校外培训,显然是为了堵住入口和出口,否则小学和初中阶段的“双减”就不好落实了。
8月18日、24日,北京和上海相继出台了落实“双减”的具体执行政策。北京的执行政策原文可以去官网beijing.gov.cn查看;对于不理解的细节可以提问,官方回答比那些不着调的文章解答权威、靠谱多了。比如托福算不算学科培训?官方回答:不算。
北京和上海地方的政策细致到作业时间都做了明确规定,比如:“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严禁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
“学校要确保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可在校内适当安排巩固练习;小学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初中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90分钟。”
如前所说,我们看地方政策不断出台,并非新政频频出台,而是落实中央的要求,属于具体执行政策。
综上,“双减”是一个对所有学段、所有类型学校的政策。直接影响最大的是校外培训机构,对学校的影响则以公立学校为主。对国际学校家长间接影响最大的是针对教培机构的这“一减”。
“双减”对国际学校家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间接影响上,也就是对培训机构的规范和约束对国际学校家长带来了一定的间接影响。
新学期刚刚开始,家长圈就疯传一张海淀和西城家长打爆教委电话的聊天截图,主要内容是家长鸡娃意愿不减,想自己安排孩子的放学时间,不想将孩子“佛系”的托管在学校“无所事事”浪费时间。
其实无论在公立体系还是在国际教育体系,始终都有一部分焦虑的家长,“双减”会令他们感到更焦虑。
这几年,逃离公立教育走国际教教育路线的家长,在校方和培训机构的助推下,也开始愈发的“内卷”了。类似“军备竞赛”一样的“攀比”让国际学校的孩子或许比公立学校更辛苦:一方面与公立学校攀比各科成绩,另一方面又与身边其他国际学校孩子攀比各种素质课种类和级别。
“国际学校对数学能力的培养比较弱,之前一直在学的数学培训班已经停了,现在只能想办法找别的老师,数学基础还是很重要,落下的以后再补就更困难了”——跟这个国际国际学校家长想法类似的家长不少,科学,英文也是大家认为需要适当补习的学科。
对于本来就不补课的国际教育家长,双减遏制了别的家长补课的频次和数量,让不补课的家长更安心,不焦虑了。
这个政策目标看完是不是感觉很熟悉,这不就是很多国际学校设立的初衷吗?提升课堂质量、少刷题、不补课、让孩子全面发展、健康快乐成长。。
无论是教育目标、形式还是作业负担,国际教育本来就走在“双减”的前面。很多家长正是为了逃离应试的、无限内卷的公立体制而选择了国际教育。
国际化教育有很多内涵,它可以指全球教育,未来教育、全人教育、个性化教育,但不管哪一种,都不与“应试教育”捆绑,教育多元化、个性化的选择权在学校和家长。
多数学校不太愿意或者不太敢谈这个问题,所以竹妈的能找到的回应也不多。
正好,最近参加线下沙龙交流的家长有两位来自凯博的家长,他们都是从传统的公立学校转学来到凯博。他们经历了公立体系到国际教育体系两种不同的教育模式,也有自己比较深刻的感受。
家长:我们原来在本市一个最好的公立学校,平常也各种补课,周六周日都不闲着,但是来凯博发现,孩子虽然在自己班上成绩也还不错,但是跟前面那部分孩子比还是有很大差距,那些孩子课后很少补课,周末玩手机、逛街,但是他们自主学习能力好,能够抓紧校内时间高效学习。
家长发现,过去在公立学校,孩子比较听话,照着老师说的做,只是培养了很好的学习习惯,基础打得相对扎实,通过刷题、补课获得的了一定程度的领先;但是跟这个学校的孩子比,自主学习能力不足,自信和探索精神也不够。
这一点她在一次跟本校孩子的冬令营课堂上体验更深刻。对于学过的知识,自己的孩子比较自信,但是对于没有学过的知识,自己的孩子一下子变得很蔫,不敢像本校孩子那样大胆的去尝试和探索。
这也是促使家长决定把孩子从公立学校转到国际学校的重要原因。
鉴于这两个家长的对比体验让很多家长印象深刻,因此竹妈这篇就请北京昌平凯博外国语学校总校长,康福国际教育董事长刘煜炎博士谈了谈他对“双减”政策的一些看法。
如何看待“双减”政策,“双减”对凯博有影响么?
刘博士:“双减”的本质,是打破旧的刷题应试的僵化教育模式,回归本真的教育,培养真正的创造性人才。“双减”对传统的教育模式和观念是一种冲击,到底是让学生用低效刷题的方式来提升成绩还是让学生放弃一些无用功,用这些时间和精力去做一些能激发他们创造力的事情?我们选择后一种。
“双减”政策对凯博本身没有影响,高效学习一直是凯博倡导的,跟减负也是殊途同归。面对知识更新迭代和行业巨变的大时代,对于学生来说,不仅是“学什么”的问题,关键还在于要“怎么学”才更为有效?
双减对凯博学校和老师有什么新挑战?
刘博士:“双减”政策看起来给孩子做减法,实质目的是给孩子的“能力“做加法,让孩子们养成创造性的能力和内驱力,面对不确定的挑战,永远保持向上、向善、利他的价值观。
学生在校园里不仅仅是学课本上的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要锤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以及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这样,无论社会怎么发展变化,孩子未来都可以立于人生的不败之地。
比如凯博倡导的小组学习模式,让程度高的学生程度低的学生讲题,既能锻炼孩子的社交能力,增强团队凝聚力,也能让其养成“生而向善,行必利他”的行为习惯。
凯博一贯以来都是坚持课业压力上的“减法”,做思维和能力上的“加法”,正好契合“双减”的要求,即给家长和学生做“减法”,而学校和老师做“加法”。我们一直要求老师增加让学生爱上学习的能力。孩子不是以智商来区分的,是以爱学和不爱学习来区分的。只要是爱学习的,没有学不好的。而学校、老师的任务,就是竭尽所能,让孩子们爱上学习,同时学会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
如果孩子不爱学习怎么办?
刘博士: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够尽心和没有诊断清楚学生问题的老师。如果孩子在学校不爱学习,那一定是老师的行动没有到位。心中若有爱,眼中定有光。一个孩子,爱自然、爱生活、爱他人、爱自己,爱身边的一切,怎么会不爱学习呢?他会对生活充满好奇、欣喜与感动,会以强大的内心、积极的姿态去迎接人生旅途中的一切挑战和压力,无所畏惧。
如何看待校外补课问题?
刘博士:凯博一直不提倡课外补课,课内课外学习进度不同,课外补课对学生的课堂学习其实是一种消耗。凯博倡导课堂的高效教学,通过思维建模,课堂小组学习以及师徒制学习、对抗式学习,来提升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内驱力,靠内驱力激发,而不是靠外部压力来压,这是两种不同的驱动形式。
如何看待国际教育体系下家长的内卷心态?
刘博士:走国际教育路线的家长还在内卷,其实是有三个问题没有弄清楚:
第一没有深刻理解国际教育的本质,海外大学申请跟国内高考不是一个轨道,不是一个赛制,是一生一案,精细化培养。没有标准化的模式和路径,也不是唯成绩论,不能大家都去搞模联、做商赛、做公益。每个学生都应该有他自己的个性化标签和经历,不能都是同样的经历。
第二是对国际学校特点没有认识清楚,没有找到适配自己孩子的学校,找对了把学生交给学校就可以了,剩下的就是学校的任务了。
第三没有发现孩子的特性,发现孩子的特性特别重要,助力孩子去发展就可以了。凯博的教育理念是按人的天性与教育的规律,有序、从容育人!
竹妈曾经做过一份国际学校家调研报告,家长选择国际教育的原因(初心)中,超过60%的家长回答是希望逃离公立学校大量刷题、鸡娃,靠补课拼成绩的教育模式,认为这种教育模式不利于孩子能力的培养,希望孩子在国际学校能够接受更加开放的、多元化的教育,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和内驱力。
可见,很多家长选择国际教育的初心,是为孩子选择更适合他们的教育路径,只是走着走着初心就忘了。
刷题、补课对提升成绩来说看起来是立竿见影,但这种“高效“的方式是不是也可能剥夺了孩子慢慢成长的过程、扼杀了孩子自己探索、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呢?
国际教育很重要的一个理念就是:让孩子建立起自我学习、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这种能力,任何学科都可以学好,缺少这种能力,成绩看起来不错,但是可能并没有掌握最重要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是,基于家长传统的思维习惯,以及身边无数喧嚣的声音,常常也会迷惑、犹豫、怀疑,毕竟这是一条我们都没走过的路,前面能供借鉴的经验也很有限,不那么坚定也可以理解。
希望这个“双减”政策,可以给走在国际教育路线上却不知不觉又陷入内卷的家长们踩一脚“刹车”。
“竹妈国际学校家长交流群”,基于熟人推荐模式建立,从家长角度分享和交流国际学校信息,交流国际教育热点话题:聚焦于国际教育的择校、留学申请等话题。
目前设立和规划的群有:国际学校幼升小交流群、国际小学家长交流群、国际中学家长交流群、国际学校家长转学互助群、海外初/高中申请交流群、本科申请家长交流群。
针对国际学校家长关心的国际教育话题,不定期组织线下家长交流会以及线上分享会。申请入群需备注孩子学校、年级、名字,以便同校家长之间互相印证。
往期推送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