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叙帖》到底好在哪?

发布于 2021-09-28 09:00

学习狂草书法的人没有不知道怀素的,知道怀素没有不知道他的《自叙帖》的。

《自叙帖》是怀素狂草的代表作,狂草也是我的最爱,几乎有时间就看,说实在的,简直迷它到发疯的程度。

《自叙帖》全篇七百零二字,一百二十六行。洋洋洒洒,一气呵成,真如龙蛇竟走,激电奔雷,它圆转流畅的书法艺术,真是让我们拍案叫绝。

其实《自叙帖》好就好在它的结构和章法上,《自叙帖》的结体可以从下面几点来赏析:

一、以图破方,方圆结合。

怀素的狂草,不仅大量使用圆笔圆线,而且运用了圆笔圆线组成的圆形字。汉字是以方块体为基础的,如大、小篆书多长方形,隶书多扁方,楷书多正方,行草书则长扁。

但随着今草和大草的出现,由于笔画的高度省俭和运笔速度的加快,已打破了方块的外形,趋于圆转,特别通过怀素浪漫主义的夸张,巧妙地创造,其书法的外形已达到以圆破方,化方为圆,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在《自叙帖》中,一些无外框的字,如“评”、“满”、“疑”等字,已经塑造出圆的字形来,这不能不说是怀素的一个创造。

但不论独体字还是合体字,亦不论点画的长短、疏密、参差如何变化,总是万变不离方形,故圆中有方,方中有圆,方圆互用。因为方和圆也是相比较而存在的,无方即无所谓圆,故在圆中有方,方中有圆,则更显出动和静也是相对而存在的。

二、从破体变成解体。

王献之的破体书就是敢于打破其父王羲之的受章草旧法的束缚,从打破一般的平正方整和布白的方法。

而怀素的狂草也就是敢于打破王献之以前的布白、平正的方法,怀素在字形布局,在字与字,行与行之间,上下参差,左右错落,大小相间,大大地扩大了“回环缭绕相拘连”的运动幅度,已经打破了“破体书”的束缚,从“破体书”而进入“解体书”。所谓“解体”,就是基本上打破前人结体的体势和一切成法,熔篆、隶、真、行、草为一炉。创造了为自己独有的新的草书体,即所谓狂草。

三、不拘成法,以险取胜。

他要打破一般的平正、方整以及纵有行、竖有列等等布白方法,在字与字、行与行之间,上下参差,左右错落,大小相间以险取胜,则更为突出。

怀素采取了各种艺术手法使之富于变化:

(1)大破大立。

怀素大胆地逾越规矩,但又有一定的出规入矩。破和立也是相对而说的。孙过庭《书谱》谓:“至如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第一个平正是合乎规矩的立,险绝就是破,至于第二个复归平正乃是破后的新立,也是法书险绝以后的新平衡。不破不立,立就是稳,破就是险,只有大破大立才能出现无限风光。

(2)大疏大密。

在布白中对疏密变化的安排,正是怀素着力探究的重要课题。如“醉来信手”四字中,“来”字竖笔,极力伸长,几乎占了一行的一半,可谓大疏;而其他三个字仅占半行,可谓大密,即每行字之间是实中有虚,虚中有实。

(3)篇章布局,

既有变化又有统一。

《自叙帖》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安排,既有变化,又有统一,有全局观点。字的笔画粗细不同,字形长短大小不一,长短参差,大小相间,把它安排在一定的地方,就要字字得所,行行有条。字能上下连属,但不是笔连而是意贯“行气”。要贯“气”就要防止字字粘在一起,要行行有活气。所谓活气,就是它既能“承上启下”,又能“自出机杼”,既能连属又能飞动。它的行笔要笔断意连,字断势连,行断而气连,显得更有精神。如“醉来信手”一行中的“来”字,其中的很长的竖连,那一直可以说是承上启下的,再加中间的几撇,这一字便成这行中“画龙点睛”的一个字。

四、夸张变形,万态争呈。

怀素在草书的结体上,大大改变了字的方圆、大小、正斜等方面的变化,大胆地夸张和变形,尽变化之能事。比如字的大小变化,有时甚至上下相连的两个字,竟相差三至五倍,甚至十倍左右。再如长短之变,有的字形伸长竟达其宽的二至三倍。这种变化是于变化中有“统一”与“和谐”,达到“违而不犯、和而不同”,变化多端却又调和统一。

总之,怀素《自叙帖》的字体结构和布局上采用大小相间、疏密互映、斜正参差的手法,常常使每行中的字倾跌出中轴以外,造成跌宕的险势,从破体发展成解体,打破了旧的平衡,从而造成了充满新意的草书形象。

他利用了点、线型的各种变化,以及用笔的方圆、干湿对比和空白巧妙切割,使书法具有音乐般的节奏感,从而使观者与书家的心声共鸣,同悲、同喜,共同沐浴在书法的韵律之中。他的“狂草”正是古典浪漫主义的书法艺术,为千百年来人们所赞赏。


▍转载网络 仅供参考 侵权必删

好课推荐

赛大家站长为您临帖解析

怀素《自叙帖》

一年仅需88元

单课试听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