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里说的“精气神”,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发布于 2021-10-08 06:28
在道家早课《无上玉皇心印妙经》中曰:“上药三品,神与炁精。”
上药,是上品大药,非是寻常之药物。此经所讲的上药“神”、“气”、“精”,也不是思虑神、呼吸气、交感精,而是元神、元气、元精。元神君思虑神,元气母呼吸气,元精长交感精。其应在天,则神象日,气象斗,精象月。在地则神法火,气法土,精法水。在人则神载性,气载精,精载命。神浮而精沉,气居浮沉之间。精不外妄泄则元气混融,元气混融则元神安逸。三者既固,则鼎器渐完,鼎器既完,方可言修炼。
就一个人的形体性命来说,离开神气精,人就不能生存。所以说人的健康和智慧,都离不开这三者的维持。神气精三者,精是基础,《黄庭经》说“积精累气以成真”,精是身中液体物质,包括身中各脏腑中的液体。气有呼吸的空气和液体为火熏蒸熔化而成之气,如水蒸气。神是身中气化的微妙不可识见者,然而又是实有者,所谓“精气足则神旺”。此三者运行于身,人便不死。三者旺盛,人便健壮;三者损弱,人便衰病。所以说此三者为之上药。或谓:药须服用,才能取得药的功效,这种生命物质,譬之为药,将如何服用?《心印经》讲的就是如何服用,而服此上药将达到的超凡入圣方法。
在中医学中,精、气、神被称为人身“三宝”。精为形体之本,生命之原; 气为生命活动之推动力和调控力;神为生命的主宰及总体现。精、气、神三者,都是关于人体生命之本原及发展变化的认识, 反映了中医学的生命是物质的,生命过程是物质的运动的生命观。
中医学认为,精、气、神三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关系。如《类证沦裁》说:“一身所宝,惟精、气、神。神生于气, 气生于精, 精化气, 气化神。故精者气之本,气者神之主,形者神之宅也。”因形以精化生,故精气神原称“形气神”。
精化生形体、生命和精神,而气为生命之动力,神为生命之控制。三者协调统一,才能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进程。如《淮南子.原道训》说:“夫形者,生之舍也;气者,生之充也神者,生之制也。一失位则三者伤矣。
具体来说,精,广义的“精”,包括精、血、津液在内;狭义的“精”,单指肾所藏之精,它属于先天父母,是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的基本物质。先天之精既禀受于父母,又赖于后天脾胃化生和输布的水谷精微之培养。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互相滋生,相互转化,共同维持着人体的生命活动,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过程。
精为形体生成之本,生命化生之原,故说精生形,“夫精者,身之本也”。形为精之舍, 气之寓, 神之宅。精足气充则形全,形全则神明。
精能化气,精为气之源。气能生精,气的运行不息激发精的生成。精足则气充,气畅则精盈。
精华物质代谢为能量的过程,即是精化为气的过程;能量的消耗导致精华物质的化生,则是气生精的过程。精与气互化,实际上是物质与能量的相互转化的代谢过程。
我们可以认为,精是人体生命的本源物质,它不仅是构成形体和形体赖以生长发育的基本物质,还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精的充足与否直接影响到人的生、长、壮、老的过程,影响到人体健康与否,正如《管子.内业篇》中说:“精存自生,其外安荣,内脏以为泉渊......渊之不涸,四体乃固,泉之不竭,九窍遂通。”说明精足则人生之源充足,生之源足则体自强健。
接下来,我来讲讲气。传统中医学认为,气既是人体的精微物质,也是生命存在的形式,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从人的生命一开始,气就无时无刻不在运动着。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产生动力,从而激发和推动人体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如肺的吸清气呼浊气、小肠的升清(物质)降浊(物质)等新陈代谢活动。所以《仁斋直指方》说:“人 以气为主......阴阳之所以升降者,气也;血脉之所以流行者,气也;营卫之所以运转者,亦气也;五脏六腑所以升降者,亦此气也,(气)盛则(体)盛,(气)衰则(体)衰,(气)顺则(体)平,(气)逆则(体)病。”
下面,我再说说神。传统中医学认为,神包括神、魂、魄、意、志、思、虑、智等,神既是一切生命活动的表现,也是一切生命活动的主宰。“得神则昌, 失神则亡”。所以历代医家不管是在调治疾病,还是在养生保健,都十分重视养神,故有“太上养神,其次养形”之说。神充则身强,神衰则身弱。
从精、气、神三者之间的关系来看,是互相滋生、互相依赖的,神生于气,气生于精。精化气,气化神,故精者身之本,气者神之主,形者神之宅也。因此,精充、气足、神全是减少疾病,维护健康的保证;而精亏、气弱、神耗是各种疾病和衰老的根本原因。正如《类证治裁》说:“人身所宝,惟精气神。”
所以保精、益气、养神是中医养生的重要原则。
最后,我再讲讲我们保精、益气、养神的方法原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益肾藏精法。肾主藏精, 为先天之本。肾所藏精足则肾气盛,精不足则肾气虚,我们的各种生理功能亦随之衰弱。中医养生保健,主要从以下方法以益肾养精:一是 注意节制房事,勿使精竭;二是药膳养生;三是经络穴位养生;四是艾灸;五是导引养生功法等。
2、健脾益气法。传统中医学认为,脾主运化、输布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因此健脾是益气补血的主要手段。同时在健脾益气时,注意疏肝以健脾。具体方法我将在以后的相关文章来介绍。
3、调神养形法。传统中医养生,提倡动静结合的调神养形方法。“静则神藏,躁则消亡”。故静则养神,躁则伤神。“动以养形”, 生命贵在运动。《吕氏春秋》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蠢,形气亦然,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三国时期名医华佗也指出,“人体欲得劳动......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如户枢,终不朽也”。
可见,古之医家、养生家都意识到运动对于人体健康的重要意义。养形便能保神,所以《中外卫生要旨》说:“劳心者,不可不劳手足。”历代中医学就如何养形调神,提出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如慎起居、适劳逸、适寒暑、节饮食、常运动等等。
看来,要解开人体健康与疾病的密码,充分理解传统中医学的“三宝”精、气、神很重要。我们精充、气足、神全是我们减少疾病,维护健康的关键所在。
亲爱的读者,如果我们的文章对你有帮助,就把我们“设为星标”★吧!这样就不会错过每天推送啦!
1【公益中医少年班课堂实录回顾2017年1月14日至今】
2【在田园牧歌式的公益中医少年班,接受有文化的教育】
3【中医伴我成长 经典滋养身心 阅读点亮人生】
【公益中医少年班抖音号:GYZYSNB】
您的每一次转发.即是爱与光的传递!
【作为公益课堂,我们注重分享,所发布的文字及图片除部分原创外,其余均摘自网络、其他公众账号等平台。其版权归原作者及网站等平台所有,对原文作者深表敬意。如有版权异义及其他任何问题敬请及时告之,我们会立即删除或做其他妥善处理。另外本平台的一切原创内容无需授权,欢迎转载。】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