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海狼级核潜艇南海撞“南墙”,到底是怎么回事?
发布于 2021-10-10 17:47
10月2日下午,美军“海狼”级攻击型核潜艇“康涅狄格”号在南海撞到“不明物体”。事故发生后,“康涅狄格”号浮出水面,以水面航行状态返回关岛。该事件造成11名船员受伤。撞击发生在10月2日,但是直到10月8日才被曝光。据《华盛顿邮报》报道,一位匿名美国海军官员称,将此事保持沉默几天,是让“康涅狄格”号有时间抵达关岛。
到底撞到了什么?最初消息很少,大家议论纷纷,撞上水下暗礁?撞上其他潜艇?还是撞上鲸鱼了?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美国“海狼级”攻击核潜艇是什么样的潜艇。
海面航行中的“康涅狄格”号
“海狼”级攻击核潜艇是美国在美苏对峙高峰期不惜代价打造的具有绝对领先性能的攻击核潜艇。它被称为“世界上最安静的潜艇”。在美国的战略中,它是大洋中的猎人,专门猎杀敌国的战略核潜艇。“海狼”承担着美军21世纪初期制霸大洋的使命。“海狼”级核潜艇的潜航排水量达万吨左右,是名副其实的海下巨无霸。它可执行反潜、反舰、对陆攻击、布雷、护航等多种任务,从搭载的武库、核动力功率等各方面看,海狼级攻击核潜艇,在当时的世界上几乎没有对手,但是它也遇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造价太贵。每艘造价近30亿美元,居然比一艘尼米兹级航母还贵,创下人类潜艇造价记录,故而美海军只造了3艘“海狼”级。
这么先进的核潜艇,怎么还能撞上东西呢?真是令人费解。其实,开潜艇啊还真不是像我们开车这么简单。核潜艇,为了保持隐蔽,一般在海面几百米以下航行,太阳是照不到这么深的。潜艇在水下航行时,是不可能依靠目力去观察周边情况来操纵潜艇航行的。在水下时,声呐就是潜艇的眼睛,潜艇都装备有高频主动避碰声呐,可以清楚探测到潜艇附近的障碍物,操纵人员根据它提供的信息避开障碍物。
但是,“康涅狄格”号当时是在南海,它一打开主动声呐,很快就会被周边船只和飞机锁定,所以它只能用被动声呐。被动声呐是什么呢?就是它自己不发声,听别人的声音。比如,海面的船只、大鱼等等,只要能发出声音的东西,都能被它发现。所以这样看,大家猜测的鲸鱼啥的就不太可能了,毕竟被动声呐还是能发现它,而且鲸鱼也不是傻的,会自己怼上一个万吨的庞然大物。但是静止不动、不发声音的东西,像海底的礁石、沉船,被动声呐就发现不了,很有可能一头撞上去。
难道南海的礁石都这么“正义”了?是不是它把“康涅狄格”号给怼回家的?
实际上,在很多时候,潜艇并不需要一边开着声呐、一边小心翼翼地摸索前进,它只需要找准一条固定的水下航道航行即可。这条固定的水下航道已经被很多潜艇和水面测量船探测过了,对它的海底情况、各类障碍物的分布已经是一清二楚,潜艇只需要确保它处于正确的航路上,即可保证水下航行的安全。可是,如果有一个临时被安放的东东,航道图上可就没法提示了,这样看来,很大可能是一个刚出现不久的东西,把“康涅狄格”号给干回家了。
正当大家各种争论时,10月9日“康涅狄格”号回到了美军关岛基地。下面是它最新的照片,撞击部位一目了然。
从图片看,撞击部位在潜艇瞭望塔的中下部,这就排除了撞击海底的礁石、沉船。估计还是俄罗斯退役海军上将弗拉基米尔·瓦卢耶夫猜测的比较对。瓦卢耶夫分析称,美军潜艇很可能撞上了一个最近建成或仍在建设中的石油钻井平台的水下设施,而美国海军的海图上尚未注意到这方面的信息。
海上石油钻井平台是一个庞然大物,其水下还有很多附属设施,例如锚链,钢笼等,这些设施都有可能被潜艇撞上。根据前期报道,在10月3日,Planet卫星在我国西沙群岛的东南发现了一艘以上浮状态航行的潜艇,根据特征判断疑似是美军的“海狼”级核潜艇,由此推测美军核潜艇发生事故的位置极有可能在西沙附近海域。而众所周知,我国西沙海域石油钻井平台众多,估计这就是“康涅狄格”号撞击事件的真相了。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