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新教材深度解读(三十三)核仁的结构和功能

发布于 2021-10-10 17:50

细胞核是真核细胞内最重要的结构,双层的核膜将它与细胞质分隔。细胞核内并不是均一的,而是有一些未被膜分隔的区域,其中最显著的就是细胞核。

在光镜下通过染色,或者是通过相差显微镜(光镜的一种)很容易观察到在细胞核中的球形小体就是核仁(nucleolus)。核仁的数目常是1个或2个,在不同蛋白质合成活性的细胞中也可能有更多的数目变异性(图1)。

      

1 光镜下的核和核仁

1. 核仁结构

在光镜下看到的核仁是均质的。虽然核仁没有被膜包围,但通过电子显微镜可以观察到核仁的结构有三种组分。分别是纤维中心(fibrillar center, FC)、致密纤维组分(dense fibrillar component, DFC)和颗粒组分(granular component, GC)(图2)。

2 核仁的结构

纤维中心主要有rDNARNA聚合酶Ⅰ和结合的转录因子。人的染色体10条(1315152122)的次缢痕区存在核仁组织区(nucleolarorganizing region, NOR),这些区域富含rRNA基因(rDNA)。在间期细胞中每一条染色体都开始形成一个微小的核仁,这些核仁在生长时迅速结合,形成典型的大核仁(图3)。有证据表明纤维中心的染色质不形成核小体,也没有组蛋白。

3 核仁的形成和融合

致密纤维组分是核仁中电子密度最高的部分,含有rRNA和特异性结合的蛋白如核仁纤维蛋白(fibrillarin)、核仁蛋白(nuceolin)等。rRNA前体物质首先出现在致密纤维组分,接着转移到颗粒组分。

颗粒组分位于核仁周缘,电镜下可以观察到有很多核糖核蛋白颗粒,这主要就是正在加工、成熟的核糖体亚单位颗粒。转移来的rRNA前体在这里加工,颗粒组分是核糖体亚单位成熟和储存的部位。

除此外,核仁区域还有或多或少的染色质。有的包围着核仁,称核仁相随染色质(nucleolar associated choromatin

2. 核仁的功能

从核仁的结构和各组分的成分可以看出,核仁的主要功能与核糖体的生物发生(ribosome biogenesis)有关。核糖体是细胞内需求量很大的细胞器,当然也就需要大量的rRNA。几乎所有细胞中的rDNA都是多拷贝,适应于迅速地转录出大量的rRNA。一般认为,纤维中心是rDNA储存的位置,致密纤维组分或其与纤维中心交界的区域是rDNA发生转录的地方,而颗粒组分区域则是核糖体亚单位成熟和储存之处。故而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往往具有多个核仁。有研究表明,核仁还与细胞内的其它核糖核蛋白体(如端粒酶)的形成有关(图4)。

4 核仁的功能示意图

3. 核仁的周期性变化

在细胞周期中,核仁会伴随着发生形成→消失→形成的核仁周期(nucleolar cycle)。

大体而言,细胞进入有丝分裂时,核仁首先变形、变小;然后染色质浓缩,转录停止,原来从NOR伸出的袢环收缩;接着核膜破裂,核仁消失;在有丝分裂末期,NORDNA发生去凝集,细胞重新开始rRNA合成,染色体的NOR区附近出现极小的核仁,这些小核仁常常发生融合,逐渐重建大核仁(图5)。

5 核仁周期示意图

 





 

参考文献:

[1]. 翟中和. 细胞生物学.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258-260

[2]. 桑建利. 细胞生物学. [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6: 202-206

[3]. Pollard, Thomas D. Cell biology. [M]. Philadelphia: Elsevier,Inc. 2017:143-147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