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了怕痴呆?研究发现:老人有这3种吃饭习惯,痴呆风险或增加

发布于 2021-10-10 23:30

世界卫生组织(WHO)曾做过一个数据调查:在全球老年人群65岁以上人中有4%-7%的人患有阿尔兹海默症,而在中国,这个数据对应的比例是北方地区4.2%,南方地区为2.8%。中国现在约有1000万左右的痴呆患者,而阿尔兹海默症就是我们常说的老年痴呆。

老年痴呆患病者自身会丧失基本生活能力,对整个家庭而言都会带来负担。生活中究竟有哪些行为会增加痴呆风险?

今天我们就从吃饭习惯上帮大家做下讲解。

一、你知道什么是老年痴呆吗

阿尔茨海默病又称老年痴呆,是一种起病隐匿的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是以记忆功能的减退以及认知功能损害为主的一种临床表现的疾病。65岁以前发病者称早老性痴呆;65岁以后发病者称老年性痴呆。

临床表现有记忆障碍、同时伴随失去语音能力、认知能力、视觉空间能力损害、抽象思维和计算力受损、人格行为改变等。目前医学上用于治疗老年痴呆病的药物种类很多,但是想要完全康复,达到会生病前的智力是做不到的。

二、关于老年痴呆的病因

根据目前医学统计,目前老年痴呆的主要病因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首先就是基因层面上病因。基因层面病因很好理解,最典型的就是家族史遗传。绝大部分的肺病学研究都有注文提示,家族史是老年痴呆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目前最新的遗传学研究证实,老年痴呆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基因所致。就是说如果家族中有家属成员患有老年痴呆的话,其近亲属患病率远高于其他家族。

除基因层面病因外,也有较多报道提过脑外伤是老年痴呆的病因之一。如果头部受到暴力伤害,就会引起脑震荡、脑挫裂、颅内血肿、脑水肿等等。如果脑外伤中出现了一个硬膜下血肿,就可能会伴随轻度或重度的智力的损害,接而出现痴呆的症状。

这里需要注意,生活中其他的一些社会心理因素也可能会造成老年人患病。比如丧偶、独居、经济困难、生活颠簸等等。

良好的生活习惯对我们预防各类疾病都有帮助。俗话说“病从口入”,你知道究竟日常的哪些饮食习惯会增加老年痴呆患病率吗?

三、研究表明老人3种吃饭习惯痴呆风险或增加

1、食用过油、过盐、过甜食品会增加老年痴呆风险

美国著名杂志刊物《老年神经生物学》曾刊登关于加拿大科学家的一项新研究:老人吃太咸会伤害大脑,导致认知能力下降,增加老年痴呆症危险。此外如果日常摄入过油的食物,血管内的胆固醇含量也会随之增加,而血液中胆固醇含量比较高的人出现老年痴呆的几率,会比正常老年人高三倍。摄入过甜的食物会诱发糖尿病,但很多人不知道,持续性的高血糖,会让大脑中的海马体体积缩小。海马体缩小会直接导致大脑皮层萎缩,同步带来记忆力障碍、情感障碍等。这些既定发生的障碍都是老年痴呆重要的诱因和表现。

2、经常不吃主食会增加老年痴呆的患病风险

现在年轻人崇尚健康饮食的大多数目的都是:减肥。减肥绝大多数采取的方式就是不吃主食。很多老年人也深受这个想法的影响。但是主食是我们日常饮食所需蛋白质、淀粉、油脂、矿物质和维生素等的主要来源

而主食中淀粉可转化为糖类,糖类是身体的主要能量来源,经常不吃主食会使身体的碳水化合物缺失,这会导致神经元持续处于第一葡萄糖代谢状态,也就会让大脑运作迟缓,活动量也随之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大脑的反应会变慢,就会出现老年痴呆。

3、食用高脂食品

曾经国际上有一篇重要文章观点,表明高脂食品中的有害化合物会产生一种危险的蛋白质,该类蛋白质会生成有毒物质破坏人类大脑,引发老年痴呆等疾病。高脂食物常见的就是油炸或烤制的肉类,奶油面包等。

其实很多健康专家和学者都不断提醒我们当心高脂肪食物带来的“健康负担”,然而许多成年人仍旧信奉“食物疗法”,伤心时候大吃一顿,开心时更要美食不断,每天一杯奶茶,面包甜点必备,殊不知这些高脂摄入虽然起到缓解一些糟糕或者过激的情绪,但是这样胡吃海塞的行为,也会给我们的身体带来许多严重危害,老年痴呆就是其中一种。鸡蛋、面包,芝士、肥肉,五花肉包括一些动物内脏等都在高脂食物范畴

所以说吃什么,怎么吃,选择什么食物,都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平日可以在饮食上重视,是可以帮助我们预防老年痴呆以及其他一些疾病的。

活到老学到老,希望我们的老年朋友不要被一些错误观念诱导。任何疾病都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

除了在饮食习惯上注意,平日保持大脑的日常使用,多学习一些新的东西引发我们的大脑保持思考,同步提升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锻炼记忆力,都是非常好的手段帮助我们预防老年痴呆。

年轻时候放不下的烟酒,年纪大的时候就让自己放下吧。一切为了自己的健康。养成健康的饮食生活习惯,同时让自己保持每天充足睡眠,坚持日常运动,让大脑和身体都保持一个相对“年轻的”阶段,非常有意义。

作为当代年轻人,我们也要注意要常与老人保持沟通。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多给老人以陪伴的时光。同时要坚持带老人定期做体检,尽早发现他们日常生活中可能出现的生理以及心理疾病,做好预防及时就医


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均来源网络,全部转载,内容未经核实,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